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吴承红

    摘要: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有一些体育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性格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范畴。同时,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一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被动地学习或训练,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在学生心中造成抗拒。有鉴于此,有必要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案。

    关键词: 小学体育;习惯培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283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态度都受到了影响。由于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使学生的学习、娱乐、生活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更加方便舒适的享受,但也会使学生变得虚弱,过度迷恋虚拟世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这样的发展状况不仅给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矫正身体姿态,养成坐立行走的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坐立行走姿态不正确,将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形体姿态不美观,随着学生美丑意识的增强将会对其心理和性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长期的坐立行走姿势不正确会影响骨骼的发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身体姿态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習惯。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队列练习对小学生身体姿态的锻炼有良好效果。队列练习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站姿和走姿,标准的站姿和走姿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形体美观具有重要作用,站姿走姿不正确容易形成驼背、鸡胸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站姿和走姿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态。坐姿锻炼可以通过室内体育课来进行,教师示范正确的坐姿并讲解注意事项,同时要讲解不正确的坐姿对身体的危害,如近视眼、脊柱变形、驼背等,让学生意识到标准坐姿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锻炼。小学阶段是身体姿态和坐立行走姿势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错误的坐立行走姿势很难纠正,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队列训练和坐姿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坐立行走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转变

    新时期赋予了体育教学更多的内涵,因此体育课程理当拥有更加丰富与完善的教学内容安排。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需要什么,其次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考虑,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照顾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此才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契合的教学内容。

    例如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强调学生要形成出色的集体意识与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篮球学习,并且在教学篮球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运球、投篮技巧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如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集体意识的理解、提高在运动场上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传递一些新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原本便弱于他人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内容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反而还会使学生感受到一定压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需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于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当为其准备合理的运动项目,例如花式跳绳、踢毽子、花式篮球等运动强度较小,但趣味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树立自身的运动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辅以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运动,才能够有效改变自身现状。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课堂上展开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良好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对于教师思想的内化效率,同时也能够促使教师从学生身上收到更加真实的教学反馈。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目标上来思考教学内容,进而在从内容上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理解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准确的把握重要知识信息,如此才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环环相扣,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教师应该采用好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腿腾越”这一动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为了确保新授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运用讲解法,即用简洁易懂、启发性、艺术性的语言,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解动作的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和要求。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本课重点时可以运用提问法来进行。相对于室内课而言的室外课,教师的示范可能就要多一些,也可以运用趣味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满足其张扬、自我的个性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严肃课堂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纪律意识较差,因此,很难养成规则意识。体育课堂中包含很多纪律教育的因素,对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有重要作用。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体育运动规范参与运动,必须穿运动鞋,队列训练要严格按照老师口令进行,做其它运动时要严格遵守运动规则和要求,队伍的集合和解散要听口令,没有允许不得擅自出列和离开等。对于纪律松散的学生要进行及时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纪律和规则,培养他们严以律己的好习惯。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纪律教育与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等结合起来,如教导学生在体育运动过后要及时洗手,衣物要及时清洗,保持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等;上下课时,都要与教师打招呼,教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禁止出现不文明行为,同伴在运动中没有做好时不要嘲笑,对于同伴的进步要真诚地喝彩加油,引导学生从内心形成文明的意识和纪律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其教学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体育教学投入更多的思考与了解,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并充分思考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其不同特质进行分类教学,从而将体育教学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明菁.小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J].知识文库,2021(10):37-38.

    [2]李景甲.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