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牟旭芳

    摘 要:简述了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链球菌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5-0018-01

    羊链球菌病俗称嗓喉病,是由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领下淋巴结和咽喉部肿胀、大叶性肺炎、呼吸异常困难、各脏器出血、胆囊肿大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次之;实验动物以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和鸽也具有易感性。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常经呼吸道排出病原体。自然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羊虱蝇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病死羊的肉、骨、皮、毛等可散播病原,在该病传播中最有重要作用。新发病常呈流行性发生,老疫区则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该病一般于冬、春季节气候寒冷、草质不良时多发。病菌通常存在于病羊的各个脏器以及各种分泌物、排泌物中,而以鼻液、气管分泌和肺脏含,为高。病原体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死羊胸水内的细菌在室温下存活100 d以上。常用的消毒药有2%石炭酸、0.1%升汞、2%来苏儿以及0.5%漂白粉。

    2 临床症状

    感染该病的临床表现先是以菌血症的症状出现,羊的体温会上升到40 ℃以上,最终导致全身性败血症。病羊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咽喉肿大、淋巴结节等症状,伴随出现间接性的咳嗽、脓性分泌物和黏膜充血等现象,呼吸困难、流涎、粪便松软并带有血液和黏液等状况也是伴随发生。病羊还会出现突然倒地、时起时卧、四肢痉挛和颈部肌肉痉挛等现象,孕羊会出现阴门红肿,多数会发生流产,通常在24 h内死亡,而且多是以体力衰竭或者是窒息而死。

    3 病理变化

    (1)败血症。病羊感染病菌后的败血症表现为尸僵不全,淋巴结肿大出血,咽喉气管黏膜出血,肺脏气肿、水肿,肝脏肿大并呈灰土样,呈大叶性的肺炎,有时可见到坏死病灶与胸壁粘连。肝脏肿大且有少量的出血点,胆囊肿大,而且心冠沟有点状的出血点,肾脏皮质也会有出血点,变软变脆。

    (2)孕羊流产。母羊在孕期感染了羊链球菌会造成肠胃功能减弱和消化功能减退,子宫黏膜出现结节,最终导致母羊的流产和死亡。该病传染性强,会影响到这个羊群的健康。

    4 诊断方法

    无菌采集病羊血液、脓汁、淋巴结、腹水、肝脏和脾脏等病变器官的组织。革兰氏染色阳性后镜检。该菌呈圆形或椭圆圆形,附着在肝脏和脾脏中,单个或是成对的荚膜,伴有少数的菌体及短链。羊链球菌不适宜培养于普通的培养基,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能良好地生长,直径一般为0.1~1.0 mm,呈灰白色,边缘整齐。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的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来共同确诊。

    5 防治措施

    (1)放牧管理。放牧管理一般以秋天养膘和冬天养膘为主,做好羊舍的防风保暖以及冬季防冻工作,控制饲养密度。此外,需重视寄生虫预防和舍内的消毒、卫生工作。

    (2)隔离病羊。对患病羊以及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处理,圈舍以及相关的器械需彻底消毒,一般用10%的石灰乳和3%的来苏儿或者是复合酚来按1∶300或者是1∶200的比例来进行调配,羊粪以及污物堆积发酵,无害化地处理病死羊。

    6 防治措施

    6.1 防治

    ①未发病地区勿从疫区引人种羊、购进羊肉或皮毛产品时,应加强防疫检疫工作。②常发病地区坚持免疫接种,每年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注射3 m L, 6 月龄以上羊,5 m L/只羊, 3 月龄以下羔羊,2 ~3 周后重复接种l 次,免疫期可维持半年以上。③做好夏秋抓膝、冬春保膝、防守保温工作。发病后,及时隔离病羊,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羊圈可用含l%有效氧的漂白粉、10%的石灰乳和3%的来苏儿等消毒液消毒。在本病流行区,病羊群要固定草场、牧场放牧,避免与未发病羊群接触。对未发病羊提前注射青霉素或抗羊链球菌血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④加强清洁工作,清除牧场或圈舍遗留的皮毛和尸骨,进行深理或焚烧。

    6.2 治疗

    早期应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每次80万~160万U,每天肌肉注射2 次,连用2~3 d;肌注10 mL的磺胺噻唑,第天1次,连用3 d。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 g灌服,每天2次,连用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