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周志锋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又称为心智地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它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借助联想的方式,把其他一些想法、任务借助辐射线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从而理清各种想法之间的联系。传统的学校心理辅导中,都是来访学生向心理教师倾诉,心理教师充当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把思维导图应用在心理辅导中,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目前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让心理教师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校心理辅导;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4-0069-02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博赞(Tony Buzan)所创建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圖形工具,目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目前教育实践中衍生出能够结合学科特点的学科思维导图,很多被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

    思维导图有以下三方面优点:(1)人类大脑的信息本来是零散、无序的,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对零散的信息加以整理、联系,提高认知的效率。(2)绘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绘画者理清思路,分清问题的主次,使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3)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绘画者挖掘思维潜能。例如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借助学科思维导图的优势,能够用更加直观的图像方式,把看似零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目前,学科思维导图的效果已经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得以验证。如果能够把思维导图也应用到学校心理辅导中,能否提高辅导的效果,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做法。

    一、思维导图在心理辅导中应用的简述

    为什么我会觉得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呢?下面我先说说目前我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以往每当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值班的时候,都会接待有各种心理困惑的学生,而学生来到辅导室后,都会有一种“恨不得”一下子把内心所有的困惑都说出来的想法。我以前一般的做法是他们边说,我一边去倾听,留意他们所说的每个细节,一边拿起笔和纸把他们所说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记录下来,以便后面和学生共同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间久了,我发现这样边倾听记录的方法效果不好,有时候可能因为学生说得太快记录不过来,而打断学生的诉说,有时候学生说完了后面的,我却忘记了他前面所说的,这样不利于后续辅导的进行。

    而思维导图,它是一种简单而又有神奇的图像,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所需的材料并不复杂,一张纸一支笔便可以进行。说它神奇是因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借助绘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把目前自己所面临的困惑,通过在纸上一笔一画地画出来,借助颜色、线条、符号与词汇的结汇,可以把脑海中混乱的思绪、繁乱的信息变成有颜色、容易记忆的图像,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绪,了解到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可以让辅导老师有的放矢地去帮助来访学生。

    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老师的我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坐在学生身旁。当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出现停顿或者有疑问时,我都会耐心地解答或者积极引导他们对自身问题的思考,共同完成该思维导图。

    随着思维导图的完成,学生能够从自己所画的图形中清晰地看清目前所面对的状况,知道自己的多个困惑中,哪一个是自己最想解决、最希望得到心理教师帮助的,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同时,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让辅导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梳理来访学生的问题并使之变得更加清晰,减少对学生所说信息的遗漏,提高辅导的效率。

    二、典型案例应用解析

    一天下午,我在心理辅导室值班,一个女孩在同班同学的陪伴下,来到辅导室。还没开始正式的交流,女孩就哭了起来,随之说了一句话:“老师,带着‘面具与同学相处真的很累。”这时候的我安静地看着她,给她递上了纸巾。她边哭边跟我说了开学以来与同学相处的经历: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家庭条件并不是那么好,来到高中后我为了尽快和宿舍的同学打成一片,想尽了办法去讨好她们。她们不开心,我会说笑话逗她们笑,作为陪伴者听她们诉苦;有好吃的都跟她们分享;她们有时候说的话题,即使是我不感兴趣的,我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那方面的信息,为的就是能够跟她们谈天阔地。但是真没有想到,因为弄丢一个小小的瓶盖,她们竟然跟我闹翻,而且说我是小丑。无论我怎样去讨好她们,我和她们都无法成为知己,这样带着面具去迎合她们,我好像已经失去原本的我了。老师,我不想再过带着面具讨好别人的生活了……”

    这是典型的高中生人际关系冲突问题,针对女孩所说的情况,我没有马上给予正面的回应,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倾听她的诉说,对于她内心的痛苦表示出我的理解,当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那份心情我也明白不太好受。而且我知道在她的情绪还没有平复前,对她的行为给予对或错的评价,对于后续的辅导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等她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对她说:“要不你和老师一起来寻找一下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好吗?”她默许了。我决定和她一起做一个思维导图,理清她头脑中的思绪。

    我陪伴着她,让她拿起笔来,先从问题产生的困惑入手,把目前问题的困惑用图像与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弄清楚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然后针对所列出的问题,在对应的位置寻找出对应的原因。在我的引导下,她耐心地去画。而绘画的期间,其实就是引导她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思考,引导她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正视自己过去的不合理想法和行为。当她完成后,回头看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不禁感慨过去这样做真是不应该。这次辅导结束后,我们共同为这幅思维导图起了名字,叫“过去”。同时我布置作业,让她回去想想“你希望得到的友情是什么样,你希望朋友如何对待你,你又会怎样去维持这样的友情”,目的是为下次的辅导做准备。

    第二次辅导,她如期而至。针对她在第一次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列出的问题和让她回去思考的几个问题,我让她寻找所有她认为能够对达到我们的辅导目标起帮助作用的手段,先不考虑到底能有多大效果,只是先写出来。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第二幅思维导图,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理想的友谊。看着自己所画的图画,我让她用一句话概括内心的想法。她说:“真挚的友谊不是一味的讨好、附和,而是需要双方互相尊重,诚恳地对待、真诚地沟通、互相地包容。老师,原来我自己过去把太多的目光放在一些我原以为能够成为朋友的人身上,而忽视了那些真正能够成为知己的同学。老师,我想我可以摘掉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我一定能够找到我的好知己、好朋友的。”看着自己写出来的方法,她都不敢相信自己内心原来有那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为此而感到高兴。

    这正是思维导图给我在心理辅导中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事项

    思维导图只是心理辅导的一个辅助手段,借助它帮助来访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直视问题才是主要的,导图的绘画是次要的。辅导老师关注的点应该是在学生身上,而非在于如何把图画得漂漂亮亮。在绘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辅导老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回应与评价,用充满期待、充满鼓励的目光注视来访学生,同时借助导图引发学生对自己问题的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效果。

    辅导结束后,要妥善保管好思维导图,它对于反思我们辅导的效果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张子颖,宋丽萍,王宝珠,等.思维导图在抑郁障碍病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7):1751-1752.

    [2]刘春玲.巧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46-49.

    [3]刘淑华.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的心理教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9):46-48.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佛山,5281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