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海明 胡元军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高职院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顶岗实习活动,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本文从顶岗实习的现状出发,对当前定岗实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达到优化实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策;顶岗实习

    0引言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最深入的一种实习方式。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独挡一面,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1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顶岗实习内涵及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顶岗实习作为联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纽带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顶岗实习模式主要分为“区域集中、企业分散”顶岗实习模式、“三三四”顶岗实习模式、“滚动”顶岗实习模式、“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模式、“集中与分散结合”顶岗实习模式、“三级”顶岗实习模式等几种,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直接与社会接触,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实现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转换。

    1.2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参与意识薄弱

    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企业考虑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等因素,往往对顶岗实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接纳实习生,也大多视为廉价劳动力被安排在不重要岗位,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实习生频繁出现流失现象。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

    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缺乏认识,认为只是形式、参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工作不认真,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与企业同事、领导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自己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角色转换慢。学校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做到全程指导,尤其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通常是非专业教师,无法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工作上、思想上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三)顶岗实习效果考核缺乏依据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指导老师都有自己的日常工作需要处理,顶岗实习期间无法对学生全程陪同、定期考核,因此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的经验、总结的教训不能及时地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且顶岗实习点比较分散,量化考核难以实施。

    2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应对策略分析

    2.1积极推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可以寻求政府支持,为顶岗实习企业争取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基地建设,学校、企业共同打造地方职教集团。学校应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从企业利益出发,参与企业的设备改进、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生产力,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创多方共赢的局面: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技能;学校在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为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方共赢促进顶岗实习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鼓励教师参与顶岗实习,到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深入学习,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将顶岗实习工作与评优评奖结合,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工作方面,首先应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实习前签订协议书,保证学生实习单位与自身专业对口;其次,学校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监控顶岗实习计划的制定、实施全过程,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其快速融入新环境,提高实习效果。另外,加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监控评价体系。

    2.3建立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由于其模式的特殊性,在考核评价方面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构成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包括有顶岗实习报告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等。定量评价包括有专业对口实习时间、连续实习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次数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评价后,可给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验证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就业率。

    3结论

    顶岗实习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还较为薄弱,在现阶段还有一些困难有待解决。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这种工学结合的实习模式会不断完善。通过将学校、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定岗实习的问题,使这一教育模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让学生、企业和学校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