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唐方 赵海罗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长期实践过程中,笔者切实地感受到科学教学也是德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平台。因此,笔者在探索如何对学生的居家科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探究了在居家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勤于动手

    并懂得感恩

    教师或父母经常教育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引导他们要体会父母的艰辛,主动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当今的家庭教育更倾向于精心培养,导致很多家长都更重视孩子的学业,而舍不得让孩子劳作。久而久之,孩子也觉得自己就是家里地位崇高的宝贝,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呵护,却不懂用行动感恩父母。为此,笔者通过给学生布置特殊“作业”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勤劳的思想,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拓展活动,把课内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家庭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关于“蒸发”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做家务、学科学”的拓展任务,希望他们帮妈妈晾晒家人的衣服,并想办法让衣服干得更快。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任务,家长也开心地在班级群里秀出了自己孩子“做作业”的情景。如此,就有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晒出了自己的作业。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也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的辛苦。

    二、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

    讲究卫生并爱护环境

    小学德育要求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但简单的说教恐怕难以对学生形成触动,有时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你说的大道理我都懂,我就是不配合”的局面。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德育也应是通过一个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亲历、体验,自己感悟。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时,笔者结合教材为学生布置了一个“酸奶制作”任務。笔者首先在课内和学生讨论酸奶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给学生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酸奶,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并引出“自制酸奶”的拓展任务。想到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学生们都很兴奋,但同时也有担心:超市的酸奶都是密封保存的,可以隔离空气中的微生物,而自己在家里培养乳酸菌,当它们大量繁殖的时候,有害的病菌也跟着一起繁殖起来怎么办?于是笔者指导他们怎样保证卫生,如制作时注意手的洁净,使用的容器要用开水消毒,制作过程中要用保鲜膜密封保存以防止污染,做好的酸奶要及时吃掉以免变质,同时要记得清洗容器以免残余营养物质成为病菌繁殖的“沃土”等。如此,在自制美食的兴趣驱动下,即使平时不够勤劳、不那么注意卫生的学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制作,不但自己品尝到了“成功”的味道,也与家人分享了劳动的成果与乐趣。有的学生甚至还被激发了创新精神,自制了个性化的木瓜酸奶等。事后,有好几位家长非常高兴地和笔者说:“我尝到了孩子做的酸奶,没想到他这么能干。科学拓展任务既能让孩子在课外学科学、用科学,还能使我们家庭其乐融融。”

    又如六年级的“保护水环境”单元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考察周边的水域污染情况,并拍下污染的照片。开始的时候,学生大多对水污染早已习以为常,认为这项任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考虑到拍个照就可以完成任务,很多学生还是主动和家长来到了河边、小湖边、池塘边等地。但事实上,当他们停住脚步并深入观察水污染时引发的感受,与平时匆匆路过或无意看到水污染时的感受十分不同,此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更深的震憾。这一触动使一些学生不再顺手一拍就算完成任务,而是开始寻找污染最明显的地方,拍下不同的污染物类型,观察或向垂钓者调查该水域鱼类的存活情况,甚至反思污染的原因,设想有哪些可行的办法可以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等。在执行一项名为“担负着环保教育的重要责任”的任务时,学生将自己的体验过程、感受与反思撰写成了论文,并有多篇文章获得了各级奖励。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不应该只限于课上,而应该打破时空局限,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教育走出校园,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让生活和社会成为学生真正理解环保理念、树立环保意识的更大平台。

    三、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学会勤俭节约

    当下,一些学生攀比成风,不仅不懂得勤俭节约,甚至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教师需要开发奇思妙想,花时间考虑如何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从点点滴滴开始,将德育日积月累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例如,在五年级科学课的“电能变变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看电表,不仅要会看教师提供的电表模型图,而且要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表,调查家里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用电情况,了解家里在用电上的开销,并将调查到的数据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如此,通过尊重事实,用学生自己获得的数据说话,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自己家里的用电量很大的事实,甚至主动反思是否因为自己经常开空调所致。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当教师或父母再和他们强调节约用电时,他们的接受度会更好,行动上也会更配合。

    四、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团结精神

    科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倡小组合作探究,而学生在家里的实践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合作。由于居家实践的地点主要是在家里,家长自然就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并在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家中,父母通常很愿意与孩子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如帮忙拍照,和孩子一起采摘桑叶等。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甘愿做孩子的配角,全家人团结一心,共同完成任务。此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还承担着活动安全监管员的责任,在家里对孩子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可有效保障孩子的安全。

    我们所处的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仍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发展科技、改善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境界的提升。科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师要积极利用科学学科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爱科学、爱实践的天性,艺术性地指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体验、感悟、成长,提升道德观念和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