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工会管理服务新模式探究

    温玮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4- 028- 02

    摘 要 通过分析工会管理和“互联网+”特点,从队伍建设、服务转型、信息共享、统筹规划等层面,构建出“互联网+”工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并以网络平台的构建路径为依托,探寻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实践方向及应用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工会管理 服务模式

    为有效推进经济社会与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和深度融合,切实“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会服务领域的应用和普及,构建全新的信息化发展模态,使工会管理从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相互推进的服务新格局。

    一、工会管理与“互联网+”的特征

    (一)工会管理的特点

    工会管理是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保障职工合法利益,推动职工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在管理服务层面,工会管理拥有“职责全”、“类型多”、“范围广”、“层级深”等特征和特点。首先在工作职责层面。我国工会拥有维护、教育、参与、建设等基本职能,能够有效维护并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提升职工的社会责任感,推动职工的全面发展。其次在类型层面,我国工会分属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拥有较为显著的行业特征,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类型也相对不同。再次,在工作范围层面上,基层工会所涉及的单位有数十万之多,几百万名工会会员。虽然各级单位在工作场所上较为集中,然而线长、面广、点多,分散度高、集中度低,能够有效地涵盖我国不同的行业领域。最后在管理层级方面,省级工会通常会下设多个市级工会,县级工会及产业工会。此外工会所面向的群体主要为普通职工,受众面相对较为广泛[1]。

    (二)“互联网+”的特征

    首先是互通互融。“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是互通互联,能够有效增进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升交流价值和无障碍沟通质量,打破了传统的应用边界,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其次是网状结构特征。互联网是以用户群体为主体的“交互网”,能够有效地提升不同用户的感官体验,使各类信息在网状结构中得到充分地呈现。再次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特点,主要指互联网技术、理念在不同行业及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创新传统产业的格局,使产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形态。最后是,大数据特征,大数据技术主要指信息的海量性应用、规模化整合,能够使信息传递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更有效地提升。从而改变人们应用数据的理念和方式。然而在互联网+理念与行业融合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最大特征及特点,是对产业的解构与重组,即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解构产业或组织原有的组织模式、服务体系,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及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会管理服务的模式

    (一)工会统筹和规划

    为有效构建出“互联网”工会服务模式及体系。工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征及特点,分布实施、统筹规划,将“互联网+”作为满足工会发展要求的媒介及主体,从而规划并统筹工会各项管理流程及服务环节,优化工会管理服务内容。此外,在统筹与规划的过程中,各级工会应增强管理服务质量,将提升社会服务效率作为工会服务的实施基础,从根本上确定工会的发展目标及服务内容,推动工会的全面发展[2]。

    (二)信息应用和共享

    在构建“互联网+工会”新模式的过程中,工会首先应以数据管理作为实践基础,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职工权益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其次,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数字信息的公开、透明。帮助工会更好地掌握基础信息,提升工会管理服务质量,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可视化管理,增强工会的管理服务效率。

    (三)管理服务的转型

    首先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将过去的“上门限时”转变为“网络不限时”,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将以往的管理信息“单线模式”转变为管理信息“双向反馈模式”。进而将工会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同步转型,优化工会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职工对工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其次,从制度制定角度出发,推进管理服务的转型,使工会制度更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满足工会构建新型网络服务模式的发展需求。

    (四)人才队伍的构建

    在互联网+管理模式下,工会干部及领导应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信息素质,提升工会管理服务的效率及能力。然而在人才培养和构建的过程中,工会应提升服务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教育力度,培养出拥有信息化素养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服务人才。从而将工会管理服务,提升到全新的发展高度。

    三、网络平台建设路径

    (一)网络平台构建内容

    在构建“互联网+”工会管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构建出相应的网络服务平台,根据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统筹并规划工会的服务流程,使互联网与工会服务成为系统的整体。首先,将工会的服务内容纳入到信息系统平台中,转变传统以人工服务为主的服务形式,进而通过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形成以统计系统、服务系统及呼叫平台为主体的支撑平台,随后结合工会的管理经验,努力使工会平台符合实际的服务需求,增强工会的办公效率与服务质量。其次,工会应将管理服务内容共享到网络平台中,使各单位职工充分了解工会的管理理念、服务内容及服务形式。并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及特点,将网络系统的服务功能,转移到APP转件中,使用户能够更加快捷、便捷地感受到“互联网+”工会管理服务的优势。在APP功能模块层面,工会应实现“信息浏览、网格地图及业务管理”三大功能。在信息浏览功能上,应包括宣教文体、职工工作、经济技术、民主管理、组织建设、服务维权、财务管理、职工帮扶等业务介绍。而在通知模块中,应包括工会的简介、政策法规、业务介绍、工作动态、最新通知等内容。从而以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出全新的管理服务模式。在管理模块层面,应包含:会员与组织信息、业务办理、数据统计等功能。其中,会员与组织功能可以帮助工会进行单位管理、组织管理、楼宇管理、会员管理等工作。会员能够通过删除、修改、查看、增加“有权限的信息数据”,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业务办理功能可以為制定“办卡申请”、“工会申请”、“医疗申请”、“困难救助”、“疾病保障”等单据,提供帮助。业务统计模块,则能够为工会组织、法人单位、医疗互助等统计工作提供支持。网格地图模块,则可以以地图展示的方式呈现街道、社区的建会情况,方面职工和工会成员了解工会发展情况[3]。

    (二)网络平台应用路径

    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工会信息能够得到更有效地传播、公开和透明,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使工会的信息资源得到合理调配和移动管理,为实现工会管理服务的有效应用和全面掌控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工会业务网络互动、考核、审核和申报等目标,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了工会管理服务的“高效、灵敏、精确、全面”。使工会管理服务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工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让工会职工真正的“活跃”起来。然而为有效实现网络平台的应用目标,提升网络平台的应用效果,工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及特点,重新构建组织管理体系,使网络平台成为工会管理服务的主体。否则,将导致网络服务沦为形式,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出网络平台真正的服务效果。其次,在宣传层面上,工会应以制度为手段,引导工会会员、职工应用工会网络平台,并强化网络服务在工会管理服务中的地位,提升工会成员对网络平台的重视。而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根据工会的管理需求,提供相应的宣传支持,譬如网络宣传、手机短信宣传、电视宣传及报刊杂志宣传等。再次,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将工会成员在应用网络平台APP,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交到工会管理部门,使其根据网络平台实际应用情况,调整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使其更满足工会管理服务的发展需求。最后,应根据工会管理服务的特征及特点,细化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简化APP的功能页面,使不同学历层次的工会成员更深入、更有效地应用网络平台APP。而在这个过程中,总工会应构建出基于省级工会、市级工会、县级工会及行业工会的网络平台APP体系,使其主要的业务功能纳入到网络平台中,提升各级工会的管理服务能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工会将管理服务与网络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解决传统服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推动我国各级工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构建“互联网+工会”新模式的过程中,工会应将互联网理念作为服务管理的核心思想,解构并重组工会服务体系,突出互联网平台在管理服务中的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工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春平.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34):23+41.

    [2]王剑明,周正言,汪琳,戈佳捷.“互联网+”工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工会为例[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06):11-15+41.

    [3].浦东新区“互聯网+”工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0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