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微传播语境下微电影的建构

    刘仁 吴苹

    在新媒介语境下,在微时代的“微粒子”模因的极速旋转与交相碰撞之下,微文化与微传播竟相发生了几何级数当量级的裂变聚变式强烈反应,从而勃兴了微时代中的微文化、微传播、微电影,而其中微文化、微传播二者已经成为造就微电影、催生微电影、传播微电影的关键,微时代的微文化、微传播、微电影等更以其各自的秉赋而成为了一种微时代的见微知著的多维延伸。

    一、微时代与微电影

    (一)互为表里

    微时代造就微电影,微时代的来临与微电影的问世互为表里。微时代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泛技术化影响的延伸,其不仅改变了与技术相关的传播、电影、文化,而且,亦改变了整个时代。在微时代的微文化与微传播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在出现快速渐变式的深刻转型嬗变。在如此巨大的微时代转型语境之下,电影作为一种反映人类自身生存相关状况及思想文化的表现形式,亦在因应微时代转型过程之中出现了微电影这一微产物。从2009年开始,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信息、内容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微化为细小的片段,而每一份细小的片段都同样精彩纷呈,这些微化细小的片段共同建构起了一个见微知著、气势恢弘的微时代。微时代下的传播是迷你却更显流动性的,文化是更加扁平化的直播直达式文化,電影是碎片化时空精微创构的微电影。

    (二)创新建构

    微时代与以往任何人们所认识与认知理解下的时代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微时代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这种技术支撑为承载这一时代思想文化意识的微电影提供了透过物质时代本体,探究精神内核的创新意识。例如,微电影《让我留下》即以_一种极具创新意识的时空穿梭、时空交错、时空融合,建构了爱的永恒与永恒的那一刻。在以戏剧化建构、解构、重构现实时空、爱情时空、并行时空等错综复杂时空的过程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殊难割舍的爱与永恒。而其实无论是微电影还是大电影,人类的诉求与根性灵魂都只为爱与永恒的那一刻。影片难能可贵地在仅仅5分钟的有限时空之中表达了所有人类,同样的踩着时光定格向着生命终点的那种宿命狂奔,同时,亦深刻地揭示了爱与永恒这一更加深刻的人生主题,使得这部微时代下的微电影闪烁着见微知著的人性光辉。

    (三)社会化融合

    微社会为微电影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关注点、创作点,在微时代与微社会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有着表达上的不同于传统式大电影独特风格,无论是其碎片化的后现代式叙事,还是其短平快式的浅表性意象化表达,抑或是其更为敏捷与敏锐的即兴化创作发挥等,都为以微社会方式书写这个微时代提供了浓缩精微的艺术化基底。同时,微时代下的微电影亦更多地采取了非线性的故事建构表达以及非固定式的观影无限制的方式传递,从而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化姿态,迈入到了微社会与微时代。一方面,微电影走下了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艺术圣坛;另一方面,微电影艺术更加平民化、平易化、平素化,纯粹化的艺术化审美亦为更加普遍性的大众审美所取代。微电影的这种阐幽致微与造妙入微的特别建构技法亦将人生大舞台,以微社会的方式建构出来,充分发挥了微时代下各级自媒体的社会化传播效用。

    二、微文化与微电影

    (一)互为因果

    微文化催生微电影,微文化的勃兴与微电影的出现互为因果。文化作为一种反映人类自身生存状态及其思想蕴涵的人文表达,是电影形式因应时代与社会发展不断进化与嬗变的关键。在徽文化语境下,微电影即是一种微时代微文化的具体而微的简洁表达,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微文化下的微电影更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以一种微电影所特有的发幽阐微之道而达致通幽洞微之境;进而实现文化与自然深度融合的造化入微之道。而从后现代微文化语境的创新而言,微电影的后现代创制更需要一种造极入微之道。例如,在微电影《8号房间》中,即以一种递归嵌套式的封闭时空演绎了一出见微知著的活闹剧,影片的立意创构可谓别出心裁,其自陷式递归嵌套,巧妙地为人类建构了自我指斥的意指,而这种微观封闭式能指与宏观指斥的开放式所指的意象化表达,则不啻是后现代式的形诸于微文化的徽时代的微寓言。

    (二)解构映现

    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丰富养分与丰厚底蕴,均为微电影的后现代创新带来了基因与灵魂。微电影在微文化的支撑之下,揽社会的涓埃之微,即能在创意下形成微文深诋的艺术化作品,微电影的这种向文化基因、理念基因、思想基因的互联网时代的西方影视艺术无法阻挡的多渠道渗透,恰恰证明了这种基于文化基因的无与伦比的弥散力。而微电影的“微”亦并不妨碍其探究微文化的研精究微、穷理尽微、剖精析微,反而使得微电影得以在针对社会体察入微的条件下,能够解构社会的一种具体而微与微亦足道,能够以一种自媒体狂欢级的创制映现世间社会万象的微景观。[1]例如,微电影《宵禁》一片,即以一种电话介入与社会化介入的综合疗愈方式,针对抑郁症病患进行了社会化的心理干预,从而实现了一种有针对性的心灵阳光注入的生命救赎,这种救赎式的微文化在微时代与微传播语境下意义尤为重大。

    (三)见微知著

    微文化下的微电影的最大特质就在于其以文化为社会剖玄析微,以其创制的谭言微中为社会现象表达那种见微知著。因此,微电影不应过度倾向于说教,而应以其具体而微的故事感性,用后现代非线性时空建构哲学理性,以微妙之言表述深意以实现微文化的一种微言大义,从而令整个社会能够在这种微文化的宣教之下能够见微知著。由此可见,微电影可以透过这种微文化进而形成一种凝聚个体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整体意识,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无可抵抗的强大文化力量。例如,微电影《下—层》即以一种循环式的时空建构了一种了无慈悲的饕餮、贪婪、丑恶,将人类陷于死循环却不自知、自觉、自救的那种麻木意识。影片以基于微文化的短暂时代具象,表达了一种符号化的人类本性与本质的抽象,同时,更以这种抽象形成了一种见微知著式的直指人心的讽喻意象。

    三、微传播与微电影

    (一)互为唇齿

    微传播激活微电影,微传播的出现与微电影的诞生互为唇齿。传播作为一种传达与传递形式,在微时代以微交流与社会化的几何级数速度下,迅捷建构起一种极易形成信息传递与传播的高浓度、高密度、高聚合特质。这种高浓度、度密度、高聚合性特质将使得整个微传播迅速在其裂变与聚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微传播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微时代的微传播拥有着强大的瞬时爆发性的无法估量的巨大威力,这样的微传播,为微电影的宣介与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助力。[2]同时,针对微传播的局部剖析可见,微传播的社会化内部更纵横交错着茧房效应等,这亦为微电影在微传播语境中的酝酿提供了活性酵素积淀,从而更易形成一种微传播社会化泛滥下的巨大影响。微传播为微电影提供了流通与渠道,而微电影则为微传播带来了内容与服务。

    (二)模因表达

    微时代的信息传递与传播有着前所未有的扁平化,这种扁平化为信息的传递、传播、交流、互动等带来了翻天覆地式的巨大改观。尤其是在微传播过程中,在大量互动的对等式与平等式的基础之上的圆桌式的参与,更是为微传播插上了极速腾飞的翅膀。微传播的传递与微文化的传递发展有着巨大的不同,这种巨大的不同在于微传播的传递机制自有其复制传递的增速规律和复制传递模因,而恰恰正是这种模因,才为微电影的微传播带来了极速发展的可能性。[3]例如,在微电影《花开的声音》中即能够透过三代媒体人,在不同时代的信念坚守、信仰执着、信义承担,以一种微传播将民族的根性灵魂用一种见微知著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在影片中,观众能够看到微时代微文化微传播下微电影的那种核心精神的三位一体化的后现代表达。

    (三)意象升华

    所谓微动力广天地。微传播的凝聚恰如天上不断变幻着的风起云涌一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已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这种社会化个体的强大凝聚力、整合力、覆盖力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微时代的集微文化与微传播于一体的微电影传递将为其带来一种阐幽显微、阐幽述微、阐幽入微的见微知著式的传播。[4]例如,微电影《盖章》一片即以免费向他人传递微笑、传递赞美、传递正能量,而向世人表达出了一种传播爱与正能量的积极意义的泛社会化巨大价值。这种形诸于微传播形式上的印证恰恰是对他人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的认证,以及以一种见微知著式的泛社会化确证。这种正面鼓励并肯定他人的意义最终将透过他人反过来成就自己,从而实现一种由本我展现而真我回归,由真我回归而自我寻获的意象化升华。

    结语

    微与宏相对,先有微而后有宏,然而,在“互联网+”与移动无缝互联的微时代,微与宏之间的距离在由微而宏在几何级数微动、微化、微传之下,其距离真的已经是微乎其微,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达成。而如果不能见微知著,必将为微时代微传播所淘汰。在新媒介语境下,微时代、微文化、微传播均已经成为造就、催生、传播微电影的理论要素。微时代的骤然勃兴自有其发展的必然,微时代在科技爆发式发展的躜促之下,出现在后现代的语境之中,并同时带来了与之并行着的微文化、微传播、微电影等。微时代的微电影在微文化与微传播的助力之下,将为微时代谱写出一曲更加辉煌的乐章。

    参考文献:

    [1]郭珽.影像的力量一一博物馆微传播中影像利用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 (14): 45 -48

    [2]吳明刚.“微时代”之“微”文化与传统学术文化之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4):149 -151.

    [3]郑心宇.微时代的“微”言“碎”语一一以微电影创作中的艺术情怀为视角[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 (4): 110-112,115。

    [4]费霏,杨华.浅析微文化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价值 以“微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