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制度建设体系与路径探析

    霍晓冉

    [摘 要] 高校制度建设是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必要途径。二级学院制度建设一直是高校制度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二级学院制度建设应遵循合法性、统一性、效能性、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一个以学院章程或发展规划为统领,学校发布的各类基本制度、学院制定的配套制度为主体组成的制度体系,并编印学院制度汇编。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立改废”并举,优化体系布局,避免制度的空白缺失和制度的无效叠加。

    [关键词] 二级学院 制度体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志码:A

    高校制度建设是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必要途径,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地高校不断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从学校章程的制定到学校层面特色制度體系的确立,无不体现出高校强化内部治理的决心[1]。然而,制度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要不断向下延伸才能展现其规范的魅力和活力。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单位,其制度建设处于高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最下延,建设力量相对薄弱,如何加强二级学院制度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制度由上至下在不同层面的规范作用,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高校二级学院制度建设的基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加强二级学院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保障广大师生合法权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校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合法、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推动管理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二)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加强二级学院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必须遵循合法性、统一性、效能性、可操作性原则,增强法制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1)合法性原则。二级学院制度的制定,应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部门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符合学校章程的要求,制度内容不得与以上规定的内容相抵触。

    (2)统一性原则。二级学院要明确学院制度是在学校整体制度框架下建构的,是为规范学院内部治理、落实学校相关举措而实施的,与学校制度是一以贯之的关系。

    (3)效能性原则。学院制度在赋予相关组织、个人必要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学院制度应切实保障学院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享有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4)可操作性原则。学院制度应结构严谨,用语准确、简洁,条文明确、具体,要逐项研究每项制度、每一条款的可行性,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内容应当用条款形式表述,分为条、款、项、目,内容复杂的可分为章、节[2]。

    二、高校二级学院制度建设的体系框架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省市对加强高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作出了新的指示和要求,为高校二级学院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二级学院在制定、修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充分加强沟通协调,不断理顺、优化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运行。

    (一)制度要件

    二级学院在起草制度时,其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要件:制度的名称、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的对象或事项、遵循的原则、具体行为规范,包括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鼓励性规范,制度的通过时间及有关决策机构的名称,生效时间、解释主体,必要时列明溯及力、对制定补充文件或者实施细则的授权等[3]。

    (二)制度体系框架

    二级学院要建立一个以学院章程或发展规划为统领,学校发布的各类基本制度、学院制定的配套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并编印学院制度汇编。学院制度体系框架建议如下:

    一是发展规划类,包括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学院学科发展规划、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

    二是领导体制和议事规则类,包括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含议事规则,待学校文件发布后根据要求制定)、党组织会议制度(含议事规则,待学校文件发布后根据要求制定)、学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

    三是章程类,包括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章程、学院教学委员会章程等。

    四是基层党建工作类,包括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学院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实施细则、学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

    五是安全稳定工作类,学院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办法、学院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会商制度等。

    六是综合管理类,包括学院信息公开办法、学院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实施细则、学院公文处理办法、学院印章管理办法、学院保密工作管理细则等[4]。

    三、高校二级学院制度建设的路径

    二级学院应结合制度框架体系和学院实际,构建健全的学院发展规划和制度体系,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各方面、各领域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配套衔接制度。同时,及时、全面梳理二级学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检查各项议事规则、主要业务及人、财、物管理制度及印章管理制度等学院制度的“四梁八柱”是否完备,是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一)程序路径

    如同校级层面的规章制度体系一样,学院制度的形成程序也应遵循立项、起草(含征求意见)、审查、决定、公布、解释、修改、废止等阶段。立项,即要求二级学院实行制度年度规划机制,将要制定的制度名称、依据、可行性等基本内容予以确立。起草即制度的成稿过程,对直接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审查即制度的合法性审查(包括自审及学校专门部门审核)。决定、公布即制度的决策生效程序。解释即制度的解读过程及被接受的过程。修改、废止即体现了制度的与时俱进[5]。

    (二)实施路径

    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二级学院要从学校和学院发展全局的需求出发,全面、科学地规划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着力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发展中的新问题,及时制定具体务实、合理可行的制度,建立健全学院规章制度体系。制度的实施过程也是管理者不断审视管理环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坚持“立改废”并举的路径,优化体系布局,避免制度的空白缺失和制度的无效叠加[6]。

    立,即“制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文件要求,对照制度体系框架、查漏补缺,制定工作中尚未建立的制度。对内容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充实完善。同时,根据各二级学院的发展实际,建立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制度。

    改,即“修订”。对内容烦琐、空洞、不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上级精神、文件要求应该予以修正、合并或深化的,要及时细化、修订,增强规章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规章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废,即“废止”。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不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规章制度,应当予以废止或宣布失效。规章制度具有明确适用时间或为阶段性的,到期后自然失效。

    经过“立改废”的不断修正,二级学院以制度体系框架为基础,辅以具有学院特色、符合學院实际的制度,逐步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提高学院师生对规章制度知晓和执行的自觉性[7]。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把规章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管人管事。

    参考文献:

    [1]丁帆,王唯一,甄树宁.高校制度执行力现状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9).

    [2]丁荣伟,程倩.法治视角下高校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19(7).

    [3]赵萌,金剑苞.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制度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5(4).

    [4]江涛,张磊.创新与协调:高校二级学院治理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2).

    [5]张爱艾.加强高校制度建设的体系设计和实施路径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6]褚丽.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理念的反思与重塑[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7]李佑成.高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