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王凌玲

    

    【摘要】目的 探析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处于麻醉恢复期的低体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66例,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3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复温方法,研究组患者分析低体温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体温恢复情况,入PACU时耳温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起到有效的恢复体温效果,同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成本,对于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运用的改良保温充气被,应用成本较低,且对于低体温患者恢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3..02

    临床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注射的麻醉药物仍然为停止作用,所以患者的保护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此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则是临床较为常见,且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的并发症之一。低体温的是指患者身体核心体温在36℃以下,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的器官变化,同时还会伴随其他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影响较大,会导致患者出现寒战、切口感染、心血管功能异常、苏醒延迟、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由于低体温的影响,患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是身体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和负担。本文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处于麻醉恢复期的低体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处于麻醉恢复期的低体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66例,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最小年龄患者12岁,最大年龄患者73岁,平均年龄(40.51±10.54)岁;手术类型包括:食道癌根治术8例,脾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1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最小年龄患者11岁,最大年龄患者75岁,平均年龄(41.68±10.94)岁;手术类型包括:食道癌根治术9例,脾切除术9例,胃癌根治术8例,直肠癌根治术7例。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后为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包括探头测量鼻咽部体温,低体温患者纳入标准为,体温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同一恢复室进行体温恢复,温度为22~25℃,患者入PACU时均覆盖2 kg棉被,对照组运用40℃加温毯覆盖身体各部位,研究组运用改良充气保温被,温度设置40℃,将出风管道从患者足部伸入覆盖的被套中,促使被套内充满加温空气。两组患者均待体温到达36℃以上时,改为仅覆盖棉被。

    1.2.1 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患者在处于麻醉期间,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丧失,所以,体温会出于持续下降的状态,且受到外界温度会直接影响患者体温波动。为患者注射麻醉药物后,患者的血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如果手术室的室内温度达不到理想的温度,加之手术室的设计,层流空气的存在,患者的体温下降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不利于体内热量的保存。在我国医院的手术室内,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2~25摄氏度,对于手术医生而言,21度是最舒适的温度,但实际操作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温度通常低于正常温度,在我国一线城市的医院较为常见。是由于手术室采取层流设计,所以,洁净的空气会吹向患者,在开放冷气时,冷空气会直接接触麻醉期的患者,患者暴露的位置会造成冷伤害。

    1.2.2 手术因素

    首先,是输液量,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机体功能的稳定性,需要在手术的同时补充液体。患者若手术失血较多,还需要进行血制品输注。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患者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液>100 ml,则有较大的可能会发生低体温风险。为患者输入1000 ml液体,或输入200 ml库存血,患者的体温会下降0.25℃。静脉输液>1000 ml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的风险是原本的3.28倍。其次,是手术时间,关于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学者已经达成受手术时间影响的共识。手术时间越长、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越高。如果患者手术时间>4 h,相比手术时间2 h,低体温发生高达4.121倍。最后,是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的体质指数是影响低体温的重要因素,患者入PACU时,体质指数24的患者,出現低体温的概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患者的年龄因素,当患者处于麻醉恢复期阶段,年龄是影响体温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的研究表明,通常在小儿手术中,大部分均是<1 h的小手术,由于是婴幼儿,所以医护人员会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患儿体温,具备良好的保温意识。所以,相比成年患者,婴幼儿手术中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低体温问题。临床研究中,≥65岁的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发生低体温的概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皮下脂肪层变少,血液循环速度较慢,新陈代谢速度慢,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出现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的问题。

    1.2.3 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护理对策

    当前临床中运用的保温措施种类繁多,但是,充气加绒毯始终被认为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保温措施。运用该保温措施过程中,由于保温毯的成本较高,所以价格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恢复中的应用率。传统的覆盖棉被保温措施,是通过让患者身体与冷空气隔绝,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抵挡作用,但很难帮助患者恢复体温。通过运用改良的充气保温被,能够持续的为患者输送暖风,并将患者的身体包围,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热量散失速度,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提供热量,使其体温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包括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恢复情况对比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体温恢复情况,入PACU(麻醉恢复室)时耳温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复温时间、复温速度、PACU停留时间、寒战等指标对比上,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恢复情况对比如表2所示。

    3 讨 论

    患者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所产生的心率快、血压高、寒战等应激反应,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并无效果,此时需要做的则是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快帮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状态。由此可见,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人体在运行过程中,骨骼肌和肝脏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器官,但是麻醉恢复期的患者,由于药物残留,会影响骨骼肌热量产生,所以患者会不自主的出现肌肉收缩抽动等,寒战是非常不适的体验感。改良充气保温被是以暖风循环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保温,促进患者体温恢复。这种方式能够不断的输送暖风,给予患者提供热量,对处于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患者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包括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体温恢复情况,入PACU时耳温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兩组患者的复温时间、复温速度、PACU停留时间、寒战等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起到有效的恢复体温效果,同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成本,对于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果艳.预防术中低体温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作用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336-338.

    [2] 陈淑萍,管 斐,徐绿萍,唐国民,孙建良.综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7,16(05):468-470.

    [3] 齐立温,刘永超,康 荣.恒温水毯保暖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及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06):78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