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进企业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许永康

    [摘 要] 本文首先对部分企业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存在形式、主体、指标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就笔者在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实践探索过程进行了说明,总结了八个方面的特点,以此为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供详细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 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 改进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知人、识人是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近年来,就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意见,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入新时代,干部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就给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考核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制度保证。《条例》明确要求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聚焦实践、实干、实效,必须突出考核考实,必须强化考用结合等。

    对照《条例》有关要求,笔者对部分企业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较《条例》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仍单纯采取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方式,考核周期过长。一年时间内所干的工作内容繁多,仅靠年底几天的谈话测评,就给出完整的总结和评价是不科学的。这样导致考核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单纯以这种方式对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有失公平。二是部分企业的干部考核评价仍是组织部门唱“独角戏”,无法全面掌握情况。在部分人的观念中,干部考核评价就是组织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都是被考核的对象,不愿或是不便直接参与考核评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干部考核评价只是由组织部门来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参与,从各方面提供干部综合表现情况,进而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三是部分企业在干部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上过于抽象空泛,如“为人是否忠厚老实”“工作是否敬业”……这样的指标让参与考核评价的同志难以把握,主观随意性较大,影响考核评价的精准性。四是部分企业在干部考核评价上层次不够明显,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干部存在着“一刀切”“一把尺子量”的问题,对不同崗位的难度系数、工作环境优劣、工作基础差别等因素考虑不到位,很难保证干部考核评价的客观性。五是部分企业对干部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及时,综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结果一般情况下也是一年运用一次,造成部分干部对自身存在问题整改不及时、干部岗位调整不够及时等考用脱节的问题,制约着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的发挥。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干部考核评价时效性、识人辨才的精准度和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科学系统地予以解决。

    为及时解决以上突出问题,提升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效果,笔者按照《条例》中关于“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改进方法手段,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干部”“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区分出优良中差,全面准确反映考核对象情况”等要求,主动运用“大数据”思维,组织实施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在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为:企业党委成立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工作性质、重点任务、关键指标等,对干部设立个性化考核细则,将每一项考核指标量化为具体数据,交由相关职能部室每天进行考核。相关职能部室坚持每天向办公室报送加、减分情况,办公室负责及时录入考核数据库,并于每月末进行数据汇总。次月初,办公室依据干部上月数据汇总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精准分析工作进退情况,对排名末位的干部实施预警。每季度末,严格依据累计结果,激励表扬先进、鞭策处罚后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精准有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作,笔者总结分析出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分类考核差异化。坚持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对基层科区干部重点考核安全责任制履行情况、跟班质量、任务完成、执行效果等指标;对机关部室干部重点考核业务指导、服务基层、工作作风等指标,做到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看重实绩。

    二是考核指标数据化。经过科学分析,将每项考核标准量化为具体数值,比如,将安全管理责任心是否强量化为跟班期间出现的“三违”次数,将生产组织能力是否强量化为当班任务完成情况和生产影响时长等,将作风是否过硬量化为重点工作落实和参会参学等情况。坚持用数据说话,更加直观、客观地反映实绩。

    三是责任评价层次化。在对基层科区干部的考核中,跳过正职,直接考核到副职。正职的扣分按比例挂钩全体副职总扣分,引导单位正职大胆管理副职,更加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在对机关部室干部的考核中,直接考核到正职,副职的扣分按比例挂钩单位正职的扣分,提升机关部室的工作合力。

    四是提供数据多元化。逐步构建“1+N”考核数据提供平台,“1”即由组织部门履行日常考核第一责任,“N”即由相关职能部室、专业积极配合,做到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广泛采集存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作风建设、和谐稳定等考核数据,为掌握实绩、科学评价提供翔实、客观的依据。

    五是获取数据日常化。参与考核的部室根据日常督查、会议纪要、问责通报等,每天向办公室传送考核数据,由办公室统一汇总,及时将数据入库更新,在第一时间发布,主动接受监督,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提高干部日常数据库考核时效性。

    六是正负积分导向化。对荣获荣誉表彰、积极参与创新、主动担当作为等情形,予以正积分。对出现安全事故、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等情形,予以负积分,用正、负双向激励发挥好考核导向作用。及时将容错纠错机制引入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进一步明晰负积分范围,引导干部放开手脚、大胆管理、主动创新。

    七是分析数据精准化。办公室坚持每月对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进行精准分析,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法,为每名干部制作一张能够反映工作情况的月度对比柱状图,以便更加直观地反映工作进退情况,对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对后退的进行批评引导。

    八是运用数据充分化。考虑工作难度等因素,对基层和机关干部分别划定月度预警线、季度鞭策线。对月度分数低于预警线且在序列排名末位的干部实施预警,督促整改。明确序列季度分数排名第一的干部为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明确低于季度鞭策线且序列排名末位的干部为后进干部,进行鞭策处罚。连续被评为后进干部的,及时采取组织处理手段。

    笔者对近期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运行情况的跟踪评价,有以下发现:一是近期开展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基本验证了日常考核数据库结果,在日常考核数据库中积分较高的干部,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反映都比较好,说明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有利于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二是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正积分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趨势,说明干部在担当作为、创新创效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三是近半年来,干部平均得分逐月提升,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整体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相符,说明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的管理确实发挥了约束激励作用。综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推动了干部考核评价从“重年终、重资料、重结果”向“重日常、重实绩、重过程”的转变,提升了干部考核评价的精准化、科学化,为知事识人、选人、用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在实施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以下三点启示:一是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精准度,必须坚持分类分层。只有分类制订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差异化、精细化考核目标体系,完善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分类分层”的转变,才能解决“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二是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实效性,必须坚持量化实绩。只有设立量化指标,才能全面直观反映干部工作实绩。只有建立实绩量化考核机制,才能从更多方面、更广角度,辩证地、深入地评价干部,发现干部的“真本领”。三是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必须坚持优势互补。年度综合考核能够立体反映干部综合表现,具有“高、大、全”的特点。干部日常考核数据库管理能够直接反映干部工作绩效,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只有将两种考核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