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视阈下的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实践不断推进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地区、行业、群体之间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的问题,它影响了和谐社会的运行。社会公正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为分析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良好视角。文章从社会公正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析得出:贫富差距过大可能导致基础性基本权利的贫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化;破坏收入分配公平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背机会平等价值取向,引发社会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削弱社会调剂能力。

    [关键词]社会公正;贫富差距;负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2—0110—04

    [作者简介]杨利娟,女,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网络社会结构与网络社会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坚定不移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发展实践证明,我国目前在社会总体发展上是和谐的,但也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又不能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2017年3月8日,《新零售业态下奢侈品市场的未来》这一报告鲜明指出:2016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奢侈品已高达6300亿人民币,全球46%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1]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然而,我国目前仍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他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7年的0.487到2017年0.479,近10年中国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虽有所放緩但依然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虽然基尼系数测算存在误差,但不可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基本情况。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之间、各群体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呈继续扩大趋势。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财富集中、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贪污腐败等层出不穷的问题使得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我们承认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之间,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之间,甚至个人之间不可能不存在贫富差距,而且适当的贫富差距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清楚地认识到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也必然会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滋生社会不和谐因素。

    二、文献综述:贫富差距含义、理论及讨论焦点

    (一)贫富差距的含义

    贫富差距也被称为贫富不均、收入不公平等,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贫富差距现象。目前学术界对贫富差距有比较权威的解释。它指的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段内,在一部分较为富有的居民(家户)和一部分与前者数量相同的较为贫穷的居民(家户)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则,在对他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财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计算出来的特定比例关系、系数或差额等”[2]。

    (二)贫富差距的相关理论介绍

    国外关于贫富差距的理论突出的代表有:马克思的贫富两级分化理论、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理论、皮凯蒂的贫富差距理论以及哈耶克的贫富差距理论。这些理论都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出的结论。分析的结果更加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对中国分析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研究有:吴忠民教授认为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公正论的核心要义,而基础性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平等、公平分配以及社会调剂是社会公正运行的四大规则。[3]四者之间是并列、相互补充的关系。他认为,当前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各方面所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而贫富差距作为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

    (三)学术界关于中国贫富差距讨论的焦点

    关于中国的贫富差距,学界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贫富差距是否达到两级分化程度以及中国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的原因分析。

    贫富两级分化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通过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发现:“我国在财富总额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突显。这不仅体现在收入和财富两极化上,在教育、医疗、住房、卫生等社会保障领域也能清楚地观察到不平等,中国的贫富差距将持续恶化。”[4]相关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10%的最富有者拥有的财富份额扩大了15.4%,财富占有量已达到了中国大陆全民的64%,中国大陆俨然已成为全球贫富差距扩大最为迅速的国家。

    贫富两级未分化论:陈宗胜认为,收入差距扩大还不能表示为贫富两极分化,中国基尼系数未曾超过0.5,就收入差距变化的趋势而言,目前中国还未达到贫富两极分化的程度。[5]彭清玮认为,中国政治力量的存在阻止了贫富两极化,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政治上阻断了中国走上贫富两极分化的道路。因此,现阶段国内贫富差距还不至于导致贫富两极分化。[6]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论述有:吴忠民从社会公正论视角,谈到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而言,还有着更多的、不可忽视的、加重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参数)。其中一个就是成因当中不公正成分过多。[7]按其论述,不公正主要是由非正常因素所引起的。他认为,非正常因素中的“非正常”是指通过不规则的方式,或不公正的方式扩大了贫富差距[8]。李培林从社会心理角度阐释人们心理上所感受到的贫富差距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又进一步的放大[9]。何晓民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剪刀差”,长期的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东西部之间地域性差距,缺乏宏观调控的手段以及还未发挥出调控机制的效能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贫富差距扩大。[10]

    不难看出,贫富差距是一直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无论中国有没有达到两极分化,中国现阶段存在贫富差距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社会不公的主要表现,本文提出的思考是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前提下,反过来会不会对社会公正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应。

    三、社会公正论视角下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公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长期以来关于社会公正与贫富差距的论述,学界主要认为贫富差距较大的真正原因在于偏离了社会公正的轨迹,忽视了社会公正的运行。将社会不公正作为原因,贫富差距扩大作为结果。贫富差距效应论认为,贫富差距与其社会条件或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机制,如果不控制贫富差距,就必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公正作为社会稳定、和谐和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当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也会对社会公正的方方面面产生负面影响。

    (一)贫富差距日趋过大可能导致基础性基本权利的贫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化

    社会性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特殊社会群体的出现,他们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利益表达的贫困性以及实现基本权利的贫困性等特征。[11]这些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面临着经济、贫困、文化方面的贫困,还面临社会权利的贫困。特定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包括无法享有社会普遍认同的职业、晋升、教育等。相对强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和权利表达机制的缺失。而这些恰好构成了人类的基础性权利,由于基础性权利贫困导致物质生活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乏、社会地位也随之下降,更加缺乏“获得感”,这已损害到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降低了弱势群体对改革成果的认同感以及参与改革建设的积极性,由此带来的阶层固化、缺乏上下流动的趋势导致弱势群体愈加边缘化。

    (二)贫富差距日趋扩大违背了机会平等的价值取向,引发社会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

    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12]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贫富差距越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处于社会底层的阶层占有的财富太少,过于富裕者可以凭借拥有的大量资产不劳而获,至少是少劳而多获,而过于贫困者却多劳而少获。比如,我们常说的“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与“民二代”“蚁族”“蜗居”等的鲜明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同等能力的人缺乏相应的政治机会、经济机会和社会机会,导致在各领域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使得“相对剥夺感”增强,产生收入差距心理并且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在心理层面上放大,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非正义感。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收入分配平等,而现实情况是收入差距日益悬殊,基于现实差距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堕距加重了不公正感,产生“相对剥削感”,致使在更大程度上挫伤个人微观经济主体在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

    (三)贫富差距日趋扩大会破坏收入分配公平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准则。而有关起点、机会、规则、操作、结果等的公平是保障市场经济公平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分配政策上逐步打破了以往的平均主义,采取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措施,地区、行业、群体、个人收入差距也因此逐渐拉开。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个人收入差异巨大的阶层已经出现。[13]贫富逐渐分化问题实际上影响到分配和再分配领域里的公平或公正问题。目前中国还有不少人的高收入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而致富,并获得与之相配的社会地位,这种“示范效应”导致更多的人被迫或者主動采取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措施谋取个人财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行业垄断等等非正常手段实现的致富,造成“灰色收入”有一定占比甚至份额过重。这表明社会上的少数人掠夺了民众本应获得的部分财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并不符合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

    (四)贫富差距日趋扩大会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削弱社会调剂能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成果共享,惠及所有的人。贫富差距事实上是两极分化的量的标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贫富差距没有节制地发展必然会异化为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显然与社会主义本质背道而驰。社会调剂是社会公正不可或缺的部分,社会公正里的“社会调剂”,指的是“基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初次分配后的社会利益格局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广大社会成员逐步得到由发展带来的红利,从而使社会质量不断提升”[14]。在此与政府调控区分一下。政府调控是一种政府干预行为,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而社会调剂则更强调社会性。长期以来,社会调剂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必要手段。当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也会间接影响到社会调剂的效果。初次分配里贫富差距过大时需要采取必要的调剂手段,调剂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富人,而富人往往把持经济,政府与企业家等上层阶层代表相持不下,难以取得效果。因此,社会调剂只能靠政府行为,成为政府调控,比如通过税收等手段,转移支付。拿房地产开发商为例,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中获取暴利,为实现相对平衡,我国2015年实施房地产税收。中国主要通过税收,包括征收房产税、奢侈品消费税等来调节贫富差距,而目前的财政税收已经基本丧失了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许多盲区,因此还比较脆弱,市场经济体系也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原本能采取自由交换方式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因此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尝试从社会公正的四大主要环节来分析贫富差距愈加扩大可能给社会公正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是贫富差距并不是社会公正的唯一衡量标准,它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会公正的实现。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们应正视和重视贫富差距扩大这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财富品质研究院.新零售业态下奢侈品市场的未来[EB/OL].http://lady.people.com.cn/n1/2017/0310/c1014-29135765.html,2017-3-10.

    [2]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3.

    [3][14]吴忠民.论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J].社会学研究,2002(6).

    [4]中国贫富失衡 中国贫富差距扩张速度全球第一[EB/OL].http://news.cngold.com.cn/20160201d1903n62684684.html,2016-2-1.

    [5]陈宗胜.关于收入差别倒U曲线及两极分化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5).

    [6]彭清玮.论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7]吴忠民.客观全面看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http://finance.sina.com.cn,2006-07-10.

    [8]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科学社會主义,2001(4).

    [9]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心态影响[J].经济导刊,2005(Z1).

    [10]何晓民.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价格月刊,2008(7).

    [11]田文富.包容发展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贫困问题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2]曹晓军,齐晓安,霍艳斌.入世后我国各阶层收入差距的分化态势及调节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3(2).

    [13]余斌.“蛋糕”论争的主要理论观点[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82288/112848/112851/15361242.html,2011-8-9.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