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家政

    摘要:恩施市地处湖北边远地区,饲草丰富,四季分明,适宜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品种单一,发展滞后,龙头不强等问题制约了该市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恩施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深入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可供当地畜牧业发展参考。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恩施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3-005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牛羊肉的消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现已逐渐成为恩施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及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恩施市草食畜牧业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为此,笔者对恩施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恩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恩施市位于恩施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国土面积3 967 km2,辖17个乡镇(办),总人口80.54万人。

    1.1 饲草资源

    恩施市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为16万hm2,牧草资源总量337万t,加上可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约35万t,理论载畜量46万黄牛单位。目前饲草利用率只有22%。据调查,恩施市饲草中还有药用植物282种[1]。

    1.2 气候条件

    恩施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湿润,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雨量充沛;恩施市森林覆盖率为60.24%,水源丰富、树荫遍布,完全可满足现有草食家畜的生长发育。

    1.3 饲养情况

    2014年,全市肉牛饲养量15.5万头(出栏肉牛5.5万头,存栏1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7.83万头;山羊饲养量35.12万只(出栏20.12万只,存栏15万只),其中能繁母羊7.5万只。实现肉牛、肉羊总产值7.6亿元。

    2 草食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发展机制

    恩施黄牛、恩施山羊是恩施市的传统产业,是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分管畜牧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办、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草食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人员组织、资金协调、技术指导等工作,并依据成员单位进行了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二是制订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方案,确立了“抓特色、扩规模、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谋划了以盛家坝、芭蕉、板桥等乡镇为主的肉牛养殖示范区和崔坝、沐抚、红土等乡镇为主的山羊养殖重点区的建设。三是制订了草食畜牧业发展考核机制,目标层层明确,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四是以恩施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主,组建工作专班,主要负责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2.2 出台扶持政策,提高养畜热情

    为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恩施市积极争取和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到中央、省、州项目投入980万元。二是简化土地使用审批手续、放宽政策,采取“乡镇监督、畜牧审批、土地备案”的用地核准政策,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各个乡镇制定扶持政策助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如盛家坝乡给肉牛养殖户每产一头牛犊奖励500元;新建牛栏圈,每平方米补助135元;发展肉牛养殖“118”模式的每户奖励1万~2万元。崔坝镇发展山羊“1235”模式养殖的,每户奖励1万元。四是联合扶贫开发办开展产业扶贫。如盛家坝乡以恩施黄牛产业发展为重点,成立3个扶贫互助社和若干个互助组,采取金融融资,抱团发展,共同致富。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采取发展母猪的政策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带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2.3 加强农企合作,促进农企双赢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恩施市培植了旺源牧业、金欣农牧业、众富合作社、翔盛牧业等牛羊规模养殖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按照“统一品种、统一饲喂技术、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要求,把企业和农户的利益结为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盛家坝乡众富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购买能繁母牛投放到养殖农户(农户出资20%),农户喂养后产的小牛犊由合作社回收,销售取得的利益按照农户与合作社8∶2的比例分成,有效地带动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这为缺乏资金的养殖户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恩施发展黄牛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全市共发展“165”养牛模式户513户,“118”肉牛养殖模式户20户;发展标准化“1235”模式养羊大户150户。

    2.4 确立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近年来,为加快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恩施市在品种培育、发展定位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是探索了发展恩施黄牛“雪花牛肉”,开展了培育试验。2011年7月,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的指导下,恩施市翔盛牧业公司开始为期两年半的潜心研究,于2014年8月终于成功培育出具有“雪花牛肉”特性的肉牛13头,每头价值高达5万元以上,目前市场行情看好。为此,目前恩施市以盛家坝乡为试点,适度发展恩施黄牛“雪花牛肉”向市场推广。二是以众富合作社、旺源牧业、翔盛牧业为主的恩施黄牛原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培育富有恩施特色的黄牛品种。三是在山羊产业的发展上,依托崔坝镇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集约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让“恩施山羊”逐步成为恩施市的优势产业。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养殖户缺乏商品意识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养殖户缺乏科技意识、商品意识。部分散养户仍然抱着“喂猪、喂牛只过年,喂鸡只为换取油盐钱”的思想,没有从科学饲养管理方面入手,改变饲养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3.2 金融部门农业贷款难度大

    近年来,金融部门加强了资金风险防范的管理,风险较大的养殖业贷款比较难,一般贷款不需要抵押,但授信仅为5万元,对于牛羊养殖户只算“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农村养殖发展需要。若要贷款更多资金,则需要实施农户联保,但门槛高、资料多,导致农户贷款难。对于大型养殖企业,贷款数目较大的,则需要房产、工资等抵押,手续繁琐,贷款办理比较慢,阻碍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3.3 品种改良不到位

    目前,恩施市发展草食畜牧业主要以恩施黄牛、本地山羊为主。近年来,恩施黄牛及本地山羊的繁殖方面滥交乱配、近亲繁殖严重,品质逐年下滑。引进的外来血统如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种牛、波尔山羊等品种单一,数量有限,达不到品种改良的实际效果。

    3.4 龙头带动效果不强

    目前,恩施市草食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刚刚起步,像翔盛牧业、旺源牧业、成凤牧业、金欣牧业等企业起点低,规模小,加工、销售环节薄弱。几家养殖企业的恩施黄牛的养殖量在500头以内,本地山羊养殖量在1 000只以内,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带头作用。

    4 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虽然恩施市制订了十二五规划,但是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上不尽完善,需要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资源配资、环境优势、社会需求、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补充,制定一个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布局上,要结合恩施产业发展的实际,利用地方特色,坚持地方标准,打造地方品牌,实行差异化发展。在盛家坝、板桥、芭蕉等乡镇,发展以“恩施黄牛”为主的肉牛产业;在崔坝、沙地、红土、新塘等乡镇,发展“恩施山羊”为主的山羊产业。

    4.2 政府主导,形成合力

    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大户)为主体、农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体系,形成农业、畜牧、扶贫、国土、林业等部门合力,共同加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养殖积极性。一是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支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如产业扶贫、南方草场建设、石漠化建设、能繁母牛补贴、退耕还草等项目的投入,可以促进发展。二是积极开展能繁母畜的保险政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4.3 坚持标准,健康发展

    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的思路,严格制定好家畜养殖、饲料饲喂、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加工工艺、肉品检疫等系统的技术标准,坚持科学饲养、科学防疫、健康养殖的路子,发展无公害、绿色、名优畜产品。

    4.4 建强基地,培植龙头

    根据恩施市产业布局,应该以乡镇重点养殖企业的区域布局为中心建立有示范作用的草食畜牧业的养殖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目前,恩施市盛家坝、板桥、芭蕉、崔坝等乡镇的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还需要增加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改良品种,力求养殖效益最大化。在产业链的建设上,加工和销售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培植一个“产加销”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恩施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4.5 种草养畜,草畜配套

    目前,恩施市虽然有比较丰富的草场,但是草地比较分散、草料营养比较差,远远不及人工种草草料的营养。为此,恩施市需要积极组织草食家畜养殖户利用秋冬季发展种草工作,补充草料的不足。同时为防止盲目种草和草畜不配套的问题,采取“以畜定草、草畜配套”,解决好草畜供需矛盾,确保充分地利用本地的饲草资源。在种草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草场载畜量和家畜数量的清理,加强本地草场建设和管理,提高草场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