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朋友圈”: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

    许燕虹

    

    

    [摘? ?要]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之间存在互相割裂的情况,这种情况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利用班级“朋友圈”,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的以笔谈形式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鼓励学生在专题和观察对象中自主选择,在工具与规则制定中自主决策,在写作组织中自主发现问题,在互动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强化写作兴趣、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写作教学;整合

    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由同一主體承担,这种一体关系导致两项工作在时空、内容、价值等方面存在冲突,从而使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处于割裂现状[1]。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多角色要求和学习本身的综合融通性也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此,笔者提出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整合的方法——班级“朋友圈”。班级“朋友圈”,是将全班按组划分为多个小的“朋友圈”,让学生在“朋友圈活页本”上写作,并在组内选出“说说”发布于班级“朋友圈”栏目,供大家评论。

    一、提出背景

    班级“朋友圈”的使用是立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和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而提出的。

    1.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写作是书面交际工具,促成学生表达与交往是其本质目标。但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一是学生缺乏以兴趣为导向的写作动机;二是学生不善观察,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三是有些教师将写作质量归因于学生的个人天赋和情感,这种教学观影响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投入。为此班级“朋友圈”的应用,试图从班级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入手,辅之以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有愿望写、有内容可写、有能力写。

    2.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自主发展、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相关概念[2],然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分依赖教师和班规纪律的管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班级自主管理,即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与班级管理,通过班级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等,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组织[3]。基于此,班级“朋友圈”尝试以开放包容为原则,鼓励学生主动用文字表达对班级生活的感想、班级问题的思考、班级发展的建议等,逐渐形成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二、班级“朋友圈”的应用

    自主管理能力包括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需要发挥多角色优势,统筹应用班级“朋友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1.在专题和观察对象中自主选择

    班级“朋友圈”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自主拟定和选择专题。在班级“朋友圈”中可开辟多个专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专题推荐,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专题,后期还可根据需要调整专题。如表1就是一个专题汇总的例子。二是自主选择观察的班级内容。在专题之下,学生可自己决定具体内容,大大提升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观察周围的世界”[5]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6]的要求。但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并不代表他们善于观察,因此,教师要传授观察之法。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初步观察的事物形成整体了解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选取典型事件、典型特征等以深化中心思想。

    2.在工具与规则制定中自主决策

    班级“朋友圈”实施前,需设计海报并制定规则。设计海报时,要突显“朋友圈”的功能,包括展示小组作品、非作业小组的评价和作业小组的反思,并展示其设计示例(见图1)。另外,需协商规则,如每周写一篇作文,每天轮流展示两组;评价时,要多发现他人优秀或进步的地方,避免言语攻击;教师及时评阅,采用激励性或肯定性评价。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写作技巧的运用,更应重视文章的思想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

    3.在写作组织中自主发现问题

    在写作的组织阶段,需要教师搭建脚手架,以留白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为此,可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作文内容的主要元素,形成写作思路。开始时可与过程教学法相结合。过程教学法是以文章“怎么写”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关注重心,以研究写作者的认知思维、信息加工规律及其行为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写作课程范式[7]。过程教学法以出声思考(think aloud)的外显方法揭示内隐的写作思路。以“班级秋游中的一件事”为例。首先,让学生进行记忆搜索,用放电影的方式回忆观察过的现象,复活情感,再把想法说出来,如“这次班级秋游中,我应该记录秋游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基本信息。在秋游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呢?”同时用字词记录关键信息和线索,形成框架构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的事件逐渐增加,汇成写作素材。接下来,反复出声思考,不断挖掘事件的具体细节,完善思维导图。

    形成思维导图后,学生可采用预先口头表达的方法将关键字词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班干部捡垃圾”事件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事件的具体经过,如学生A抓住细节出声思考:“大家在看到班干部捡垃圾时,有的同学热心地加入了队伍,有的虽没有加入,但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垃圾收好。不过,仍有几个同学可能受美食吸引,忽视了自己乱扔的垃圾。”学生B联系个人实际出声思考:“几位班干部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回忆我的日常习惯,我感到惭愧,以后不论去哪儿都不该乱扔垃圾。”学生C揭示了事件的意义:“这不仅是爱护环境的表现,也关乎我们班级的公众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发现,并引导学生从事件表象发现问题。

    4.在互动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

    班级“朋友圈”将问题抛给集体,以教师引导、集体讨论和民主协商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写作思维,并尝试解决问题。

    有些班级问题可在“回音壁”的讨论中自主解决。比如,针对“在课堂上使用电话手表”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应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但是马上有其他同学反对,理由是:电话手表有联系家长、求助等作用,错不在电话手表,而是在使用方法和时间。经过在“回音壁”的讨论,班级达成共识:课堂上禁止使用电话手表,课余时间使用需申请,违约则由教师代为保管一周。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

    对于严重或典型的班级问题,需以此为话题背景,组织全班开展自主书面讨论。比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到“班干部的烦恼”,这关系到学生成长和班级建设,需要教师着重引导。首先,教师从学生文章中提炼案例,并提出话题——“当官”也煩恼,问题出在哪?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抱怨班干部无作为,到理解班干部与班级成员的关系,再到感恩班干部的付出、认识到任性的个体行为对他人与集体的影响等,改变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于是学生们还提出了班级岗位轮流制、“老干部”开讲座等有创意的方法。这种立足于学生视角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学生落实规定的执行力。

    三、班级“朋友圈”的实施效果

    班级“朋友圈”作为整合的初探手段,其功能仍需从多方面深入开发,更需要班主任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多方教育力量。

    1.自由写作,强化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应回归儿童,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儿童发自内心地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动的[8]。班级“朋友圈”不限制内容和体裁,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现与反思生活,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以正面评价为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支持性环境。

    2.关注班级,增强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朋友圈”为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搭建了平台和机会。通过班级“朋友圈”,一些班级问题往往不用教师出马,学生就能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使教师得以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同时,学生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时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彰显自我价值,发展良好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朱洪秋.浅谈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之间的冲突与协同[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7-18.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朱旭.从核心素养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新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74.

    [4]范国睿,英政,汪一欣.在自主自律中主动发展——上海市闵行中学学生民主管理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63.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68.

    [8]田本娜.回归儿童向生活开放给予方法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06(Z4):7-8.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