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闫晓青

    本文分析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内控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启发。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

    (一)缺少内控管理工作意识和完善的内控制度

    以阿勒泰市北屯镇为例,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视为财务部门的责任,并没有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的内控管理,忽视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没有将内控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缩小了内控管理工作范围。同时,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内控工作人员配置数量较少,部分站所只有3名工作人员,难以实现不相容岗位的互相监督和制约,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较低,由于基层政府内部人员调整频繁,未能熟悉岗位职责,上级文件通过政务平台传达到基层政府,却不能顺利传达到相应职能人员手中,导致部分基层工作人员难以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内控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影响到内控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内控管理工作离不开财务人员的执行和落实,但是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内控管理知识和经验,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开展。

    (二)一人多岗现象突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基层单位编制名额有限,以北屯镇财政所为例,该所编制人数为6人,由于不具备会计专业能力也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均不在岗。现有的3人系政府调配使用。另一方面,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需逐年压缩公用经费,无力聘用专业人员补充到财务岗位,一人多岗问题将长期存在,长此以往容易出现舞弊行为。而且一人多岗现象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岗位互相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发挥,导致单位内控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同时,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流程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既没有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岗位,也没有嚴格落实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影响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动态化的监督管控意识,基本不具备内部审计体系,影响到内控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构的专业优势,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外部动力。

    (三)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定风险预警红线,风险预防方案设计不合理,降低了事业单位风险防控工作质量。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对风险的认识不全面,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不能全面了解实际工作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点,难以有序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影响内控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同时,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了解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沟通,信息传递过程不理想,导致基层工作人员难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在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将信息化技术与体系建设紧密结合,造成信息化传递速度较慢,影响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将内控工作作为财务管理部门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此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选择抽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临时内控管理工作小组,上报完报表就各自回归各自的岗位。由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不一,工作背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设工作的时间成本,影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要改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质量,首先就要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或者主题学习等形式提高内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内部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理念,为内控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层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关注内控建设工作进度和质量,积极落实内控管理责任管理制度,将内控管理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和职务、职称晋升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内控管理工作的推行力度,为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条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控体系建设与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基于单位战略发展规划要求来明确内控管理工作的目标,并结合自身内控管理的实际情况优化内控管理工作方法,制定内控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为工作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就要根据单位性质和业务需求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严格按照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规范性。笔者所在的单位越来越重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笔者曾参与制定并修订了北屯镇财政所各项内控制度,具体包括《北屯镇财政所岗位责任制》《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北屯镇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北屯镇合同管理制度》等50余项,通过完善内控制度使单位业务事项和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有据可依,从而降低了单位的内控风险,有助于笔者所在的单位优化内控控制流程,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为单位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指导标准和规范,有助于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借助外部专业审计,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解决一人多岗位问题,可以积极借助外部专业审计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一人多岗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审计,进而提高一人多岗位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降低一人多岗产生的内控风险。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若想杜绝一人多岗带来的徇私舞弊等现象,就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明确奖惩管理条例和标准,根据一人多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从制度层面防控一人多岗位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一人多岗的工作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监督,提高一人多岗工作信息公开化程度,及时识别内控风险,以便为内控风险的防控提供依据。基层政府部门要重视内部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态度,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此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内控工作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以及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权力职责范围,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和重点,并充分运用动态化监督思维方式,对单位内部的日常工作开展动态监督。

    (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信息化风险防控平台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关键节点和主要风险,如业务活动中不合法不合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国有资产管理不健全、预算执行不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估,将风险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及部门领导,进而制定出风险应对方法,将其作为完善内控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次,财务人员要提高业务素养,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实际情况进行基本的了解,严格遵守财务制度,避免在支付款项时产生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笔者曾在支付资金时,遇到对方单位出现未决诉讼,笔者及时阻止支付,避免单位出现纠纷。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明确业务和管理工作各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优化风险防控流程,提高风险防控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根据内控工作开展情况更新升级内控管理系统,建立内控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及时识别和防范内控风险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和条件。

    (五)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内控体系执行效率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内控工作的要求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便全面落实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内控建设工作纳入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單位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开展定期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专业知识,更新并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理念,深化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内涵的理解,进而促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就要深入分析自身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及时解决内控管理工作意识缺失和内控制度不完善问题,降低由于一人多岗现象带来的内控风险,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优化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信息化风险防控平台,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内控体系执行效率,以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益。(作者单位:阿勒泰市北屯镇财政所核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