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杨兰

    企业内部会计承担着企业信息、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重任,是企业管理及有序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思想守旧,缺乏构建内部会计体系的认识,有的企业虽构建有内部会计体系,但受阻于各方面原因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

    会计是企业财务计算核心。在任何一个企业中,会计都需要承担财务计算相关内容,因此,公司内部账单需要会计来完成。会计是企业对外账务负责人。在很多时候,企业需要进行纳税等,因此就必须进行盈利等内容核算,而会计就是负责处理这些业务的人。就目前而言,不少企业在运行中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不重视,或创设的会计制度相对落后,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的加以研究。

    一、企业建设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复杂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复杂化,在此背景下,资金安全格外重要,因而需要以健全的会计制度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需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支撑。其次,日趋激烈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发展。近年来,市场经济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细分市场的形成,使得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如果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能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进行合理的定位,那么随时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同时互联网技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透明化,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并以此推动企业发展也是企业会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其一,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会计管理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一点的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企业核算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给企业今后管理工作的提升和发展造成阻碍。再者就是企业费用报销程序不够规范,在费用报销管理以及标准中都存在管理空白,直接影响了费用报销监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最后就是企业内部管理及资金管理不明确、核算管理系统不完善,也给企业核算带来了困难。其二,企业核算模式的相对单一。具体体现在当前企业在进行核算多数使用的是静态的倒挤压成本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具体应用过程中不能对企业各部门实现同步运行,也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状况,这种模式具有落后性和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应用和运行这种单一化的核算模式,造成企业各部门自身不能出具报表,而是结合企业自身的核算模式实现各部门的报表,而企业总体资金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指南,是行动的先驱,而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即是提高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视。有了建设内部会计制度的意识,企业才会从整体工作重心上向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倾斜,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贯穿于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提高意识,加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需要落在实处,而不是把制度“挂墙上”、“印纸上”这么简单。其一,从企业管理层至普通员工,都需要拥有对加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意识,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要有足够重视的态度,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全体员工养成良好意识。企业要将会计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不断突破传统工作模式与方法,研究制定出适合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新的管理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現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开展的积极效果。其次,重视内容。要强调新的管理内容的应用,随着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会计工作也开始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因此要积极探索出新的企业会计工作内容,做到企业会计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

    (二)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组织架构,以权力分解,相互制衡,全程监督,从而切实降低企业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大力保障既定目标的达成。企业因战略发展而制定决策,在落实于具体的执行环节时,因受到主、客观因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而缺少内部干预或干预力度不够,则最终的执行结果将与既定初衷出现背离。为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需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权限进行划分,如董事会负责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为最高决策机构,监督经理层;经理层负责日常运行;而监事部门则负责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其他内部控制部门、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承担相应职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中,应单独设置审计小组。审计小组由董事会直属,独立于其他部门,审计小组成员在人数、职责等方面,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审计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但成员之间需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能够相互弥补以确保审计小组在结构方面的完整性。小组成员需熟练掌握业务内容、流程等,专业技能扎实,能满足内部控制的职责要求。审计小组以“查”为工作主导,如核查常规业务,离任审计等,审计小组可视为特殊的控制层次,以模块化、细致化的核查,从而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三)风险预防

    企业规模越大,涉及到的资金量越大,会计工作随之变得越复杂,且具有下设分支机构多、项目多、异地运行、工程转包、分包复杂等特点,这使得财务管理难度增大,企业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防范风险,除了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外,还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管理和监督。其次要加强税收管理和监督。从主观上重视税收工作,减少因税收违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客观上,执行信息报告制度检查是由部门对所属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内部监督,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目标平稳运行与发展。所属单位要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另外,应该加强企业的采购管理环节的风险防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所使用的传统采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制度的发展,为了能够让两者在不断改革中实现均衡发展,企业急需要改变那些已经不再适用的传统采购模式。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按照严格的采购体制来进行采购,相应转变分散采购方式,按照流程来实施和执行;另一方面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利用采购人员的不同阅历来完善采购模式,互相促进学习,从而更好地做好企业管理的革新工作,采购人员应定期轮岗,防止舞弊行为。这也暗示了在人员的选拔上,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来验证其职业道德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

    (四)制度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对于企业来说,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制度,是能够普遍适应他们的经营与发展的。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在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制度的时候,不能照搬照抄会计制度。为了使会计制度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与法治,应在遵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市场的变化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业务的发展,产品迭代,不断更新会计制度。例如,打破传统单一的靠人工监控手段,有效结合并利用现代化信息采集手段,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不定期的抽查,利用大数据分析各环节,提升该项制度的有效性。

    (五)信息元素

    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时间、空间对内部会计的制约力度,管理者可通过网络通讯手段,从而在第一时间把握住重点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极大提高工作的时效性。信息化管理,也可通过特定的模块设置,从企业的多个部门获取数据信息,实现数据贡献、资源贡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反馈至为关键,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无论是内部的信息传递,亦或者是上次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均对企业的整体运行影响深远。信息化管理,在提升信息数据输入、输出的同时,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繁琐的信息,可借助于信息技术分析链条完整,构建数据库,以提高会计工作的产出效益。信息化管理是现行企业运行的发展趋势,而尽早的实现信息化管理将对提升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并非一早一夕所能速成,需要从硬件、软件方面同时入手。硬件方面,包括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设施,数据库,资金投入等。软件方面则重点在于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即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可实现内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据化分析。

    (六)重视审计

    吾日三省吾身。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首先,企业内部审计计划。企业内部审计计划,就是企業通过文本、报表的报告形式,编制的年度计划,分为内审期间计划和内审项目计划两大部分。期间计划,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政策为中心。项目计划,则是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或者内部会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总之,只有制定好审计计划,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其次,审计责任制度。审计工作的行为是法定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责任制;一类是任务责任制。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旦稍有疏忽,出现错误,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带来损失,则相关人员需要承担责任。最后,审计报告制度。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审计报告,是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部门的最终评价,具体包括内部会计及经营活动的合适与否、合法与否、有效与否等。审计报告的编写,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本,做到公正、客观。通过审计手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弃旧革新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四、结语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建设人才队伍,一是要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引进机制,广开人才引进渠道,不以貌取人,以“私”取人。凡事符合岗位需求,或具有胜任岗位潜力的人才,都可以引入到企业,在通过培训后择优录取。按“低进高出”的准则,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培训是重中之重,在任何环节都要加以重视。培训工作以人才的长远性、多重性、可持续性为目标。在培训过程中,需有意识强化员工的归属感,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依托,让新进员工感受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每一个主题培训结束后,需设置相应的考核,以考核结果记入员工档案,从而确保培训工作的产出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