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起舞”

    

    

    

    【摘要】“情境”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频词,也是体现课程标准的关键点,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支点。情境设计有助于教师认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笔者从情境的概念界定、新教材中情境教学的体现以及情境教学设计等三方面阐释了对新形势下语文学习情境概念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新教材;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075-02

    【本文著录格式】李炫榕.让语文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起舞”——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几个情境引入案例研究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15):75-76.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将教材中的各种资源进行了细致且高度的整合,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直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诉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以及2019年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的使用中,都无法绕开一个关键词:情境。

    一、小情境也有大乾坤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情境不是一个新名词,百科词条将情境归类为教学方法层面的概念,认为情境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情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阐释了情境的含义:“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新课标中的情境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情境,“积极的语文实践”“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都在阐释着以任务为导向的情境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情境是连接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桥梁,真实情境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催生了语文课堂上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比如,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当中,疫情是大情境,而疫情期间印在日本驰援物资上的中国诗句是小情境——“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诗句在打动国人内心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有网民说外国人都会用有意蕴有内涵的诗句而我们只会喊“武汉,挺住”“热干面,加油”这样的话,实在是愧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如不喊。口号、标语以及对事情的讨论这些现象真实存在,它们就可以成为语文课堂中的真实情境,这个情境会催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分析和评价这些口号?评价标语或者口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关于口号的选择、评价之类的语文学习活动自然就在这个真实情境中展开。

    显而易见,新课标所说的情境与我们经常谈的教学方法层面的导入情境是不同的。新课标中的情境概念,不仅仅只有课堂上的引入和激发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让语文课堂学习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个真实的语境中。

    二、新教材玩转新情境

    新教材也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了对情境的关照。

    (一)导语

    在2019年版统编教材中,每一大单元的开头都有一段导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单元导语看作教材的整体学习情境,单元导语的表达一般是“主题+情境+目标”,它揭示了单元的人文主题,提供了学习的任务情境,同时也指出了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单元学习任务

    每个单元的第一个任务都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探讨作品的人文价值,这就会涉及文本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甚至是社会生活情境;第二个任务一般从文本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作品的形式特点的角度出发,涉及文本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第三个任务多与书面表达相关,更多涉及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

    (三)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呈现方式,它更需要情境所搭建的场景来支撑。为了相通的学科内容或者个人体验、生活现实,教材将题材不同、文体各异的文本组合到一起,单元任务的学习就是由不同情境搭建起的场景来催生的。

    比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上册第六單元的几篇选文有:《劝学》《师说》《读书:目的和前提》《反对党八股》《上图书馆》《拿来主义》。本单元的选文,从文体上看,有议论文、叙事文;从时代上看,有文言文、现代文;从主题来看,《劝学》是勉励人学习,《师说》教人尊师重道,《反对党八股》是整顿学风,《拿来主义》探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文章能够被组合到一起,其实是我们自己创设的任务情境——“学习之道”。在这个情境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从生活与成长来说,“学习”自然是必修之路;从个人体验来说,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理解与感悟;从文本内容来看,这些选文都与学习有关。这样,任务情境便创设成功。

    三、在真实情境中“起舞”

    基于以上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与阐释,笔者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五单元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新形势、新教材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分别选入了毛泽东、王思斌、钟敬文的三篇文章,单元主题为“家乡文化生活”,任务群设定为“当代文化参与”,指向如何调查、如何访谈以及节日与文化的关系等话题。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乡土的中国”,任务群为“整本书阅读”,单元任务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依据个性化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向,积累阅读经验。这两个单元的核心问题都在于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和学习实践中关注家乡人、家乡风物以及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四单元的学习可以结合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来一起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班级设定为方志编写部门,学生为方志编写组成员,让学生以方志编写小组为单位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入这两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阶段学习任务

    1.细致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出具《乡土中国》思维导图。(两周)

    2.运用书中所阐述的理论来观察、走访、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的特点,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影响。搜集相关材料,为撰写“我的家乡志”做准备。(一周)

    3.组织同学观看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节目,着眼于节目中的真实案件,结合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所提的主要观点,每小组针对一个问题阐述看法。(1.5小时)

    第二阶段学习任务

    1.拟写“我的家乡志”提纲。各小组筛选、整合、运用第一阶段所获得的信息,依据第一阶段所建立起的框架结构,着眼于某个具有地方特征的关键词。

    2.参照第四单元附三“调查报告结构表”完成方志编写。

    第二阶段的学习要结合课本中的学习资源,除了《乡土中国》以外,也要利用好课本中的其他资源,认真研读《调查的技术》《节日与文化》《访谈法》等文章,在此基础上制定调研计划,实地考察。写人物的小组可以参考课本上的“访谈记录表”及“家乡生活现状调查表”。阶段学习结束后,每小组提交各自的编写内容。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1.以方志编写部门为单位组织“我的家乡志”展示会。(每小组0.5小时)

    2.方志编写组委会汇总各小组的编写内容,编订《我的家乡志》。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撰写“我的家乡志”,课程的设置将所有同学带入到了方志编写小组的真实情境中,同时也生发了方志编写的任务情境,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始终围绕着“家乡文化生活”的真实情境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学生以编撰方志为目标导向,关注家乡生活,深入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以及毛泽东、王思斌、钟敬文等人的文章,通过考察、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情境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来源。语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情境教学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教学方式還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和任务群的要求来设计,对高中生来说,并不是所有任务群的学习都需要情境的设定,有些学习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得以很好呈现,而有些学习内容主要靠理论推导,这些还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多多思考发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作者简介:李炫榕,女,1993年生,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