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驻地教育资源为依托 深化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

    杨丽红 吴克学 王建辉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思想政治课特殊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要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问题始终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理论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然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联系才能真正打动人和感染人。鉴于此,我们从建校伊始,就积极推动实践性教学活动,形成了一整套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培养军校大学生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精心选择实践基地:实践性教学的基础

    1990年,我院在天津集中办学。我们政治理论教研室在紧张的理论教学工作之余,精心挑选实践性教学基地。我们充分利用天津本土资源,选择的第一个实践基地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8年合并到新建成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不仅在南开学校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光,而且也是在天津投入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周恩来一生的经历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了解周恩来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恩来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卓越功勋,而且他本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周恩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在他身上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除此之外,邓颖超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也是在天津接受教育、参加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外,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伟大的爱情更是被世人传颂。因此,从1991年开始,我们就把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代在津活动纪念馆和后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该纪念馆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得最早,投入的精力最大,效果最为显著。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我们选择的第二个实践性教学基地。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天津是平津战役的重要战场。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该纪念馆除了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更具有特色的是,英烈业绩厅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我们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场所。

    2009年,华明镇成为我们又一个别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华明镇是新农村建设“宅基地换房”的先行者。通过这一措施,华明镇的农民可以将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则部分用于商业开发。“宅基地换房”的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建设思路的创新。同时,政府还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还迁农民的社会保险。还迁农民达到规定的年龄,就可以享受每月400元到500元不等的社会保障金。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华明示范镇”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向全世界进行展示。

    除上述几个重要的实践基地外,我们还将革命烈士陵园与武警八十一师241团作为我们德育教育基地。另外,我们还根据选修课的不同特点,不断增加其他实践基地,如:将梁启超纪念馆和曹禺故居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课实践基地。

    二、 综合运用实践基地:实践性教学的主体

    选择好实践基地后,我们注意从整体上运用实践基地。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不同的实践基地和不同的课程相结合,还根据不同实践基地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参观形式。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成为中国近现代史课的实践基地。最初我们采取的是自由式参观,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自由式的参观往往导致参观者的走马观花,很难发挥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的功能。在经历了几期参观后,我们决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参观,即在参观前就给学生布置作业,参观后撰写心得体会并将其成绩作为期终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我们还专门设置心得体会讨论课,由优秀心得的作者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其他学生针对心得中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提升思想的过程。从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近现代史课的教员亲自担当讲解员,把学校理论的課堂搬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实践基地理论课堂化。

    为了讲好在实践基地的理论授课,教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参观前的备课,亲自到实践基地熟悉文物、了解学员思想实际,把文物的价值和学员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基地讲解的过程中,教员有针对性地利用纪念馆生动鲜活的文物资源,引导学员“问情况、找依据、想答案、谈体会”。教员根据现场情况和学员的反应,及时引导学员提升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同时,教员还根据实际情况将讲解和自由式参观相结合,为学员提供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思考空间。不仅如此,教员参观回来后,及时写下参观日记,总结教员与学员互动教学的经验。

    参观结束后,实践性教学活动并没有停止,撰写心得体会的工作不断深化。心得交流课深受学员的欢迎,不仅仅使学员锻炼了写作能力以及欣赏到了一篇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研讨过程中学员经常能够根据某一主题产生热烈的争论,教员进而引导学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回归过程中道德修养的又一次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升华。如果说参观现场是学员在教员引导下第一次自主提升思想的话,那么,课堂交流讨论就是学员在教员引导下的第二次自主提升思想。

    不管形式如何,内容如何,我们始终围绕一个红线,即关注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关注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培养,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三、 总结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的归宿

    到目前为止,我们保留了学员创作的心得体会、研究论文、演讲稿以及课堂讨论发言200余份并将其中优秀的文章推荐到校园网上,这些作品已经成为校园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学员自己创办的校园杂志《青橄榄》还开辟参观纪念馆专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体会的平台。我们将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优秀心得体会推荐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刊《周恩来邓颖超研究通讯》(总第10期、总第11期、总第12期、总第14期)上发表,目前,已发表十八篇。近二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心得佳作部分反映了当代大学员的思想动向。其中,讴歌周恩来邓颖超伟大爱情的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的心得写得很深刻,把当代快捷、廉价的爱情与周恩来邓颖超亘久深沉的爱情相对比,指出:“他们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包括他们的爱情,他们是爱国的,爱到了若爱自己一点都自认为是罪过。”有的学员透过邓颖超平凡的外貌,看到了她超凡的美丽,“美丽的心灵、渊博的才学、端庄的仪态、独立的事业……那是一种自内而外,用心灵去感知的深刻的美丽。”一位同学以邓颖超未出世的孩子的语气写就的《我在天堂看着你》,运用了大胆的想象,以先抑后扬的手法赞美邓颖超的博爱与无私。2009年底,我们已经将这些心得佳作《永远的丰碑》第一辑结集出版。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英烈业绩厅,学员们面对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甚至是一张被珍藏了多年的战役参与证明书,对荣誉、使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学员写到:“穿上军装的我们,知道自己已不同以往。但是,不知道不同在哪儿,不知道这些不同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些什么?再一次看着那一抹灵动的橄榄绿,你是否能扛得起它背后的承载?我的战友”;“当你穿上军装时,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这身军装承载的责任”;“当穿上军装,需要为使命献身时,你别无选择”;“军人不是一种职业,选择了这身橄榄绿,你就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了献身使命,注定要用荣誉书写不平凡的灿烂人生。”

    在参观华明镇后,我们没有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放宽写作的范围,可以写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也可以写社会热点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了解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疑、所惑和所急,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将历年来的参观心得体会、研究论文和演讲稿等成果结集出版。

    二十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天津的地方资源,不断扩大和深化利用实践性教学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龙头、其他实践基地相配合,以必修课程为主干、选修课为辅助,教员亲自讲解为特色、学生自主提升思想为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配合的过程中,我们真心希望学员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人文素养,成长为一代合格的军校大学生。

    注:该文为武警医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课题(基金编号:WYJ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