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及防控

    乔济友

    摘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近几年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际诊治和防控经验,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诊治;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2-0027-0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因此又称为黄疸性贫血。近年来,笔者发现在建阳市一些规模生猪养殖场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比较严重,给当地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是必要的。

    1 发病情况

    2014年5月,建阳市某猪场内发生严重的疾病,猪场存栏生猪530头,发病猪近50头,死亡27头。临床症状主要为: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厌食;结膜黄染严重,皮肤发红。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 临床症状

    母猪发病较为突然,体温升高至41~42 ℃,厌食、精神不振、贫血、消瘦,发病后期猪只皮肤变红,且指压不褪色。怀孕母猪易流产、死胎、外阴部水肿、尿呈茶褐色。患病育肥猪初期便秘而后腹泻、尿呈酱油色。仔猪发病高热,体温升高至42 ℃,厌食、发抖,严重者死亡。结膜黄染严重,皮肤发红[1]。

    3 剖检病变

    患病猪只皮肤显著黄染,肢体末端出现紫红色斑块。解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全身各个器官及脂肪组织黄染或苍白;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淋巴结肿大;胸、腹腔及心包有积液;血液稀薄呈水样,但仍能凝固。

    组织学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实质呈灶状坏死、散在的出血点,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脾组织的中央动脉扩张;肾脏的曲小管变性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4.1 鲜血涂片检查

    从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疑似猪只耳尖静脉采集新鲜血液少许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混匀,覆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样本会在红细胞表面有点状、杆状、星状、锯齿状小体附着,并且红细胞变为不规则状的多边形[2]。

    4.2 血涂片染色镜检

    从疑似患病猪只耳尖静脉采血、涂片、自然风干后,使用甲醇溶液进行固定,进行姬姆萨染色,油镜下对玻片进行观察。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样本的红细胞表面或边缘呈现数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的折光性较强的虫体。

    5 临床诊断

    5.1 感染宿主

    猪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惟一宿主,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其中以20~50 kg重的育肥猪和后备猪易感性最高。

    5.2 临床传播方式

    猪的猪附红细胞体传播方式同大多数传染病一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垂直传播、间接传播、人为传播。垂直传播即母体胎盘传播。而间接传播是指易感猪只通过摄食血液和和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或喝被血污染的尿而传播或者通过疥螨、虱子、吸血昆虫等传播媒介在猪群体内互相传播。人为传播是指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断尾工具、耳钳、阉割器械、人工授精器具等导致猪附红细胞体的传播[3]。

    5.3 发病条件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只后,常呈急性感染,即:潜伏期短,繁殖速度快。少数呈隐形感染者,在受到外界应激条件如长途运输、寒冷、疲劳等的刺激下,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发病。

    6 确诊

    结合猪群病史,观察临床症状出现黄染、贫血、体温升高、皮肤变红等特征性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7 治疗方法

    7.1 对症治疗

    临床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常见的高效药物有:血虫净、贝尼尔、土霉素等。具体使用方法:①血虫净(贝尼尔):肌肉注射,剂量为5 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注射3 d。②土霉素:肌肉注射,0.2 mL/kg体重,每天 1 次,连续3 d。

    7.2 支持疗法

    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只由于自身抵抗能力降低,容易使其他疾病入侵,导致与其他疾病并发感染。因此,临床上通常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消炎、强心输液等支持疗法。

    8 防治措施

    8.1 隔离传染源

    养猪场进行繁育工作时,要严格筛选无猪附红细胞体病携带的种猪,要定期驱除猪体的内、外寄生虫。对于猪场新引进的外来猪只,要隔离观察并进行血液检查后,确认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

    8.2 切断传播途径

    在温暖季节应坚持使用杀虫剂,消灭猪附红细胞体的传播媒介,如蚊蝇、吸血昆虫、鼠、蜱、虱、蚤等,降低群体内部传播概率。

    8.3 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定时清扫畜舍,清除粪便、垃圾和杂物,保持畜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减少应激;经常用2%~3%NaoH溶液或0.5%的石碳酸对猪圈舍进行消毒;在进行预防注射、人工授精、断尾、打耳号、阉割等工作时要注意严格消毒以免引起感染,导致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4]。

    8.4 药物预防

    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有效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9 体会

    目前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流行形式上虽已由急性暴发型转为慢性型,但隐性感染带毒猪只增多,发病仍然不断。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发热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实际养猪业中导致猪只生长缓慢,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5]。猪群一旦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将终身携带虫体,当受到某些应激因素影响时,暴发此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科学的治疗和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方法对养猪业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拜廷阳,赵德明,吴志明,等.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8):106-109.

    [2] 黄贤进,刘 松.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及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3(11):105.

    [3] 秦春娥,何传斌,程方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与防控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5): 89-90.

    [4] 王树伟,王亚波,王雅红,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预防[J].当代畜牧,2010,(10):20-21.

    [5] 曲绍军,李永春,李国强,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讨论[J].兽医临床,2011(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