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学习视阈下谈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

    【摘要】以往的阅读教学多半是学生的个人阅读。阅读是散点式的,最多也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学生作为个体,他们的阅读成果与经验很难与他人共享。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形态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并将整本书阅读指导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佳。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深度学习视阈下进行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指导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017-02

    【本文著录格式】李桂荣.在深度学习视阈下谈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以《西游记》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15):17-18.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理念,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借鉴这一点,将整本书阅读指导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提倡有深度、有厚度的阅读,这跟以往的精读和略读不同,也不同于单篇阅读,而是一种深度的阅读。它需要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努力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以培养其完整的人格。那么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把深度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指导结合起来呢?下面将以经典小说《西游记》为例,谈一谈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在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带领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使学生正确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小说反映现实的基本特点。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层面上去了解整本书。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以便于接下来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围绕着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这几个人物来写。从实践效果来看,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1.摘抄点评。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先通读整本书,随文批注,并摘抄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个人隐性的阅读感受用外显的文字表露出来,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2.质疑问难。通读文本后,学生必然会对文本有一些疑惑的地方,这里教师要求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既可以与同伴相互讨论,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值得质疑问难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唐僧性格特点的复杂性、孙悟空的人设缺陷、猪八戒好吃懒做为什么依然可以取得真经、沙僧这一人物在文本中是否“多余”,这些都是值得学生深度思考的话题。

    3.概括提炼。由于长篇小说时空跨度大,《西游记》又是神魔小说,作者在那个奇幻世界里为读者曲折地反映出世间百态,表现出鲜活的人间智慧,透露出丰满的现实主义。但是章节过多,若不动手梳理,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把每个人物对照的具体事件梳理出来,比如孙悟空搅乱蟠桃大会、三打白骨精、拜师学艺、自封“齐天大圣”、惨败被封五指山下、真假美猴王斗争等。沙僧失手打破琉璃盏、大战流沙河、降服玉面狐狸等。

    通过摘抄点评、质疑问难和概括提炼,学生能够迅速地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而这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只有确保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梳理,他们才能够产生深度学习的意识。

    二、分析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理解

    人物是研读小说的核心要素,在进行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品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是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环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讨论会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会上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自由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出火花。

    研读人物形象的主要途径有:1.重构性再现。即还原人物形象。让学生将书本中的人物联系到现实生活当中,思考作者之所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2.互助式分享。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这里的感兴趣并不限于单纯的喜欢或讨厌,只要自己认为作者把这个人物角色塑造得最好,就可以自由分享。3.主问题引导。这里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课堂上提出一个具有思维容量的主问题,再将其探讨分解成几个有梯度的小问题。比如:“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是唐僧却是他的软肋,这是为什么?”这个主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如: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唐僧似乎只会空口说教,生性懦弱,为什么他却能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师傅?文中孙悟空与唐僧几次“决裂”,为什么最后都以和好告终?这些问题能够不断唤醒学生的相关记忆,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使他们冲破固定思维的阻碍,深化对人物立体形象的认知。

    通过重构性再现、互助式分享及主问题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一来,深奥的文本就像一张纸一样被捅破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对整本书阅读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赏析写作技巧,体会艺术特色

    学生读小说不仅要关注写的是什么,还要关注作者是怎么去写的。“怎么写”不再是“写什么”的附庸。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要引导他们理性地去解读文本,揣摩小说的表达技巧,这样他们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读懂文本。

    《西游记》这部作品想象奇特,在古今小说作品中是罕有其匹的。在学生赏析作品的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紧紧围绕着《西游记》的“幻”与“趣”去揣摩品味。然后再重点赏析文章的经典章回,体会其中的艺术特色。比如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但是全被精明的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于是变作一阵风逃走。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徒弟恣意行凶,认为他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甚至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这里作者写道:“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赏析“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这句话的写作技巧,问学生作者借助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在写作技巧的揣摩方面,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深度学习视阈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品味文本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从中增强认知的深度,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读出自我认知,实现深度學习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读书不是对书,对着书不叫读书,而要把人自己摆进去,读出自我,应该就是小说阅读的最高境界了。”其实之所以要重视整本书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从中汲取书籍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养分,要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故事人物命运的变化而沉浮。这才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根本途径。

    针对《西游记》这篇小说,想要让学生读出自我认知,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形式,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体悟提炼出来。因为小说是写人的,读小说,就是去解读各种各样的人,了解作者借助故事为我们折射出的人生百态,从而从中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前,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读书报告的写作格式,如下:

    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

    1.内容提要是指概括性地归纳整本书阅读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即对整本书阅读发表个人评价与思考;既可以提出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见解,或将整本书与其他类似书籍(如《聊斋志异》)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悟。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深度学习理论的重心在学习者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以致用方面。所以当学生能够对文本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时,他们就可以化认识为智慧,把自己的阅读体悟转化为成人的努力践行,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把对文本的反思与人生的智慧融合起来,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并不同于以往的课外阅读,这是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是一种方法、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理念。在深度学习视阈下组织整本书阅读能够以创意化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积极的响应和深度的认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整本书阅读,将其作为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道途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7).

    [2]邓建龙.整本书阅读中的小说主题探讨——以《边城》为例[J].读与写,2020(24).

    [3]陶红梅.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基于《西游记》的阅读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作者简介:李桂荣,女,1979年生,江苏宿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