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策略

    刘红梅

    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才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在这些思想觀念的指导下,笔者循着一个完整探究活动纵向展开的过程,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一、明确探究的目标

    应该说,科学课程试验的初始阶段,对于科学课应该怎样教、科学课教学要追求什么,资深的自然任课教师处于困惑中,专家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意见。我们在经历了短暂的观望和困惑后,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表述,依据“动手做”理论,确立了“基于经验——合作研究——研讨交流”的科学课教学思路,根据这一思路,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经历”,于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活动”中,以为“活动”本身就是小学科学课追求的价值,加上课改伊始对于灌输知识的质疑、对于教学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的极力张扬,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回避甚至蔑视“知识”这一词汇。

    但摆在面前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该如何落实?在教学的摇摆和困惑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专家最终给予了明确的方向——科学课教学要关注科学概念。

    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思想和对科学的看法,它区别于事实性的信息。概念是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越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概念是一种组织性的观念,是一种心理图示,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概念性。”(教育科学出版社郁波)

    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改变了对科学课教学的认识。我们认为,科学课教学中科学探究、科学概念、情感态度要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步发展。据此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基于经验——合作研究——研讨交流——形成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引导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

    探究源于问题,提出问题是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和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担负着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任务,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提出问题也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领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四、弄清各个活动之间的联系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一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活动”二: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活动”三: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系吗;“活动”四:思考和讨论。

    本课教材其实是按着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假想答案→制定探究计划→整理和搜集资料、数据→做出解释或结论→进行交流评议)而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并教会学生观察沉浮的方法;第二个活动用意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和争论;第三个活动是学生制定计划、进行探究、搜集数据的过程;第四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大小都有关系。

    探究后期的研讨活动,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更要怀着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