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外阅读对提升高中生素质的启示

    李东平 阮琴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各阶段的学习,而形成的最为关键、最重要的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高中生特点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分析,试图探讨在当下以语文核心要素作为学科指导原则背景下,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意义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生身心特点;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005-02

    【本文著录格式】李东平,阮琴.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外阅读对提升高中生素质的启示[J].课外语文,2021,20(15):5-6.

    阅读是人对书面等媒介所运载的知识进行获取的一个过程,它是语文学习板块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外阅读则是在脱离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到知识的过程,虽然不在课堂上所进行,但是却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本文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联系高中生发展特点,探讨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意义以及探寻更适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构成,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将其他三个融合为一个彼此交织、相辅相成的整体。

    语文是一个需要知识积累的学科,而课外知识则是学生收集丰富素材的实践活动。既是实践活动,则需要一定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又是通过不断进行的实践活动来丰富与完善的。在这里,笔者则是利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在不断的语文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除去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来源,课外阅读则是另一大来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斷地接触不同字词语法,由此则能够增大学生字词的储存容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以此来使学生能够在现实中掌握更多的语言规律,能够更好地利用语言规律来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则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掌握更多的语言素材来提升,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字词素材的含义,从而可以以字词的组合来获得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获取这些能力后自然便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升华,理解文章或社会事件深层次的意义,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课外阅读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为喜欢的优秀文章种类或电影等来观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咀嚼作者优美的用词,体会作者蕴含于文本内富于美感的情感来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之获得这一类型的情感标本与语言使用范本,在现实中转化为对他物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用更优美流畅富有感情的语言与人交谈,从而成为一个具有高洁品德的人。

    除去课本内对于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还能够选一些课本不会有的古书来阅读,奇门遁甲、人物野史、神鬼怪谈、兵家战略等。这些书籍也同样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是在继承文化。之后也可将所得的知识内化,古为今用,再用更为包容的心态去借鉴欣赏他国文化。

    由以上四点我们不难看出,当下语文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既扮演着指导者的身份,又扮演着被促进的角色。

    二、核心素养下课外阅读之于高中生的意义

    基于对高中生身心特点的发展与现实需求的分析,结合课外阅读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进行课外阅读对于高中学生的意义。

    (一)人生教育

    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走出了小学初中时的懵懂无知,心智上也逐渐趋近于成年人,这时他们正处于弗洛伊德所提“人发展八个阶段”中的第五阶段,既“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存在,思考人生问题与自我的社会价值,并且开始对社会复杂事件进行自我道德判断。而这些知识,放眼现实,很少有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做到,此时课外阅读便能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大部分文本进行解读的能力,且此时迷茫之中对解惑知识的渴望也能促进学生去阅读、理解课外文本中的知识。

    综上可得,除了学校给予的人生观教育之外,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自己领悟发掘并内化得到更多有关人生价值的道理,这些正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需要的。

    (二)学科积累

    学习语文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四个要求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要依靠大量的阅读与理解去不断积累才能推进。语言文字素材的构建与运用、理解力思维的提升要通过不断阅读;审美能力以及优美流畅的文笔需要去阅读去咀嚼去内化积累的,文化知识也是需要大量阅读来补全的。若是有着长久的阅读习惯,便能像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写作时就能呼之欲出,能随心随性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观点,或让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或让人能够与文中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以上是就现实的应试角度来分析大量课外阅读能给高中学生带来的好处,若只是单学课本上的篇目,效果并不会很出彩。

    三、核心素养下课外阅读在高中教学中的障碍

    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必然是要多而精的,但是现实的高中生是很少能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的。

    客观原因上来说有三点:第一是时间的不充裕与课业的繁重。高中的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高考,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的时间,都由学校占用,并无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第二是家长的反对。在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学习生涯里,在父母的监管下,与考试无关的书籍电影文化产品都是扰人心智的,所读所写必须要围绕着书本与考试进行。第三是社会没有形成阅读的良好风气。大多数人在课外很少会进行阅读,将其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行为。教材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也只是将其编纂在书本上,给学生一个参考,并不执行。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并不适宜阅读,学校里要么没有带书籍的阅读室,要么据笔者了解来说,学校带书籍的阅读室就不开门。

    主观原因来说有两点:第一是学生自身不爱阅读,嫌麻烦,更愿意将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休息或娱乐,阅读的兴致不高。第二便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在一项有关课后阅读的调查中,被选中的学生样本表示自己的阅读时间与选择都很随意,阅读的书目大都随大流,别人看什么,自己也看什么。

    四、核心素养下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课外阅读的实施必然要从克服主客观障碍开始。

    (一)外部可用策略

    社会宣传。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利用手里的教育资源进行全民阅读重要性的宣传,从学校到社区街道都要覆盖,讲解阅读的益处,提升人们进行阅读的意识。在形成良好风气的同时,也能够利用群体效应来减少学生家长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目的偏见。

    学校动员。学校主动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建立学生阅读活动室,调查学生的阅读偏向与阅读需求,选择购买合适的书籍投入活动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课内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普及。还可以利用自由活动课或班会课利用多媒體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

    (二)内部可用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或是名家名作里面富于趣味性的片段来进行讲解,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瓦解学生对于阅读的无兴趣态度,从而使学生达到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

    2.合理选择书籍

    教材课外阅读书籍的编选以及教师的推荐书目,要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阅读能力。此外若有时间与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以此来减少学生跟风阅读的行为。所选书目要难易适中,切忌为了追求“高大上”一上来就给学生推什么《纯粹理性批判》一类暂时难以理解的书籍。此外,书籍也如社会一般,犹如一个大型染缸。在学生塑造三观的重要时期,书中错误的思想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思想情感走偏,所以教师要尽量选择内容比较积极向上的书目进行推荐。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生的记忆力最强,但是人的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此时就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指导他们如何做读书笔记,或在书籍原文中画线做标注写感受,或用书签标记重要点,抑或是将原文优美句子片段或是自己喜欢的片段摘抄后写出对此片段领悟感想,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储备与运用,更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与感知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进行反复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此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加强学生对于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受核心素养指导的同时,也在反作用于核心素养。且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方法选择得当并正确之时,课外阅读能够在促进发展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塑造青少年的三观,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且拥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东平,女,1965年生,山西大同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