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与作者沟通若干细节问题探析

    辛海丽

    摘 要: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贯穿始终。本文依据作者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来的经历和体会,探讨在选题策划阶段、收稿阶段、图书制作阶段以及图书出版后编辑如何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出编辑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加强利用网络互动,与作者建立长期且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关键词:图书编辑 作者 沟通

    科技图书编辑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專业知识储备相对充足,但是大多仍带着青春的懵懂和学生时代的纯真,初入出版行业时,对编辑工作的内容仅仅略知一二,甚至完全陌生。编辑入职后参加各项培训,随着对案头工作基本了解、业务逐渐熟悉后,首要的工作就是策划选题,组建作者队伍。作者作为图书内容的创造者,付出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因此一些作者认为自己对作品占据决定权和话语权。如今图书市场不景气,图书销量下滑,尤其是科技图书,靠市场销售很难盈利,多数专著类的图书需要作者购书或给予出版补贴。于是,作者就实实在在地成了甲方,编辑处于乙方的“尴尬“地位,由原本与作者平等合作的关系中渐渐变得弱势,这给编辑与作者沟通带来不少困难。事实上,一本书从前期选题策划到出版,编辑从对文字逐字逐句的加工,到出版过程中的任一细小环节的把控,对图书的最终呈现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和编辑作为图书从写作到出版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1],目标一致,彼此成就。因此,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积极良好的沟通,对一本书的最终完美出版是十分重要的。

    一、选题策划阶段的沟通

    每本书的出版,都如同一个项目在运行,包括立项、制作和销售。在立项即选题策划阶段,编辑需要积极与作者沟通组稿,在作者写作过程中参与其中,与作者探讨合适的出版形式,以便作者更顺利地完成书稿创作。

    1.组稿阶段

    科技类图书编辑一方面自主策划选题,另一方面也会收到作者的自投稿。无论哪种形式,编辑在组稿的阶段,都要和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自投稿,编辑应该针对图书内容,调研市场上同类图书品种数量和销售情况,进而判断稿件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于策划选题,编辑寻找合适的目标作者,沟通更为重要。目标作者熟悉和精通相关领域知识,可以开拓编辑的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灵感,进一步提高选题质量甚至产生新的选题[2]。

    2.作者写作阶段

    图书内容包括文前和正文部分,文前又包括内容提要、序、前言、目录等。对于未出版过图书的作者,对书稿的完整性可能不十分了解。如果编辑未提前与作者说明,会发生收稿时书稿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只好再反复联系作者补充, 不仅造成沟通的不顺畅,还容易造成遗漏、丢失等出版质量问题,耽误出版进度。

    图书制作过程中会统一排版,调整体例格式,所以编辑往往忽略在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沟通写作的细节,这就造成有时收稿后才发现,各章节体例不统一,图表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编辑应提前与作者做好沟通,给作者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示例,保证书稿质量和完整性,会对后续出版过程中加工环节节省许多工作量。同时,编辑积极地与作者定期沟通,充分参与,不仅可以时刻了解写作进度, 还能与作者建立更牢固的关系。

    3.出版形式选择

    互联网迅猛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不停地冲击着出版行业。每本图书的出版既具有固定的流程,又因内容不同、作者喜好和营销考虑等因素各具特色。编辑工作实际上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每天都在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作者以及解决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图书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印刷出版, 而是有多种出版形式可供选择。

    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就应该和作者沟通出版形式是仅以单一的传统出版方式印刷,还是结合数字出版,比如通过在书中配二维码等形式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结合。针对考试书,是否配有考试培训课程、线上习题练习等;教材和培训类图书是否考虑附赠课件,软件类的操作教程是否配套程序源代码文件;专著类图书是否包含实例教程等。因为作者各自都有本职工作,对目前融合出版的发展还不甚了解。作者创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般完成文字内容后就认为大功告成,无暇考虑其他。编辑可以给作者提些建议, 辅助作者在书稿写作过程中同时完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提供录制视频课程所需要的帮助。以此使图书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发挥更大的市场潜力。

    二、收稿阶段的沟通

    编辑收到作者的初稿后,需要尽快进行初审,及时与作者沟通,确定书名和作者署名、书稿内容是否完整以及图书装帧设计等问题。

    1.书名和作者署名

    书名和作者署名看似是个小问题,不值得一谈,实则恰恰相反,在出书过程中编辑经常会遇到作者提出变更书名和署名的要求,某种程度上都是沟通不到位造成的。

    书名是出版物的名称,除正书名外,包括副书名、并列书名。可以说是一本书的灵魂,是全书内容的高度概括,简洁不拗口,同时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在如今网络销售为主导的市场背景下,书名还兼具检索的重要功能,有时候对书名的喜好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去读这本书。选题立项的第一步,编辑就是与作者沟通确定书名,科技图书专业性强, 书名除了要涵盖研究内容的重要信息,基本没有特别的讲究, 但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方面。比如:①学术类的作者喜欢命名《基于……的……理论与研究》,此类书名中“的” 一般可以删除。②副书名是否有必要。有些副书名不仅起不到辅助作用,反倒略显累赘,完全可以只采用正书名。

    在发表学术论文时,作者对署名问题十分重视,而图书写作和出版过程周期长,琐事繁多,作者反倒容易忽略了署名的重要性。编辑应该在选题立项阶段或者最迟在收稿时着重与作者沟通,是否已经正确署名,以及著作形式是否准确, 签订出版合同,强调后续不宜变更等注意事项。以免部分作者认为在书未出版之前都可以任意修改,包括封面的书名和作者署名,如若未提前沟通,则会造成后续工作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