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材料成形专业课有机融合的思考

    陈小敏 胡宏伟 蔺永诚 陈明松 周振华

    摘要: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的讲解中,实现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增添了专业课的趣味性。本文以材料成形专业课程为例,介绍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材料成形专业课讲解两者有机融合的一些思考,主要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课后作业及考核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讲解;课程思政;价值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TB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3-0091-02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存在分工的,思政教育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承担,而专业课教育由各专业教师负责。这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工有它的存在基础和客观条件。然而,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分工在某些时候因为理解和执行不当,出现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造成部分学生弱化了思政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了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各高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至专业教学之中,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2-3]。此外,一些学者也就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谈了一些看法[4-5]。

    本文针对材料成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思考。

    1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材料成形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6]。理解矛盾论并灵活运用,对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专业课内容,本质就是学习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只要仔细加以研究,就能将专业课程的知识转化为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

    例如《材料性能学》有关金属的疲劳断裂过程的表述,同样可以表述为矛盾的发展过程。疲劳断裂过程是循环载荷提供的变形能与局部塑性变形、空洞长大与裂纹扩展消耗变形能等矛盾相互斗争与转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存在循环载荷做功与局部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循环载荷做功与空洞长大吸收能量、循环载荷做功与裂纹扩展吸收能量等三对矛盾。在材料刚开始受疲劳载荷时,循环载荷与局部塑性变形是主要矛盾,循环载荷产生的能量主要被局部塑性变形吸收;而当疲劳循环次数达到一定周次后,材料内部开始出现空洞,且空洞会在疲劳载荷作用下逐渐长大,长大过程需要吸收能量,这时就会出现循环载荷做功与局部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循环载荷做功与空洞长大吸收能量两对矛盾,且后者是主要矛盾,而空洞长大吸收能量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该阶段称为疲劳裂纹萌生阶段。当空洞长大至一定程度以及与其它空洞聚合时,空洞演变成裂纹,此时循环载荷做功与裂纹扩展吸收能量之间矛盾升为主要矛盾。循环载荷产生能量与裂纹扩展消耗能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裂纹扩展速率稳定,称为裂纹的亚稳扩展阶段。当裂纹扩展到一定尺寸后,裂纹会出现失稳扩展,此时裂纹扩展中的内部矛盾:裂纹扩展所需界面能与材料断裂释放的断裂能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事物的性质又发生了变化,裂纹失稳扩展。总之,疲劳断裂的过程是多种矛盾不断斗争的结果。

    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各种现象内部的矛盾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性能演变的本质。

    2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应用唯物辩证法思维进行讲解。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懂得思政课学习的哲学知识对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系统中,矛盾分析法居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专业课教师在讲解材料学知识时,要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法去理顺决定材料各种性能的各类矛盾,并找出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本身的诸多矛盾,并一步步地分析出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转化。

    下面以《材料性能学》课程中的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讲解为例,探讨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金属的高温蠕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减速蠕变阶段、恒速蠕变阶段与加速蠕变阶段。那么,构成材料蠕变这个事物的内部矛盾有哪些呢?可以向学生进行发问,并给出一些提示。通常金属的蠕变变形机制有:位错滑移机制、扩散蠕变机制和晶界滑动蠕变机制[7]。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事物都是由矛盾構成的,以位错滑移蠕变为例,其主要矛盾为:位错滑移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矛盾。位错滑移的动力主要是外力作用下材料内部滑移面上的切应力,而阻力主要为材料内部的位错、晶界以及第二相质点等。刚开始蠕变时,材料内部位错密度较低,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小,因此在位错滑移的阻力与动力这对矛盾中,位错运动的动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主导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第一阶段的蠕变速率较快。然而,随着蠕变的进行,位错密度逐渐增加,因而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蠕变速率逐渐降低,最终位错滑移的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进入恒速蠕变阶段(又称稳态蠕变阶段)。此外,对于位错运动阻力这个事物,其也包含了位错运动阻力增加与降低之间的矛盾。如位错密度增殖会导致位错运动阻力的增加,而高温条件下热激活导致刃型位错攀移、螺型位错的交滑移等则会导致位错运动阻力的减小,两者达到动态平衡而使得稳态蠕变阶段位错运动阻力基本不变。沿着该思路,就可以逐步将蠕变过程及其本质阐述清楚。

    3课后作业及考核过程中检验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也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对于材料成形专业的课程,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实际分析的题目。如某个轴疲劳断口分析,给出一些断口分析宏微观照片,让学生综合分析断口原因,并给出一些分析结论。这样的题目,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广泛联系的观点,是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能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断裂过程的矛盾运动规律等等。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学习这一门课的心得体会,来检验学生是否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例如,在《材料性能学》课程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采用主观问答的形式:“谈谈你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认为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很多学生除了介绍他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谈了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思政知识。如某位学生就说,老师不仅教了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教了我哲学知识,并教我如何用哲学思维思考专业问题。通过学生的自由作答,教师可以获得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把课上好。

    4结论

    本文以材料成形专业课程为例,介绍了关于如何将高校思政教育与材料成形专业课有机融合的一些思考。主要谈了如何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课后作业及考核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0+143.

    [3]李艺英,于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高教),2019(6):23-26.

    [4]成永军.探索有效模式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9(05):37-39.

    [5]王春燕,张好强,李培琴.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J].高教学刊,2019(12):177-18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王从曾.材料性能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