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言助力打赢毅力之战

    陈虹 吴文庆

    [摘? ?要]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生们不得不宅在家里以降低感染风险,并在延期开学的日子里通过网课完成学业。对学生来讲,这将是一场毅力与“疫力”的较量。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坚持性、自律、热情、热爱学习等心理品质对学生宅家、网课、复学、课堂学习的毅力具有赋能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语言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

    [关键词]坚持性;自律;热情;热爱学习;积极语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保障师生安全,1月17日,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明确指出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学校开学时间,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确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1月29日,教育部又发布了延期开学后要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举措。2月底,多个省份纷纷发布消息,4月中旬之前学生继续在家上网课。

    疫情导致人们普遍进入宅家隔离状态,并更多地通过“云”接触实现视频见面、语音聊天、网络会议、在线直播上课等,打破了很多人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尤其是中小学生。如何应对持续宅家、网课学习、复学开课等一系列新挑战?如何在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内容面前,打好“学习毅力”之战,打好“适应毅力”之战?这些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预警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坚持性”心理品质,提高宅家毅力

    “坚持性”作为一种心理品质,从心理学角度可解释为:将开启的工作完成,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坚强,做事持久,有耐性”,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教师和家长可以从意志力、韧性、竭尽全力三个维度,通过积极语言促进疫情防控阶段的学生提升坚持性。

    1.意志力

    一是坚定执行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宅在家中的学生应做到:响应政策号召,做到不随意出门,外出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清洗手和衣物。教师和家长可用积极语言[1]进行引导。积极语言是一种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点及潜能,关注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促进个体美德及积极品质形成,有利于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模式。如:看看一线的医生护士都穿成啥样了?响应政策就是要配合抗疫,为他们减轻负担。这样我们就能早一天摘掉口罩,自由出门了。

    二是培养耐心。可让宅在家中的学生分担家务,每天坚持规律作息。家长可用积极语言引导孩子,如:闲着也闲着,来给老爸老妈搭把手,把地拖一下;这几天你能自己按时起床了,真不错!你的生活变规律了。

    三是坚决执行制定的锻炼或学习计划,直到完成为止。如按照学校规定的网课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采用积极语言引导,如:学习任务就这么多,反正大家都上网课,现在不学,开學以后也得加课,赶早不赶晚,每天坚持,就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2.韧性

    有韧性的行为包括:即使任务很困难,还继续做;即使失败了,也不放弃。学生在宅家的特殊时期可以或应该做到:即使对上网课有些不适应,有时跟不上,没有教师盯着,也能继续上课;即使提交作业后教师不能及时回复,内心有些挫折感,也能继续上课。家长可采用积极语言引导,如:网课一开始是有些麻烦,这么多课学起来也不容易,但是在家上学也带来了新体验,也可以更舒服自在;你适应起来比老妈快多了。

    3.竭尽全力

    竭尽全力的行为包括:面对不想完成但应该完成的任务,会努力、尽力完成。对应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行为可能包括:觉得憋在家里难受而特别想出门玩,觉得没那么危险或嫌麻烦不想戴口罩了,懒得做家务了,不想按时作息了,玩起游戏就不想停等,但是心里又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哪怕是不情愿地做,也仍然尽力坚持做正确的事。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表示理解,并从正面给予积极引导,如:在家是够憋的,戴口罩是挺麻烦的,但越是这样越要坚持到解禁那一天,否则就让病毒得逞了,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取得胜利;这个假期,你可没少帮老妈做家务,你长大了,有担当了;起床和睡觉的时间要靠自己;习惯了早睡早起,身体会感觉很舒服;晚上少玩会儿游戏,就能早睡了;控制自己并不容易,所以一旦做到了,就会有成就感。

    针对以上坚持性心理品质的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下四个培养目标:一是说到做到,对于已经开始的事情总会想办法完成;二是即便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尽力准时完成;三是有信心面对并完成挑战;四是做事专注,有恒心,表现为勤奋、用功、有耐心、锲而不舍,并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2]。

    教育者要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得到更多正向的肯定、支持和鼓励,使学生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进而形成坚持性心理品质。为此,教师和家长要避免对学生使用类似以下的消极语言,如:你怎么干啥都不行;你真懒,别人都学就你不学;告诉你,再玩手机,我就给你扔了!这样的话会让学生感到焦虑不安,不仅无法为其“赋能”,还会让其“失能”,使他们感到虽然家人就在身边,但内心却孤立无援,甚至无路可走。因此,在特殊时期为学生赋能,要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够坚持做该做的事。

    二、培养“自律”心理品质,提高自觉上网课的毅力

    “自律”可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管好自己的感受和行动。教育者都希望学生能够自律,那么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自律呢?哪些行为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律品质呢?通常人们会认为自律就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说到做到,按规定做事,不超越限制等。这些说起来容易,听起来也清楚,但学生却常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比如,在家里上网课时,有的家长根本帮不上忙,只能靠学生自觉,那么能上网课是不是就算能控制自己了呢?或者到了上课时间,网课开着,没听;或者网课开着,学生也听了,但是没有提交作业;或者网课开着,听了,提交作业了,但没有提问;或者网课开着,听了,提交作业了,提问了,但是瞎问;或者网课开着,听了,提交作业了,提问了,但教师回答问题时学生走开了……以上这些情况,学生有没有控制自己呢?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了解自律的几个主要维度:克制欲望、等待恰当时机、控制不良情绪[3]。

    1.克制欲望

    一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冲动和需求控制在适当水平,行为表现也不过分。比如,尽管特别想玩游戏,但不会毫无节制地玩起来没完,会花时间做一些与阅读、制作手工、练习技能、发展特长有关的活动,还能帮家长做些家务。教师和家长可参考如下积极语言进行引导:咱们先解决最重要的事,完成网课只要一个多小时,上完课可以踏踏实实地玩;一天玩1个小时就差不多了,最多不超过2个小时;你这个游戏谁都能玩,你这个特长可不是谁都能有。

    二是能按时完成学校或家中自己该做的事,今天该做的事尽量不留到明天。比如,可以分配好上网课和玩游戏的时间,保证睡觉前已完成当天的网课学习任务。家长可以说:时间要怎么分配才好?趁着上午精神好的时候把网课搞定,怎么样?

    也就是说,至少要引导孩子在玩与上网课之间,先完成网课,这便是克制欲望,做到自律的第一步了。

    2.等待恰当时机

    一是想要某件东西但得不到或现在不能做某事时可以等待,而不是必须马上得到或立刻就做。比如孩子想上网了解疫情发展情况或学习视频编辑软件,但是网课时间到了,家长可以对孩子讲:关心疫情、上网学习很好,上完网课再做,啥都不耽误。

    二是应该停止做某事时能够停下来,能等到以后条件允许时再做。比如,正在和同学微信聊天或打游戏时,网课开始了,要引导孩子停止聊天或游戏,而不是大闹特闹地非要继续。家长可以说:孩子,知道玩游戏是你的命,我不夺命,先上完网课,才能让“生命”更好地继续;网课开始了,一起聊天的人要一起上课了;这会儿,有人在跟病毒拼命,有人在给公共环境消毒,有人奔波在路上给我们输送生活用品,还有人在辛苦备课讲课。咱当学生的要怎么做?只要好好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就不辜负他们了。

    以上就是要引导孩子不但能上网课,还能听完,听完还能提问或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这样,自律的第二个水平就达到了。

    3.控制不良情绪

    一是可以控制自己不说不恰当的话。比如能用理智克制自己不说损人的话、伤害人的话、让人难堪的话、让人气愤的话等,不仅现在要控制自己少抱怨、不骂人,以后也要努力做到。比如,教师可能会在网课上提问: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什么好主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因为教师不在身边,孩子可能会很“贫”,自言自语地接话茬儿,如:没事找事;瞎问什么;净问些无聊的問题,鬼才知道。家长要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如:老师问什么就答什么,答错了也没关系;答不出来也可以想想;要是不想答也可以不说话;我知道你只是随口说说,幸好老师听不见;如果我是老师,听到你这样说,心情一定不好;老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问可以知道学生有没有听课,有没有听懂,还可以提醒分心的同学注意听;你说的话至少证明你听到老师提问了,你可以换成更友好的说法;网课是一种新形式,老师也在努力做得更好,你也可以给老师出点儿好主意。

    二是即使在很愤怒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少发脾气或不发脾气,做到守纪律、守规范,注重礼仪,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比如,遇到网课杂乱、断网卡顿、词语不清、内容难懂或家人催促唠叨时,能做到不发脾气、不顶嘴或暂时走开。家长和教师可采取积极回应,如边点头边说“网络不稳,确实听不清,是够麻烦的”,先做到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平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用责怪激怒孩子。家长可以说:好的好的,不唠叨你了,不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就看回放,也能回答老师提问,知道留了什么作业,按时交作业就行了。要理解孩子对新的学习方式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引导孩子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上面的例子,是在上网课遇到麻烦时,努力让孩子做到不发脾气或少发脾气、不骂人、少抱怨,即不仅在行为上,还能在情绪上较好地控制自己,那么孩子就达到了自律的第三个水平,堪称“自律少年”了。

    三、培养“热情”心理品质,提升复学后适应学校的毅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物理空间的隔离使网络空间的交流更频繁、更密切、更广泛了,人们在危机事件中成长,增加了社会联结,并从中获得了心理支持,恢复了内心的安定。疫情解除后,学校早晚会开学,这时学生需要加强哪些心理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热情”这一心理品质入手。

    “热情”可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以兴奋和激情步入生活。心理学家瓦勒朗德(Vallerand)认为,热情是指人对某种活动的特殊行为倾向,人会对其热情活动产生强烈的情感,肯定它的重要性并且为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会通过热情活动定位自我,将活动内化为自己人格特质的一部分[4]。而大众的理解通常是有感情、有激情,比较热心。热情通常表现为在参与活动或对待他人时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它与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联,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表现。人在热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生活热情

    生活热情通常表现为:总是感到精力充沛,不觉得累,认为生活很有意思,生命令人激动。开学前,学生在家中活动少、锻炼少、面对面的“疯”玩少。所以开学后,可以设计一些展览、展示、演讲、交流、运动类活动,让学生觉得学校生活特别有趣。建议教师们用积极语言表达: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学校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事;你可真是精力充沛;这项活动适合你。

    2.做事热情

    做事热情通常表现为:做事很有兴趣,非常热心,表现活跃。开学后,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安排适合其兴趣和能力的责任或任务,让学生能有效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投入热情并积极完成。在学生参与前和参与中,教师的积极语言激励非常重要,如:我发现你特别投入,你能做好这件事;我发现你喜欢这件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乐趣;老师分给你的任务,你完成得很好,谢谢你。

    3.人际热情

    人际热情表现为:容易与别人亲近,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2020年的春季开学必定会迎来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学期。学生将从上网课回归与教师面对面的课堂,从语音视频联系回到与同学现实中的聚集,从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被家人“唠叨”回到可能被教师评价、与同学比较的情境里,可能会出现人际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设计学生开学后的“热身”活动,从密切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入手,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教师要用积极语言,促进学生之间表达并感受理解、关心、安慰、支持、鼓励等积极情感,如:你们的配合超级棒!大家都喜欢你!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大家共同分担,这件事一定能做好。

    围绕以上热情心理品质的三个维度教育学生,可以较快培养学生实现以下目标[5]:一是乐观做事,有激情和灵感,有感染力;二是全神贯注,精力充沛,做事积极主动,全力以赴,不会半途而废;三是主动接近和亲近同伴,能够和不同类型的人友好相处。

    四、培养“热爱学习”心理品质,提升重回课堂上课的毅力

    有些学生在隔离期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投入学习,完成作业也三心二意,在开学后就需要付出较大的毅力适应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

    热爱学习可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喜欢通过看书、阅读、听课、思考、研究、实践等方法掌握新技能、新话题、新知识。人们通常对热爱学习的理解是:喜欢看书,上课专注,能认真完成作业。但通过教育可以提升的空间远不止于此。热爱学习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幸福感、学习动机、学习自觉性、学习方法等维度。

    1.学习幸福感

    学习幸福感是热爱学习的基本层次,主要表现为:能够自评自己是努力、勤奋的人,学到新东西会开心,喜欢上学和做作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我很努力”“我很勤奋”“我简直拼了”“我有进步”“终于看到希望了”,这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也许,努力的学生并不能马上看到显著的进步、骄人的成绩、过人的能力,但只要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努力的”“勤奋的”,就有希望,而后会被这种认识所激励,更敏锐地觉察自己的进步并从中获得喜悦和幸福感。教师可用积极语言加以培养和引导,如:我发现你最近特别努力;你很勤奋,已经在进步了;你提高很快。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能够主動、愉快地学习,没人要求的时候自己也愿意学习,有时甚至废寝忘食。如学生在放学后等家长来接时,也能专注于阅读或完成作业,就是品质行为的具体化。教师应使用积极语言激发或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如:你最近学习的劲头很足;你读得这么认真,一定发现了有趣的事;你很专注,这是个好习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需要什么本领?通过促进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其思考、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3.学习自觉性

    学习自觉性主要表现为:喜欢学习新东西,每当有这样的机会时都会积极参加,能有意识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因为外界压力或诱惑而学习。在复课后,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上注意力集中,没有教师、组长或科代表催促也能完成作业,就说明其有学习自觉性。教师可以用积极语言激励并肯定学生,如:你能自己完成作业,就算做错了也没关系;你可以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新任务,很好玩,但有点难,要试试吗?

    4.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方面的良好品质主要表现为: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能从中总结规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找出相关资料,在课上喜欢思考和提问。在培养学生习得学习方法时,要注意提示学生:试着找找其他材料,你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在这里。

    围绕以上热爱学习心理品质的四个维度教育学生,学生会喜爱学校、喜欢上学;善于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获取信息,喜欢参观博物馆等有学习机会的地方;对新事物感兴趣,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见识、积累经验[6]。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反过来又受学生情绪状态、信念、兴趣、习惯的影响。教师要应用积极语言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虹,严小萍,朱红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语言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6(17):3-6.

    [4]Vallerand R J. The Psychology of Passion: A Dualistic Model(Series in Positive Psyc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2][3][5][6]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163-167.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