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龙头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上台阶

    【摘要】抓好党建促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只有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人民群众才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的迫切性,建强基层党组织,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党建扶贫督查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分别在思想上、组织上、人才上、制度上为精准扶贫提供保证,从而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关键词】党建;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党组织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可以说,精准扶贫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抓好党建促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精准扶贫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围绕精准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精准扶贫,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各级党组织只有在思想上、组织上、人才上、制度上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推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只有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人民群众才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的迫切性,为精准扶贫提供思想前提

    传统的扶贫方式较为粗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程。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1] 可见精准扶贫正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的迫切性,在思想上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可以说,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是未来五年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全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精准扶贫。

    (二)精准扶贫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关键在于党是否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信赖。从历史的维度看,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目标。然而,由于受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思维的影响,传统的粗放扶贫方法存在着对“贫困户”选拔认定不实、不细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公示,加之新时期农民的主要收入难以衡量等因素,造成贫困户数字不真、不实,扶贫工作没有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极大的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共同富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二、建强基层党组织,筑牢精准扶贫的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要努力寻求精准扶贫、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始终贯穿党建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和提档升级

    精准扶贫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首先,对于基层党组织班子不团结、配备不齐、党组织(支部)书记不胜任精准扶贫工作等情况,要通过教育培训组织约谈、组织调整、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其次,针对部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要以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对党员干部进行授课辅导,并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岗、建立包户联系制度等,积极开展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活动;最后,对于部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干部待遇差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通过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和提档升级,能够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使各项扶贫政策与相应贫困户的准确对接,进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增加收入。

    (二)理顺村支书的主体责任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支队伍,干好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群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具有熟悉基层尤其是本村基本情况、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比较容易精准识别本村的贫困户,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此村党支部书记要积极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积极引导本村党员干部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努力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层层推进,真正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火车快不快,全靠头来带。选配“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的领头羊,贫困村能否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贫困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增收,第一书记是关键。“第一书记”要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组织协调优势,专题研究定点帮扶工作,制定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推动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并对驻村帮扶工作组的扶贫抓党建、党建促扶贫,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奔小康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脱贫优势,党的组织活力转变成强大的攻坚动力。

    (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体系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当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常态。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首先,在乡镇(街道)一级,要建立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在具有行政审批以及面向基层群众服务的部门和单位设立“服务接待”窗口,办理审批事项,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在村(社区)一级,要制定严格的村干部值班、公章管理制度,推行预约服务、巡回服务、代办服务等乡、村、组三级联动服务等常态化服务机制,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水平。其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在致富能手、农村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退役复员军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精准扶贫的服务队伍;最后,要把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核心和‘助推器,不断提升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保证

    党员干部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力量,精准扶贫最终是为了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群众能否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是关键。因此,在精准扶贫中,要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的本领,进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一)注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也是整个社会的先进组织,在农村中更是农民中的先进力量和带头人,党组织历来就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传统和组织要求。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体来说就是要做脱贫攻坚的指导员,切实指导好扶贫开发工作;要做项目实施的协调员,协调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要做政策法律的宣传员,宣传好国家和地方的扶贫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基层和农民,深入推动政策落实;要做困难群众的服务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服务好困难群众;要做资金使用的监督员,确保切实把有限的扶贫开发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

    (二)注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加强

    党性就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党性有其不同的内涵和表现。[2]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在扶贫开发中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动员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激情,深入贫困乡村和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落实帮扶措施。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扶贫开发部门的党员干部自身也要自觉的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识真贫”、“扶真贫”的能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为现有的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注重党员干部精准扶贫本领的提升

    党员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力量,其精准扶贫本领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各级党组织要紧扣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围绕扶贫攻坚、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等内容,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敢比发展、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其次,党员干部自身要把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作为第一要求,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积极落实自身的职责要求,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最后,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党员干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阳光操作管理,积极建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以及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四、建立党建扶贫督查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建立党建扶贫督查和考核评价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制度保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党建扶贫督查问责机制

    脱贫不是空承诺,而是必须完成的死任务、硬目标。脱贫任务艰巨,要求干部必须干在实处,有所作为。督查问责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加持续有效地开展,进而加快脱贫的进程。首先,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精准扶贫督察制度,进一步理清帮村单位、部门领导、驻村干部共抓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认真跟踪开展督促检查,坚决预防和克服松懈情绪,切实提高扶贫措施的“含金量”,确保脱贫效果稳定、可靠,并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建扶贫工作联系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督查指导,切实帮助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要建立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精准扶贫措施不实,特别是不作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和组织处理,并要求立即整改,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抓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建立党建扶贫考核评价机制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运用好考核这把“指挥棒”,把扶贫开发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正确导向。首先,各级党组织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的履职测评、考核和评价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和时限标准,严格考核,把党建扶贫工作的好坏作为考评政绩的标尺,确保党建扶贫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要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所驻村纳入选派单位帮扶点,把帮促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基层党建绩效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激励派出单位党组织共同发挥作用;最后,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上下结合、内外联评、群众为主的评价手段,切实避免脱贫政绩自说自评、自吹自擂的现象,实现脱贫效果广大群众和上级领导共认,确保不让所有贫困群众在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下转第15页)(上接第12页)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各级党组织努力做到党建工作与它的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作为助推精准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党建引领,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龙头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上台阶的新路子,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克俊.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模式[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5,08:18.

    [2]叶笃初,卢先福.党的建设词典[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09—110.

    作者简介

    蒿帅凯,男,1991—,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互联网与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