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暗示伴我飞翔

    【关键词】心理暗示;积极心理;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73-04

    【作者简介】张显鹏,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3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诸多挑战,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对自我形成“消极暗示”。反复的“消极暗示”会导致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而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又会使学生更加陷入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本课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消极暗示”,学会“积极暗示”的方法,并尝试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

    学生分成8组,1~4组发A卡,5~8组发B卡。卡片上的人物头像相同,但是下面的“人物简介”完全不同。A卡:高什神父,66岁,因猥亵12岁女童被判10年有期徒刑。B卡:吉尔曼,诺贝尔奖获得者,1981年成功提纯G蛋白, 1994年破译细胞传导密码,创办“细胞信息传导同盟”。

    教师:请根据你的印象描述这个人物。

    学生对人物进行描述。1~4组的学生更多地用贬义词描述人物,5~8组的学生更多地用褒义词描述人物。

    教师展示A、B两张卡片:为什么同样的照片,大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描述?那是因为老师进行了暗示。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活动进行热身,让学生亲身体验暗示的作用。

    二、活动体验

    教师:心理暗示是指人们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生活中处处可见暗示,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PPT展示: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交给了学校。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发现那份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心理学家说,其实他们对这些学生一点也不了解,都是随机挑选的。

    教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你们觉得现实中真的有测验可以测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吗?如果没有的话,名单中的学生的确都进步了,为什么?

    学生1:这个测验让老师更关注学生了。

    学生2:名单中的学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信心了。

    学生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觉得自己是天才。

    教师:其实根本不存在发展测验,名单中所谓的“最有前途的学生”,其实是心理学家随机挑选的。心理學家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对学生“积极的暗示”,学生也相信自己是有前途的,积极地暗示自己,进而形成自信的心态,最后学习就进步了。这个案例让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学生1:老师的积极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生2:我受到积极暗示和鼓励也会付出努力,应该也会成功。

    设计意图:引入罗森塔尔实验,让学生了解“积极暗示”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逐步实现自我觉察。

    教师:刚才实验中的暗示让学生的成绩有所突破,那是不是所有的暗示都会有积极的效果呢?请看一个小品片段。

    PPT展示小品《卖拐》片段。

    教师:小品里范厨师的腿是不是真的瘸了?

    学生:范厨师不是真的瘸了,是被忽悠瘸的。

    教师:忽悠是什么呢?忽悠就是一种消极的暗示,这种消极的暗示让范厨师产生了消极的心态,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和操控,于是产生了消极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受到过消极暗示的影响。

    学生1:妈妈总说我是差生,渐渐地,我也接受了差生这个标签。我觉得这是一种消极暗示,它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很自卑。

    学生2:我原来挺喜欢理科的,但总有人跟我说,女生到了高中阶段“脑子不够用”“肯定学不好理科”,我也接受了这种说法。这种消极暗示太糟糕了。

    教师板书:积极暗示+积极心态=成功

    消极暗示+消极心态=失败

    教师:请大家判断下列暗示是积极暗示还是消极暗示。

    PPT展示:(1)我最怕写作文!(2)作业这么多,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啊?(3)物理太难学了,我放弃!(4)今天又可以鉴赏诗歌了!(5)我是做作业小能手!(6)苍天啊,又要上体育课啦!(7)800米赛跑?真有意思啊!(8)下雨了,太好了,不用出去,可以安心看书了。(9)我有能力,一定能够坚持,一定能获得成功。(10)又是新的一天,我的精力很充沛。

    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小品片段使学生意识到“消极暗示”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和影响。“判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觉察自己的暗示行为,提醒自己警觉。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积极暗示也有消极暗示。那能不能把消极的暗示转化为积极的暗示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PPT展示:我的同桌欣欣在数学课上经常昏昏欲睡,她说她不喜欢数学,她也学不好数学。其实,她的数学成绩还不错。考试后,我对她说:“你看,你这次数学考得还不错。其实你是能学好数学的,慢慢地,你也会喜欢数学的。”后来再上数学课,她一犯困我就和她这么说,渐渐地,她也能认真听讲了,改变了数学课上昏昏欲睡的状态。

    教师:为什么欣欣在数学课上会犯困呢?案例中的“我”是怎样在语言上帮助她的?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1:欣欣关于数学课有消极暗示——我不喜欢数学,我是学不好数学的,所以我犯困。

    学生2:案例中的“我”将欣欣的消极暗示转化成了积极暗示——其实你是能学好数学的,慢慢地,你也会喜欢数学的。

    学生3:我在学习时也经常给自己消极暗示,我一定要把自己的消极暗示找出来,转化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是的,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是能够转化的,我们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暗示不再是绊脚石,而是变成起飞的翅膀。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暗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后面的内化阶段做准备。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件事。第一件事,请同学们在做语文作业的同时背诵英语单词并思考数学难题。

    教师:第二件事,请大家闭上眼睛,不要想肯德基的鸡腿。

    教师:第三件事,请大家起立,闭上眼睛,伸出双手。现在想象你的左手托着一只气球,右手托着一只铅球。你左手的气球越来越轻,右手的铅球越来越重……(教师运用催眠式的语言不停重复)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暗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教师:心理暗示有来自他人的,也有来自自己的。我们没法掌控来自他人的暗示,可是自我暗示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请大家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生1:一定要给自己能实现的暗示,做不到的暗示是无效的。

    学生2:要坚持暗示自己,要长时间地暗示。

    学生3: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暗示。

    PPT展示:

    暗示语要简洁有力。(我能行;必胜;坚持到底;相信自己)

    使用肯定句,避免否定和消极的语句。(肯定:我一定能绕过这棵树!否定、消极:我千万不能撞上这棵树!)

    多次重复暗示。(当考试不能集中精力的时候,暗示自己:我正全神贯注地考试;我的眼里只有考试;我现在全部心思都在考试上)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思考、总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暗示能够成功的原因,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并在上面写上三句话: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实现……我无法完成……然后大声地将这三句话读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听。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请大家把三句话中的“我无法”三个字划掉,改成“我想要”。再将这三句话读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听。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再请大家三句话中的“我想要”三个字划掉,改成“我一定要”。再次将这三句话读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听。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最后,请大家小组内轮流在每一个同学的纸上写一句“积极暗示”,并大声读给小组同学听。

    学生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综合运用前面环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同学们,请你用这节课学到的内容为自己设计一句口号,并请小组同学在你的这句口号周围写上他们的祝福。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们写的口号,微笑、坚定、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很自信!我行,我能!今天我很开心!我的学习很好,身体也很棒!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给小组同学写下祝福和鼓励,这是给予他人“积极暗示”,是对本节课的进一步延伸。

    【教学反思】

    本课以人物描述的活动作为热身,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去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层层递进和体验启发,各阶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外,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彼此觉察和分享,弥补了课堂时间有限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从自我暗示切入,未涉及他人暗示及环境暗示,这些内容可视学生学情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分享阶段,因为时间不足,部分学生的分享没有深入,要对课堂的时间分布进行更科学的调整。

    【点评】

    本课选题精当,教学设计层次合理,教学活动丰富,是一节有启发、有思考、有效果的心理课。

    1.选题受到学生实际困扰的启发。

    本节课受到一位高一女生实际困扰的启发设计实施。如何通过积极暗示调整负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適应高中生活,是高一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2.教学设计按团体工作流程进行。

    团体暖身—团体转换—团体工作—团体结束,四个步骤清晰有序。暖身部分,设计了“人物描述”活动,引出暗示的定义,自然巧妙。工作阶段,设计了“阅读+讲解”“罗森塔尔效应+小品”,完成了对暗示定义与分类的讲解;转换阶段,设计了“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催眠+练习”,进行了“暗示的转化与方法”的讨论。结束阶段,设计了“互相祝福”。

    3.教学活动丰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人物描述、小品观赏、催眠、改写句子,课堂活动的切换安排合理,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

    本节课在方法部分可做精简,突出“简洁”“肯定”“重复”三个关键原则即可,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与体验。

    (点评嘉宾:杨静平,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教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