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帮扶类栏目的制度化建设

    刘霜

    【摘要】广播帮扶类栏目作为主流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迅速成长为广播收听市场的生力军。广播帮扶类栏目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凝聚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难题,传递正能量,并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广播帮扶类栏目应改变思路,推进栏目项目化运作,完善各项制度化的建设。

    【关键词】广播 帮扶 应急 制度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发展和变迁带来更多热点和难点,服务受众和关注民生成为了新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作为当今主流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广播帮扶类栏目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根,河北、上海、安徽、山东、湖北等地,以“帮”命名的服务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在新的传播格局之下,广播帮扶类栏目将如何谋求未来的长远发展?在此背景之下,笔者提出广播帮扶栏目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广播帮扶类栏目的概念

    “帮扶”顾名思义就是帮助、扶持,简单说广播帮扶类栏目是以热线互动为依托,以爱心听众为主体,以公益活动为支撑,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领受众以“你帮我帮大家帮,帮你帮我帮大家”为目标追求,围绕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的服务栏目。广播帮扶类栏目主要以应急、扶贫、助残、助困、维权、公益等帮扶内容为主,既要办实事也要关照受众的情感需求,提供物质支持,做好心灵抚慰。广播帮扶类栏目关心贫困学生、特困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人群的生存状态,真心解决他们的难事、急事、麻烦事,充分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起初,广播的帮扶属性并不具体和明显,也没有固定的时段和栏目承载,多以寻人寻物信息播发、突发事件救援、事件性公益活动营销等点状插播、阶段性形式出现。全國首个以广播栏目化呈现的帮扶类节目是开播于2011年1月1日的河北交通广播《992大家帮》,随后,贵州交通广播《952找到啦》、上海交通广播《1057大家帮》、山东交通广播《应急帮帮团》等在全国各大交通广播中异军突起,在全社会形成“搭建爱心平台,汇聚众人力量”的氛围,并构建起“全国帮扶类节目联盟”。基于南北方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同样的帮扶类栏目在不同的地区所衍生的产品也有所不同,主要形成以河北交通广播FM99.2和上海交通广播FM105.7为代表的南北方阵营。从节目风格到形式都各有千秋:一种以舆论监督、公益媒体凸显服务和价值传输为主;一种以精神慰藉,彰显媒体个性和情感输出为主,刚柔并济,软硬结合。这些栏目都基于车轮经济而产生,就如同堵车成就了交通广播,而交通广播为帮扶类栏目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帮扶类栏目重建广播价值

    当今,广播帮扶类栏目引入“受众生成内容”的互联网思维,信奉“行动改变社会”的理念,探索了在现代传播语境下广播节目成长发展的新路径。帮扶类栏目基于传统广播优势,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将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公益服务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有机融合,“网”住更多听众,传播向上的力量。同时,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帮扶类栏目实现了受众精神层面通过帮扶达成的自我提升和心理满足。

    传统广播“帮扶类栏目”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和市场开发空间。2013年3月5日,贵州交通广播与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等合作建立“952找到啦”失物招领公益平台,以寻物为突破口,激励善心、善德、善行。贵州交通广播积极组织社会爱心企业参与项目运作,只要有一起拾金不昧行为,爱心企业就向“贵州阳光的士互助公益基金”捐赠100元,以此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气;而将乘客丢失的物品送到贵州交通广播的的士司机还将获得爱心企业提供的奖品作为鼓励。

    “拍卖”是上海《1057大家帮》的一个开拓性创举。《1057大家帮》为了给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7岁小朋友李欣怡筹集医药费组织爱心义卖,几十家企业、上百位市民捐赠了大量物品,仅两天时间共筹得善款22万元。这正是用公益行动提升广播媒体品牌影响力的表现。河北《992 大家帮》的立身逻辑——人性本善,只要帮助别人就能给予助人者以极大的快乐,感受人之所以为人的崇高感。几乎每天播出的《992 大家帮》栏目都在创造“奇迹”:曾最快用时2分钟为一个走失的女儿找到自己的母亲;为呼应爱心听众慈善募捐,曾创纪录地连续直播8 小时;高峰时段,大雾天气,曾为重症患儿启动应急,90 分钟疾驰80 公里将孩子送达医院;曾通过两期节目为有需要的困难家庭募集善款40 多万元……

    再比如山东交通广播《应急帮帮团》凸显应急广播在帮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协调和联动全省交通、交警、医疗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志愿者,在高速公路和城区道路开辟“生命救援绿色通道”,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将危急病人及时送达医院抢救,一次次刷新纪录。山东交通广播与青岛交通广播联合行动跨越两地护送救命药,紧急救助青岛26岁乡村女教师;产妇高速上被堵,临盆之际高速交警、志愿者联合行动,紧急转运,潍坊志愿者在高速口迎接带路,陪伴孕妇直至深夜手术结束……每一次的帮扶行动都是节目与志愿者和听众的一次联动,他们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为信条,将奉献、友善、关爱等核心价值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三、广播帮扶类栏目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当帮扶类栏目逐步占领城市收听市场,收听率和占有率逐步提升,形成辐射效应的同时,被放大的“帮扶类栏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帮扶对象和领域高度雷同

    当下的帮扶类栏目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同的频率做着同样的帮扶节目。2016年10月份“全国交通广播‘帮扶类节目分享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全国10家交通广播帮扶类节目的主持人及相关专家等100多人共同参会,并就全国交通广播“帮扶类”节目的制作经验及节目特色等展开交流和分享。分享会上笔者发现各地帮扶栏目基本以应急、扶贫、助困的公益主题内容为主;形式缺乏新意,募捐、义卖和众筹贯穿于多数的帮扶案例中,故事讲述方式也缺乏广播的创新性;报道形式千篇一律,沿用“套路”,让听众产生心里排斥和厌倦感。

    (二)内容易落入庞杂、混乱的局面

    帮扶存在无界定、无下限,导致来者不拒,什么都帮,不可避免地因求助人的身份、家庭和社会背景,造成求助内容没有规范和边界,往往涉及家庭隐私、邻里纠纷等各种问题,遭到社会质疑。有时候还被求助人架道德制高点,被道德绑架,不帮不对,帮了也不对。

    同时,广播传播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引发关注点,但对于事件真假难以核实,往往在记者调查跟进过程中才发现另有隐情。

    (三)“帮扶”效果往往虎头蛇尾

    广播帮扶类栏目侧重展现“帮”的过程和产生的效果,一味强调“收聽效果”却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最终无奈“点到为止”和“虎头蛇尾”。在庞大的社会现实背景下,“帮”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帮扶停留在浅层次的捐款、捐物,有时造成人们的爱心泛滥,“救急不救穷”,帮扶真正要传递的不是物质和金钱价值观,帮扶类栏目要充分考虑求助者的心理、纷繁的社会环境,其实很多求助人更需要的是一份认同感和存在感,帮助他们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志愿者的非专业性及缺乏资金监管

    帮扶志愿人群处于无组织状态,有活动则聚,无活动则散,加入无门槛,只要有爱心。但帮扶类栏目要想长远发展,必然对志愿者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热情和爱心,更要具备专业的帮扶技能和专业特长,才能延伸和拓展帮扶的领域和深度。

    针对募捐帮扶形式,很多地方没有细致严格的标准把关、没有相关部门监管,造成因募捐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存在个别成立基金收取个人捐款,不符合相关规定,资金使用情况缺乏监督和公示,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社会争议。

    综上所述,广播帮扶类栏目没有形成常态化、系统化、延续性发展;缺乏标准化建设,栏目受现状困扰左右为难无从突破;缺乏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保障公众参与,对活动期间可能造成的隐患并未提前考虑或者制定相关预案;缺乏专业志愿者团队建设,使帮扶的深层次探索和凝聚力缺乏有力保障;缺乏帮扶类栏目的项目化运作思维模式,导致它只能作为“现象级广播栏目”存在。因此广播帮扶类栏目亟需系统的制度化建设。

    四、广播帮扶类栏目的制度化建设

    帮扶领域窄、形式表面化、内容重复性问题,是制约帮扶类栏目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亟需找到帮扶的突破口,根据各地地域文化、民生和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找到各自的主攻方向,有选择地做节目和办活动。以下以山东交通广播《应急帮帮团》为例思考如何拓展节目思路,调动社会资源和发动全民志愿深化帮扶。

    (一)服务体系建设——《应急帮帮团》节目拓展为全年的帮扶类公益活动

    重点打造“救”在眼前系列应急主题公益活动,并且在山东省各城市逐步建立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站,配备日常应急所需的物料,组织开展服务社区群众,提升全民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山东省红十字会、各大医院的专业救援团队,把应急突发事后帮扶转变为事前安全预防,引入受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帮扶内容,实现志愿帮扶,人人都行,不只出钱,还能出力。

    (二)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基层信息采集和志愿服务活动

    联合“志愿中国”,打造山东的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吸纳社会力量,充实应急志愿者队伍进行集训选拔组建服务队,与优秀的救援公益组织合作,进行封闭性军事化的专业训练考核和应急救援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联合山东省应急办、团省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山东省应急志愿者协会等,加强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同时,健全完善全省应急信息员和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定期进行信息员和志愿者考核奖励,充分调动他们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及系列培训活动

    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是传统广播媒体在帮扶志愿服务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思路,把听众由旁观者变成体验者,我们要带着用户去体验,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知识科普和培训不仅讲求普及率更要追求到达率,通过打造应急体验、应急拓展等公益活动,实现听众的细分。

    (四)保障体系建设,推出志愿者保险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国平安保险推出首份全国性注册志愿者保险,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这是未来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在开展帮扶类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对提供帮扶的对象如何提供安全保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也是作为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信息联动运行体制建设

    制定常态下和应急状态下的双向多向互动、联动机制。建立应急宣传报道机制,制定完善的详细预案。建立完善各级调度指挥、突发事件现场以及广播线上节目、微信、微博、手机端等网络新媒体的联动、互动的运行体制机制。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