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人生

    徐宸宇

    怎么回事?手机不合时宜地唱起歌来。我睡眼朦胧的起来看看窗外。半弦的月亮还挂在一片淡云掩住的天上,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来电:小奶奶。

    昨天晚上,小奶奶微信空袭:“明天早上我们两个拍日出去。”我还笑着答应了呢。

    于是,我抓起相机磕磕绊绊走下楼去。楼下,小奶奶的车灯闪了几下。

    车不停地向前开,借着尚未熄灭的路灯光,我看了看小奶奶,花白的短发还是服服帖帖地梳在一起,眼镜擦得锃亮,一闪一闪的。

    “小奶奶好!我们是去荆邑大桥拍日出吗?”

    “荆邑大桥有18层楼高,是拍日出的好地方。”

    “是去那里吗?”

    “不,今天,我们去鲸塘桥,那里视野特别开阔。”小奶奶兴致颇高地说。

    来到了目的地,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前方是宜兴最古老的鲸塘大桥,横贯着两片陆地,跨着一湾波光,轻纱似的晨雾轻轻盖着流水。东方的一点逐渐加强了光线,一幢高楼的黑色剪影愈发清晰。高楼的边缘是淡淡的暖光,逐渐扩展,温暖变为清冷。在那清冷的月光下,西方稀稀疏疏的星,梦似的。一尘不染的天空,像白纸一般空灵。桥的东面是莫奈的《日出·印象》,桥的西面是梵高的《星月夜》。

    太阳没有升起来。

    小奶奶四面望了望,向桥头走几步,又向桥尾走几步,驻足一会儿,拍上几张,转了几圈,举起相机又放下,蹲下来,又举起相机拍了几张。她向我招手示意,我跑到桥边。一艘快艇猛地从我脚下溜过去,在水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刀痕。小奶奶急忙举起相机,视线跟着快艇,按动快门。快艇消失在远方的楼群中。楼群是黑压压的一片,逆光隐去了所有细节,我把镜头摇过去。

    只是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在等待中,我渐渐熬不住早起的倦意。看着水波由青转白,由白转黄,慢慢靠着栏杆打起盹。朦胧中,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原来是小奶奶。她笑着说:“醒醒,太阳要出来了。”

    我抬起头一看,好兴奋!

    太阳真的出来了!

    一个暖暖的球体,懒懒地从楼群背后爬出来,此时,身边的一切似乎也都亮堂起来了。

    小奶奶又拿起了她的相机。“拍啊,别愣着。”她笑着说。

    不一会儿,她又凑上来,拿起我的相机看了看。“不错。”她点头赞道:“长曝光把水面的波光化为一面平镜,楼群黑壓压的剪影在水里被拉长,画面里唯一的暖光从左上角射过来。”“唔……你应该把全手动调成光圈优先,这样画面会更柔和一些。”小奶奶补充道,一只手迅速推了推因为看得太仔细差点滑下来的眼镜。

    太阳升到很高了,我们回到车里。

    “小奶奶,以前你也拍过日出的作品吗?”

    “怎么没有!”

    她一脸惊讶,激动地翻起了手机里的旧作品。

    “这张是回老家的时候,路上拍给你小爷爷的……”

    “这张是航拍宜兴团氿,也是凌晨四点的照片……”

    白墙黛瓦,朝阳微光,每张照片里,都有一个新生的太阳,暖暖的,藏在山后,或是躲在镜头后面。

    “以后,小奶奶还常常带你来拍。拍日出,还拍星星,大海,集市上的老太太……”

    我不由得想起刚刚看到的一张卖菜老人的照片,满头的银丝,满面的皱纹,面对镜头咧着没牙的嘴,伸出两根黝黑的手指做一个yeah的手势。

    小奶奶在照片上写道:82岁的老太太坚持卖菜,令人羡慕!

    小奶奶不也是这样么?

    “好!”虽然已经高三,但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点 评】

    作者叙写了这样一位小奶奶:摄影爱好者,仪表一向整束不苟,精力充沛,心态年轻,做事热情洋溢。

    人物形象明晰。通过描写这次跟拍,以及回到车里聊天和作者自己倚栏打盹,正面与衬托相间地凸显出小奶奶对摄影的热爱、坚持与执着,晚年人生的饱满与精彩。

    开头部分的晨景描写也在渲染小奶奶对摄影的专业。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高中文精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