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播史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高铁军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播史,因史料缺乏,相关研究仍有许多空白。《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的出版则将多部广播电视志中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汇编,对于奠定相关研究基础、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早期广播史 地方志 研究

    在整部中国广播史中,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广播不但进入了中国,并且不断普及,初步展现出了强大的传播力、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政治势力多极、文化元素多元、历史进程演变加快的阶段。各种政治势力、文化元素以及历史进程中都出现了广播的声音,影响深远。人民广播及国民党广播、日伪广播、民营广播等,不但使这一时期的广播史异常丰富,同时重要部分也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推动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注脚。

    但从目前广播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情况看,对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的研究,相对于对人民广播史、广播宣传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播史的研究来说,还比较有限。除了在一些通史性著作中有较为宏观的表述外,其他的研究还比较零星。对当时存在的北洋时期广播电台、国民党党政军办的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宗教广播电台、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以及日本侵华广播电台等多元的历史存在,研究得还不够系统深入。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相关史料建设不够充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离开充分的史料,历史研究就相当于缘木求鱼,无从开展。

    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艾红红、刘书峰主编并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下)》(以下简称“汇编”)使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研究的丰富与深入成为可能。“汇编”总计120万字,选取的史料主要来源于1991~2009年之间,全国正式出版的29部省级广播电视志及一批地市县级广播电视志(稿)和广播电台志。“汇编”将散见于几十本省市级广播电视志书中不同章节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的内容集中起来,并保留了原书出版时的篇章结构,收录了当时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编修的广播电视志书,部分地市级广播电视志的相关内容,以及部分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汇编”中所收录史料跨度之广、类型之多、覆盖之全,前所未有,可谓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的集大成之书。

    地方志,也叫方志,全称是地方志书。有学者研究认为,地方志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区性,二是综合性,三是资料性,四是连续性。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志本身并不是国史、正史等真正意义上的史书。虽然如此,地方志却具有非常浓厚的史学之性,可以丰富历史研究的材料,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汇编”将广播史研究曾经比较缺乏的资料汇集、筛选、整理起来,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研究的进一步丰富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此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史学界掀起了一场以新史学为名的史學研究革命,对曾经的史学研究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范围创新,并且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国史学界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史学界的基本认可。新史学革命中,最负盛名,也是目前对中国史学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年鉴学派。它们注重整体与综合的历史,注重向下看的视角,注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都为史学研究拓展了很多新的空间。但年鉴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史料的要求更为新颖、更为广博。以往的广播史料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史学研究的要求,但地方广播志书的汇编,将为用新史学的方法研究广播史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是“汇编”的重要学术价值之一。

    虽然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正如编者所言,“汇编”的主要资料来源,也就是新修地方志中的广电志书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首先,新修地方志中,民国时期对广播的记述相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广播记述来说,还比较单薄。对民国时期的广播,尤其是对北洋时期广播电台、国民党党政军办的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宗教广播电台记述的还过于简略,没有完整体现出当时的广播多元的存在状态。其次,个别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有的志书,对民国时期当地的广播记载缺失;有的志书,对于日伪广播电台的记录存在缺项;有的志书,甚至连解放区广播电台的记录也不完整。这些遗漏,都会对基于此的历史研究产生影响。最后,个别志书还不够规范。个别志书还存在简单化、政治化以及应付的倾向,没有完全达到地方志编纂的高标准要求。这些都会对客观真实地记录相关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广播的历史造成影响,也是“汇编”在成书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遗憾。

    总之,“汇编”对于广播史研究来说,已经具有相当的开创性价值,将会为广播史的进一步研究拓展出很多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