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孔子学院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之可行性研究

    臧融 杨颖

    摘要:孔子学院与中国计量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树立中国文化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共同作用。构建孔子学院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是对我国计量文化精神的传承,不但利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与推广,更为世界了解中国计量事业提供平台,拓宽中国计量文化的传播路径。本文将从特色课堂的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法等问题入手,探讨建立孔子学院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的必要性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计量文化;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5;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80-03

    孔子学院自200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截止2020年3月16日,共有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在162个国家和地区①建立。孔子学院始终为各国数千万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学者提供服务平台,更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名牌”。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合作、因地制宜”的办学模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②,为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伴随孔子学院办学数目的与日俱增,为确保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推动学院朝高质量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文化活动仍是十分重要的策略。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指出:“孔子学院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打造汉语教学权威平台。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发挥汉学家的文化使者作用,培育人文交流综合平台。要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始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③诚然,应积极遵循孔子学院“立足语言、侧重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发挥孔子学院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精髓的媒介作用。

    中国计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说黄帝“设五量”,再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了最早的计量工作和计量人,足以见得中国计量文化历史之悠久。中国不仅有悠久的计量历史文化,相伴而生的“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④”的计量精神内涵更是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计量文化,充分体现中国计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推动中国计量文化走进孔子学院课堂,不仅可丰富其办学内容,为孔子学院朝着文化传播方向发展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中国计量文化,对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国计量文化与孔子学院相结合,在宣传计量文化,传递计量精神的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本文拟从中国计量文化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出发,为建立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提供借鉴,为孔子学院开设相关计量文化课程贡献绵薄之力[1]。

    1孔子学院开设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的必要性

    1.1将计量文化融入孔子课堂利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孔子学院课程开设以“汉语+”为主体,不难看出教学重点是以传播汉语为主,在学习汉语语言基础上,辅之以中国文化,那么通过利用教授并传播文化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在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课程之上,孔子学院开设众多代表中华文化精粹的典型、特色课程,譬如:茶艺、茶文化、音乐等。本文笔者主要从中国古典文学、茶艺和音乐出发,浅谈将计量文化融入孔子课堂教学中。

    1.1.1中国古典文学与计量文化

    汉字、古诗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好中国文化的“入门课程”。中国语言文字中与计量单位相关的成语可追溯到大禹时期,大禹定义了中国最早的计量单位“丈”。“丈”本义是中国市制长度单位,具有十尺之意,而后随时代的发展,又具有测量长度和面积、代表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之意。中国俗语“男子汉大丈夫”可显示汉语的独特性并且经常用来称谓具有英雄气概的男人,其中的“丈”就是由最开始代表计量单位的“丈”遷移而出。在中国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如:尺、寸、斗等。

    唐诗是构成孔子学院的精品课程。唐诗中有较多诗句涉及计量单位,诗坛泰斗李白的诗句中运用计量单位最多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三千尺”并非实地测量过瀑布的高度有“三千尺”,而是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状态。与之运用相似手法的诗句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中计量单位的巧妙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唐诗增添色彩。若能在传授计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唐诗进行教学,定能为世人了解唐诗中的内涵,品读唐诗中的韵律,研读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1.2茶艺与计量文化

    中国茶艺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中国计量文化与茶艺更是紧密相连,甚至众多茶艺内容都必须依赖计量文化。比如,想要煮一壶好茶,称量多重的茶叶极其重要。古代茶叶的计量标准以“担”为单位,在秤被发明之前,茶叶的计量单位参照粮食的计量单位,大都用斗与升做工具。相传春秋时期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自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秤的发明使茶量的多少更为精确,计量文化的涉及为茶文化添加了严谨色彩。茶艺中涉及的计量文化还有很多,如若能将计量文化融入到茶艺课程之中,可让学子更加深入地学习、吸收并理解中国茶文化。

    1.1.3音乐与计量文化

    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了音乐,音乐中关于音调等规定被称为音律。儒家经典著作《尚书》中有:“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意思是:舜继承帝位后,前往各地巡视。在泰山下的岱庙,为了安抚百姓,不仅统一了律法又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将度量衡和音律联系在一起,可见音乐与度量衡关系之密切。中国古代传统乐器—黄钟,其音律高低与自身长度相关,黄钟的长度一般由黄家制定标准,甚至以黄钟的长度为尺度标准,将黄钟视为标准长度计量工具的史实在《史记》中仍有迹可循。

    诚然,计量文化与各种中国文化联系紧密,若能在传授过程中将计量文化与各类中国文化结合,不但利于学子对中国各类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更为世界了解计量文化增添途径。

    1.2孔子学院开设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程为计量事业宣传

    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其本身就包含着经济与文化的不可分割、共同发展性。在全球贸易日趋激烈的紧迫环境下,以计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计量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科技还是计量技术规范方面,我国计量事业仍需提高。我们应积极深化计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计量文化氛围,不仅让国人了解本国计量文化,更应让世界认识并认可中国计量文化,这对促进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建设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学院作为国际性的文化机构,构建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积极发挥孔子学院的媒介作用,对于传播计量文化、扩大中国计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加深世界对于中国计量事业的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2]。

    2基于建立孔子学院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的对策研究

    2.1课程设置与教师选用基本原则

    2.1.1课程设置版块

    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是为了让学员感受具有独特中华文化色彩的计量文化,笔者认为有效的课程设置应是专项与特色的结合。

    (1)专项课堂,即专门介绍中国计量文化的课程。中国计量文化呈现出钱币计量、时间计量、 尺度计量等板块式特点。以各模块为单元,分项讲解,既可全方面了解中国计量文化,又利于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性相结合。

    (2)特色课堂,世界各国拥有各自独特的计量史,(譬如,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计时工具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以宋朝为例,使用的计时器具是由机械工程师苏颂于公元1090年发明的“水运仪象台”—世界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而同时期西方国家采用的计时器具是目前已知的、西方最早的沙漏。),开展学子熟知的本地计量文化与中国计量文化对比课程,更加有助于学子吸收中国计量文化,感受中国计量文化的独特与奥妙。

    2.1.2教师选用原则

    基于前文所介绍的计量文化课程设置原则,笔者对计量文化教师选用原则拟提出如下建议:

    (1)培养专职教师。由于计量文化具有钱币计量、长度计量等模块组合而成的特点,分别培养和选拔对各“版块”所擅长的、术业专通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展开专业性、针对性授课。

    (2)“1+1”特色型教师结构。对于前文所提的特色课堂,为更好地对比各国计量文化,加深对计量文化的了解,体会各国计量文化的独特性,特色课堂教师由中国教师与当地计量文化专家相结合进行授课。

    (3)成立孔子学院计量文化名家巡讲团。从国内选拔符合跨文化传播的优秀计量文化专家、志愿者成立名家巡讲团。讲解团成立主要基于计量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前提,前往世界各地传授中国计量文化,讲解所在学院传播的文化中与计量文化相关的部分。

    2.2教学原则

    构建孔子学院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需要明确战略部署与教育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地制宜”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传播中国计量文化的同时,应尊重他国计量文化,在学员自愿接受的前提下,选择性教学,增强教学活力与吸引力,最大程度地获得文化理解与认同;“因材施教”指课程开展要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了解不同地区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关注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和文化需求,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3]。

    2.3教材原则

    孔子学院才艺课程主要以短期的、文化体验式培学为主,为了使计量文化特色课堂与学院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结合,应制定合适的教材。

    (1)浅易性原则。计量文化特色课堂是一个为各国学员提供理解、感受中国计量文化的学习平台,教材内容设计应遵循浅易性、趣味性原则。教学内容对于外国学子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的知识,为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并接纳传授的知识,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2)选择性原则。中国计量文化涉及面广、内容全,若将所有内容全部传授给学子,内容过于庞杂,不易吸收,所以教材的编辑,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化,其余的文化知识可在学子消化重点知识的基础下,作为补充内容讲解。

    (3)逻辑性原则。学院学子绝大多数为非中国国籍的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了解比较少,因此对于中国计量文化的概念较为模糊,加之中国计量文化涉及方面广,横跨整个中国历史,散乱于各个时代,内容多且杂乱,因此在编纂教材时,应该从正常的逻辑角度出发,将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分块,各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分别进行阐述,既利于学子了解中国计量文化,也便于其构建中国历史文化的框架。总之,优秀的跨文化计量知识的传播注重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让学员拥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为学子继续学习注入动力。

    2.4教法原则

    互动性原则,最好的授课效果应是师生能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授课的各个环节。除了大众熟知的传统式—讲解教材、展示模型等授课形式,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各種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如课堂上播放相关纪录片及史集,还可利用互联网,开发小程序,以电子游戏的形式,让学子选定身份,“跨越”时间与空间,选择语言,穿越至所学计量知识的朝代,设身处地地进入游戏的模拟场景,利用这种虚拟化形式感受相关知识的研发环境、过程及使用方式等。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虚拟化教学,不仅能让学子感受计量文化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更便于消化所学。

    教学的初步设想与设计必然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始终应遵循灵活性原则,才能将教学设想成功地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同地区的特色课堂教学原则,应是文化传播立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创造性调整教学策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孔子学院中国特色文化课堂的构建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具体实践,在传播过程中积极发扬计量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国内而言,孔子学院开设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让国内人民意识到中国计量文化的重要性、学习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度和融入度,从侧面激发更多的中华儿女投身本国文化建设之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计量文化迈向世界,将中国计量文化特色课堂纳入孔子学院常规教学项目,在丰富学院办学内容的同时,扩大孔子学院对外宣传的力度,不仅为中国计量事业迈向世界打下文化基础,更是能加深国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

    注释

    ①数据来源:孔子学院总部.

    ②新华网.孔子学院十五年:全球“汉语热”带来机遇与挑战[EB/OL].(2019-12-10)[2020-01-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10/c_1125330352.htm.

    ③新华社.孙春兰出席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并致辞[EB/OL].(2018-12-4)[2020-01-05].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04/content_5345736.htm.

    ④引用《中国计量文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

    ⑤赵琦.源远流长的中国计量文化[J].中国计量,2006,12

    (25):43.

    参考文献

    [1]孟杰.浅谈对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计量测试与技术,2014(41):78-81.

    [2]刘媛.计量文化建设助力质量强国[J].中国计量,2014(11):

    17-18.

    [3]刘宝存,张永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74-80.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