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串联”到“引导”

    田龙

    【摘要】当下,媒体的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各类媒体特点趋向模糊,作为媒体呈现者之一的节目主持人,更需要看清环境,转变自我,“融”入到融媒体当中去。本文就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功能的新转换和新定位展开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 主持人 广播

    一、“融”媒体的多元理解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需要被定义的时候,拆字解析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比如“融媒体”这个新事物。为什么要用“融”这个字作为我们目前媒体发展的概括,而不是“合”或其他字?在新华字典中,“融”字的意思是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可以引申为融洽。而且,“融”指流通的意思,怎样让媒体的内容、追求在各类媒介中流且通,或许才是融媒体要表达的意思。

    1.融媒体具有时刻变化的动态特征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媒介载体可能会改变,但却能够保证信息时刻流动,甚至同步。

    2.融媒体是媒体平台的融合

    融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当前,只有融媒体才能够让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自媒体友好和谐相处,发挥出对社会传播的重要作用。

    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虽然用户量减少,并且具有年龄层次划分,但依然有受众;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制作成本也相对低于传统媒体行业的生产模式且具有优势;自媒体:人们自己本身关心自己的生活,有平台可以让人们去分享,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从传播手段上来看,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让每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当成被报道的主题。可见,融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时代需求的媒体变更,更是媒体强大舆论能力的体现。融媒体时代的创新,除了理念上的创新外,还有一系列的模式创新。融媒体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即“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因此,“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

    3.融媒体是现有媒体涉及报道领域的跨界溶解

    融媒体是现有媒体涉及报道领域的跨界溶解,即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模糊性。举一个例子,当你打开“今日头条”(一个手机新闻客户端)界面的时候,首先出现在眼前的信息是根据每一个用户的阅读习惯,经大数据分析后生成的分类信息。这些信息就是融媒体对信息内容的处理,其特点是短平快,先让受众有兴趣,然后再细致了解受众所需要的内容。报道的领域没变,只是由以往单一、类型化的呈现形式转变成更贴近受众个性需求的整合化、服务化、兴趣化的形式。

    二、广播有条件成为融媒体时代的新亮点

    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的费森登(Fessenden)和亞历山德逊(Alexandenson)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一个广播站,并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广播。广播的内容仅仅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这一广播节目被当时四处分散的拥有接收机的人们清晰地收听到了。如果把这作为广播的起点,那今天广播已是一个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够收听到的节目形式越来越丰富,融媒体能让广播怎样发光,广播又如何成为融媒体时代的新亮点,成为值得讨论的新课题。

    1.广播与新媒体的碰撞带给广播新生命

    广播在电视没有出现之前有着明显的优势: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而现在,除了最突出的陪伴性外,与新媒体的结合让广播具备了其他传统媒体所逊色的互动性、及时性、灵动性。广播不再是原有的我说你听、你问我答的单向传播,而是主持人与受众间的充分互动。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支持下,一些电台甚至可以通过微信等互动平台让听众在广播中听到自己的声音。移动互联网及小型视频直播软件也令直播间不再陌生,主持人在电台直播的同时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视频直播。这些,是以往广播电台的短板,但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却充满了新的生机。

    2.融媒体时代广播的机遇及挑战

    一方面,由于有了可视的部分,广播节目也像CD唱片一样,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了封面,有了关键词和可视的节目简介,甚至有了可以点播的精彩片段。受众在听到声音和内容之前,能够首先通过可视简介了解并决定是否进入广播直播。完成上述这些步骤并不难,通过手机软件即可以达成。

    另一方面,广播曾具有的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的劣势,现在通过融媒体彻底解决了。通过回听、下载、直播,脱口秀、音乐、相声等所有一切你都可以选择。诚然,融媒体带给广播太多的机遇,相反地,广播能回馈什么成为最大的挑战。

    传统广播人如果秉承工匠精神,是可以打磨出优秀的广播精品节目的。如中央电台新媒体平台推出的《诗遇见歌》系列节目。制作团队打破部门频率的框框,集合最好的撰稿人、演播家、朗诵艺术家、音乐制作人精心打造。节目短小精悍,素材充实,可谓在广播节目中独树一帜。文案可阅读,非常适合新媒体传播。一经推出,深受新老受众喜爱。

    除此之外,广播还可以为融媒体平台提供最新最快最权威的现场报道;由专业团队制作打造的广播剧、广播微剧、有声读物等也都能够成为融媒体平台的新亮点。

    3.融媒体时代广播仍肩负着传承的使命

    广播提供的不仅仅是消息,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传递审美和愉悦的责任。广播中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是节目的串联者,他们还应是语言艺术的创作者、传播者。作为传统广播行业的一员,应该率先重视这一点。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会经受时间的检验,成为时代记忆中、文化印记中的一个符号,声音同样应该具备如此的地位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既需要精益求精的制作,又需要有更广阔的平台去传播,进而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优秀的语言艺术。不同于绘画、音乐的创作,语言艺术的创作更复杂多变,它必须在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对于创作者以及后期团队来说,只有每句话每个字都锱铢必较、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具有爱国精神的、无愧于时代的、能被时间记录下来的广播精品。尤其是在融媒体环境下,声音素材会被随时调用采集,广播工作者坚守语言艺术经典创作的重要使命就更不能忘记。也正因如此,听众对于声音的审美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三、广播节目主持人融媒体时代自我定位的转换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主持人在不断变化的媒介样态和节目性质中为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突破点变得尤为关键。

    1.角色转换前明确不变的传者身份

    首先,每一次播出都是语言创作的过程,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可以表述为,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准确把握党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一具体感受一形之于声一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融媒体给予了主持人更广阔的平台,即声音会通过不同的媒介和重复传播传达给更多的受众,所以,其定位就更应加以强调。

    其次,张颂先生的《播音主持艺术论》在提及传者身份时强调了四个字——卑己尊人。谦虚,虚怀若谷,责已严,谨避俗是传者的品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尊重他人,平等交流,不卑不亢,不以低俗的形式自惭形秽。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切忌把传者当“智者”,我们并不具备指点迷津的本领,我们需要的是如朋友般的交谈。只有“卑己尊人”才能够让播音员主持人时刻保持谦虚温和、庄重亲切的态度,成为受众的“知心朋友”,成为受众可以坦诚相待的挚友,成为受众可以坦率相告、晓以大义的诤友。现在有一些在新媒体平台上走红的所谓“网红”,要么哗众取宠,要么低俗龌龊,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传者身份,更别提做一个合格的传者了。

    2.主持人功能从串联到引导的转变与兼顾

    在服务类、娱乐类、脱口秀等形式的广播节目中,主持人承担着把控节目整体节奏以及串联内容的重要作用。前文提到了在网络的影响下受众阅读、收听习惯的改变,提及了“短平快”既是融媒体时代节目内容的特点更是受众所需。主持人单一的串联功能已经无法迎合融媒体受众的口味,其需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更直接、明确地引导听众。

    以一档美食节目为例,传统的串联方式无外乎介绍店面位置、特色菜系等。但这些内容在新媒体上只需几张图片便一目了然,甚至还能更多地看到食客用餐体验的评价等,这就是新媒体和自媒体所起的作用。作为电台主持人,此时的角色定位应当如何转变呢?答案是引导。就美食节目而言,主持人需要引导就餐文化、就餐理念甚至就餐礼仪,需要引导大家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如何吃得更有内涵。

    再比如音乐类型的节目,传统的串联方式就是介绍歌名、歌手、唱片信息。这在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刚成立时是可行的,那时的智能手机还没有这么普及,受众的确需要通过音乐电台第一时间听到新歌,择其所好。但到了2016年的今天,这些信息在新媒体上只需一个页面便可悉数获悉。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需要怎么转换呢?答案同样是引导。音乐节目主持人不再只是个串联歌曲的人,而应成为高品质歌单的编辑者,就像旅游手册或大牌买手,每一期节目都应明确而有特点。主持人的节目歌单就是在传授其选歌的品位,简言之就是在引导受众怎样去感受好音乐,进而逐步提高受众自身的音乐修养,而非仅仅停留在音乐的陪伴和无聊的插科打诨上。

    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能只会串联,更要重视引导,因为在节目内容可以视听共享的情况下,受众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需要引导受众寓教于乐,引导受众日益提高对于美的感悟和鉴赏力。

    3.“融”媒体的特点要通过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在节目中呈现

    融媒体形式动态多样,常以互动等方式融入到广播节目中。这就需要主持人语言功力扎实深厚,逻辑思维敏捷,节目框架意识强,做到既稳重又灵动。要想体现出融媒体在广播中的形象,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也要“融”。

    首先,融入更为符合需要的谈话技巧,例如本文中反复提到的“短平快”,冗长的、循序渐进的谈话类节目已经被受众所摒弃,主持人需要全面“加速”,而这个“速”并非语速的速,而是整体节目碎片化递进的“速”。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前期准备中充分了解受访对象,反复推敲访谈提纲,将整小时的访谈区分为多个时空,每个小时空中的内容既能融会贯通,又能循序渐进,访谈语言要尽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争取做到句句有要点、节节有亮点!

    随着融媒体、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信息传播与接收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专家型、记者型的主持人逐渐占领主持市场。所以,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成为一专多能、杂家类型的主持人应成为每一个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一课。

    对于最新最热的话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解析,主持人要设计自己独特的问候或节目解构的标志性语言,还要具备将节目中相应的权威解释经快速理解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汇再传递出去的能力。比如《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华少的“机关枪”语速、《非常六加一》中李咏的服饰和手势、《我是歌手》总决赛中面对孙楠退赛汪涵即兴的现场评论等都为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将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融入到融媒体当中

    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角色。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获得所有需要的信息,这就是媒体横向和纵向深入我们生活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媒体的影响力可以直接对接到每一个人。

    当只有传统媒体的时候,它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受众心中产生了公信力,甚至是可以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受众始终相信媒体,需要媒体。今天,这个平台在无限地变大变广,我们可以是受众,同样可以是传播者,这就是融媒体时代,也是全媒体时代。那么,真正的媒体人在融媒体环境下就多了一个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人。

    工作中我们会通过传统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展示、传递正能量,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节目内容为受众服务。工作之余,媒体人经营的自媒体平台则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更应该将对于这份职业的坚守和人文道德关怀运用其中,引领融媒体的正能量,尽到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當今,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以及新事物的产生、生存、消失速度如此之快,精益求精的传统媒体如何对抗“短平快”的融媒体成为一大难题。同处一个大平台,既要保持自己的特点,又要衍生出新的生存技能,对于广播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媒体节目制作过程的规范性是有益于融媒体整体发展的,作为广播要融入也要带人。融入现有的媒体环境,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共享资源,寻找传统媒体的新亮点。只有这样,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时间才会检验并留存下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融媒体时代下对主持人外在能力的要求更高、更细、更全面,广播主持人只有不断寻找、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自己的主观引导性,才能适应动态的融媒体的需求。广播主持人更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广播,保护语言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