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陈久林

    摘要: 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像一面镜子, 不仅呈现了不同民族、地区几千年的兴衰,还记录了漫长民族发展进程中文化形成的过程。不论是民族的兴衰史, 还是不同的文化,都对当下的社会发展起着警世作用。相比较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是当前高中阶段历史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070

    核心素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新时期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已被列为首要教育任务。高中历史课需从核心素养出发,探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点,提高当代高中生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但还是不乏沿袭旧理念、旧思想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推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将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退, 最终影响新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推进。

    2.历史教学缺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学习历史能使学生了解人类从无到有的进化过程,了解中华民族上下 5000 年的兴衰,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交替中所经历的风雨,所付出的血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需要通过历史学习来实现代代相传。历史学习的终极目的是铭记过去,总结经验,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目前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与回顾,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以史明鉴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个人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善,但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知识不加以改革创新,依然照本宣科,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生硬、晦涩的知识点, 产生反感、倦怠的心理 。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 倘若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而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这是有违教学初衷的。

    二、核心素养落实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考试压力, 自我学习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以历史课为例,许多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历史学习的意义的状况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的拓展,导致学习的过程异常艰辛。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是背诵知识点,而需要多方面知识相互结合,以突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客观思维的形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促进教育改革的表现 。

    2.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将“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从历史事件与文化中树立具有历史特性的价值观,形成良好品行与高尚德行;因此,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三、核心素养视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突出表现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和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

    1.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历史学习的意义

    核心素养落实到高中历史课堂,就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授课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学生自我学习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授课老师应借鉴历史言论或参考相关书籍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有针对性的授课目标。

    2.改變教学模式,以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首先,应具备时空观念。以时空为坐标,通过“串联” 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将历史知识展示出来。方便学生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实现对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规律的比较与分析。以时间为横轴,以事件为纵轴,对历史事件进行清晰罗列,让学生一目了然。

    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当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大多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模式,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试着去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应着力培养“发现问题” 能力。

    再次,遇到问题不逃避,不害怕,才是教育的本质。高中历史教学是将现有知识汇合,通过学习产生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以主观意识为主,将历史作为客观意识内容来讨论,同时应该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学科教学素养的最佳体现。学生研究相关资料后,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才会明确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如清政府懦弱无能,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将整个国家陷入被动局面。在面对战争时,清政府采取不抵抗态度,导致整个国家遭受外敌欺压。

    最后,挖掘的史料,形成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辨别历史真伪,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与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然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历史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的质量依靠教师的授课方法。针对课堂现存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使积极的课堂气氛贯穿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争取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人格,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体现教育的真正意义与本质。

    参考文献

    [1]石翠红 .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探析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1):97-100.

    [2]李洋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5):57+114.

    [3]许从容,成玉华. 立足核心素养视角扎实推进课题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