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对西方思潮的渗透研究

    江敏

    

    

    

    摘要: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群体性渗透特征比较明显。新媒体时代,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预判各种错误思潮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全面把握当代西方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不遗余力地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创新——要使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接地气、更贴人心;要坚持知识传导、技能传授、人格塑造、行为指导、价值引领高度融合;要重点锻造大学生过硬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素养;要更加重视大学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渗透;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持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新媒体时代高校管理者要特别警惕西方思潮的负面冲击,如果一旦扩展会向着高校精英的心理衍生,并且渗透力、浸染力和影响力会不断扩大,消退的时间比较长。全面把握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传播的特点和趋势,认清它的实质和影响,有利于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策略的针对性。

    一、西方思潮渗透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状况

    (一)改革开放之初西方社会思潮渗透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的西方社会思潮带有强烈政治性和西式文化的色彩,渴求变革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深受熏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思想理论还在各地、各条战线的探索中逐步深入,各种政治思潮空前活跃,在一段时间里,西方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自我实现的哲学观、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等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由此对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方针,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管理,无不具有探索的性质。

    如何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贯彻到育人环节中、引导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当时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任务。

    经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二)世界两极化格局终结之初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西方思潮由表及里的腐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苏联和东欧两座社会主义大厦覆灭倒塌。西方思潮针对社会主義国家和平演变目标更明确,步骤更清晰,直接冲击党的领导制度,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起了高校精英的广泛忧虑。

    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再加上中西方经济实力的悬殊、创新能力的差距、文化价值观的迥异等,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武断性的言论甚嚣尘上,一些怀疑和动摇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在社会上造成思想混乱,有的大学生从思想或行动上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担忧,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疑虑重重。

    这一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党和国家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了解,增强了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各项体制机制的信念和决心。

    (三)二十一世纪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已由二十世纪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之间的较量转化为文化的对话与较量。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以文化人”这一中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化人,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不断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大大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对西方思潮渗透的困境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对高校群体性侵蚀的特征有了新的表现

    新媒体时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内容复杂化、手段隐蔽化、载体多样化,潜伏期加长,对高校群体性侵蚀的特征更加明显。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又有了新的表现。

    与此同时,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的遏制更明确地指向我国改革中体制机制的弊端,社会精英阶层也成为西方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将意识形态作为反华、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工具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追求,始终在找寻契机发起攻击。

    从西方思潮传播路径来看,他们主要通过直接的文化宣传以增加影响力,以文化商品为载体传播西方价值观以增强裹挟力,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幌子增强对西方制度的认同感和崇拜感。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前沿技术使西方思潮出现了传播快、发酵快、窗口期、黄金期短等特点。

    西方思潮破坏了个别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可能成为个别大学生人生舞台和成才轨道上的牵绊。

    新媒体时代,高校抵御西方思潮思潮侵蚀的壁垒需夯筑更牢的任务愈加艰巨。

    (二)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的渗透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诠释和实践,其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赢得了广泛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大学生价值实现的奠基石,是忠诚奉献的信念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牵引。

    自十八世纪以来,现代西方民主国家借力强大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力量,将西方思潮席卷天下。他们树立了若干民主“标杆”,并不择手段打压和排除异己。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秉持自身利益至上的原则热衷于将普世价值披上璀璨的面罩并精心伪装。在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历史中,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迅速攫取世界话语权,把抽象的普世价值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政治工具。

    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照搬西方模式就如同削足适履,最终导致水土不服和国家分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有其诞生和生存的土壤,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

    当前,高校个别大学生中还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弱认同或非认同的现象,引领认同、筑起反侵蚀的意识形态垒壁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三、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渗透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应对策略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需高度警惕西方思潮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要看清西方思潮华丽外衣包装下的刀光剑影和暗礁险滩,要预知预测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后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主动管控、系统管控和科学管控的有机结合,构筑坚实的意识形态防火墙,让大学生免于错误思潮的浸染。

    (一)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更接地气、更贴人心

    新媒体时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是在意识形态战争中主动出击的看家本领。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众化的学习工具、社交工具、娱乐工具、购物工具等。各大社交平台、公众号、论坛、影视剧、新闻媒体等传播的网络社会思潮种类繁多,文化价值取向迥异,思想碰撞激烈。

    由于大学生被动置身于多样社会思潮针锋相对的正向较量中,思想明显过载,方向感逐步缺失,现实的困惑和迷茫不断累积,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和选择困难感明显加大。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可能由积极进取转向消极应对,由乐观向上转向萎靡颓废,甚至价值观也可能受到彻底颠覆。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坚持传播手段、方法、内容、话语体系协同创新,创作短小精悍作品、开展高效的活动,辅以听、说、读、写等手段,充斥到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当中,如展播微视频、微电影;直播微课堂;开展微辩论、微竞赛、微述评;读微经典;了解微历史。内容和话语体系创新主要体现为传播形式和表达的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和生活化,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语言遣词造句。

    此外,高校要掌握西方思潮的传播规律、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人成才的规律,通过不断更新口味、开发新品,让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中主动认知、积极接受和逐渐内化。

    (二)新媒体时代要坚持知识传导、技能传授、人格塑造、行为指导、价值引领高度融合

    高校是现实世界的微缩版,是國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敏感地带,要居安思危负重前行。

    新时代的复兴战略和强国目标要求高校培养的时代新人有广博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有独立的人格和忠诚的信仰,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有深厚的人文视野和综合的科学素养,有不懈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的气魄。

    培育时代新人迫切需要大批“乐为、敢为、有为”的高校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和牢固的理论基底;要探索课程体系向授课体系、价值观体系和育人体系转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引领实践;要坚持不懈增强大学生适应未来、创新发展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要以情感熏陶、知识传授、价值传承为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做到理论内化和实践转化。全体高校教师都要上下联动,要结合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根本特点,将知识传导、技能传授、人格塑造、行为指导、价值引领高度融合要坚持不懈,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育人效果,增强大学生的是非的辨别能力和对错误思潮的警惕性;要协同创新,齐心并力,在培育新人上达成共识,把学生引导到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来。

    (三)新媒体时代要重点锻造大学生过硬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素养

    新媒体时代,西方思潮的影响导致个别大学生过于迷信西方价值观,从而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自信、价值不认同的现象。这些状况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对网络中各种现象和观念的辨识力、筛选力和判断力。

    对此,要高扬社会主义大旗、唱响正气歌,坚决抵制和反对黄、赌、毒、骗,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意识形安全态素养有利于增强复杂环境中的辨识力和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的自觉性。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素养表现为对网络主流形态价值取向的高度赞同、积极传播和努力践行。

    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体现重点监管、实时监控、严厉施教与熏染引导的充分结合;另一方面,要在提升大学生良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素养上不遗余力,让他们成为良好网络意识形态生态的护卫者和净化者。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办学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办学规律的探索没有止境,只有对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的创造性不断进行探索,才能活力长久,不衰不败。这种探索,根本地在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探索,而不在于盲目跟风,唯一时、一事的利益至上。高校应着重于内涵发展,在量力而行、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着重于质的提高。

    评判大学生优劣的标准既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老问题,又是一个尚需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一味地坚持“新壶装老酒”或“旧壶装新酒”恐怕行不通。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社会欢迎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制度形态、文化底蕴、民族特性、环境生态等要素决定了国家之间价值观和道路选择的巨大差异,价值观偏见和文化冲突不会完全消除。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终将实现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但新时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和侵蚀的步伐会永不停息。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成人教育和成才培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的构建,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思潮的甄别力,增强大学生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本领。

    [基金项目:2015年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5SKS028);2017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识培育及实施路径研究》(批准号:2017ZDYY43)]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