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皮影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胡蓉 高婷

    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如今却后继无人,濒临灭绝。产教融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在皮影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皮影戏當前面临的困境、产教融合的地位作用和产教融合视域下皮影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皮影戏的传承提供理论基础,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皮影戏,是一种将兽皮或者纸板剪成的人物,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又被称之为“影子戏”或者“灯影戏”。表演的时候,在白色幕布后面,在打击乐器和弦乐的配合下,艺人们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一种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呈现出浓郁的乡土韵味。皮影戏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但是在表演过程中各个地方的韵味与声腔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在西汉年间出现,唐朝比较流行,清代更是繁盛,元代时期甚至传到了西亚和欧洲。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被誉为中国民间的“活化石”、中国“有声电影的鼻祖”。

    一、皮影戏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皮影精致,制作复杂

    皮影戏表演中用到的皮影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过程复杂,历经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上色、熨烫和拼接这八道工序。皮影制作对产品的精细度要求极高,一个小小的皮影可能就需要一个熟练的皮影加工匠人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制作出来的皮影才会如此精湛。皮影制作是一件劳心费神的辛苦活,需要制作者有耐心和细心,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很多初学者因受不了这枯燥的生活而半途而废。

    (二)队伍老化,后继无人

    后继无人是困扰皮影戏传承的最主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皮影戏市场狭窄,演出收入都不够养活自己,待遇不高,人才吸引力缺乏。“此外,皮影戏表演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皮影艺人认为这是家族流传下来的技艺,不愿将其传给外姓人,使得即便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皮影戏也师从无门,从而导致皮影传承后继无人。”

    (三)资料缺乏,唱腔失传

    “以前皮影艺人多出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皮影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所留的文字资料不多。在唱腔传承方面,很多皮影老艺人并非科班出身,不懂音乐知识和乐谱,时间一长唱腔的传承也就越发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更多新兴的娱乐方式,诸如看去影院观影,去歌厅唱歌,去夜店蹦迪,去网吧打游戏等等,严重地冲击了传统的娱乐方式,比如皮影艺术。皮影戏表演活动大大缩减,基本处于停演状态。

    二、皮影戏人才培养引进产教融合的意义

    目前开设皮影专业的院校有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戏曲职业学院等院校。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单靠这寥寥几所院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广大职业院校共同发挥作用方能奏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十九大报告以及国家领导人、社会舆论多次提及产教融合,表明产教融合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为解决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要之间的重大结构性矛盾,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促使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健全和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因此,皮影戏人才培养引进产教融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皮影戏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因时代的局限性难免会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与企业是双重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出谋划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符合社会主义潮流的皮影文化加以保存和传播,落后迷信的则弃之。对皮影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向中小学生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针对有关的职业院校开设皮影专业,相关的文化事业单位加强与这些职院的工作对接,为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所,解决皮影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增加皮影及相关产业经济附加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的缩影,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当地旅游业结合,能够激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认同和行动趋向。” 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表演艺术,艺术感染力强,乡土气息浓重,区域性明显,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价值。一方面,通过发挥皮影戏的娱乐功能,以旅游业促进皮影戏的保护、传播、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旅游产业化的背景下,与皮影有关的旅游产品形式多样,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增加皮影及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可谓一举两得。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皮影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策略

    传承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同样,皮影戏艺术人才的培养也是皮影戏传承的重中之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让皮影戏进校园、进课堂,让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在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心中萌芽生根。

    (一)开设选修课,培养通识人才

    皮影戏因其表演时的形象生动、灵活多变而备受儿童的喜爱,1984年曾有一位英国教育家说要把中国皮影戏的形式用于家庭教育。“皮影戏拥有着广大的儿童观众,如果我们能把这古老的艺术更好地用于今后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让儿童在娱乐中陶冶高尚的情操,这将使皮影戏焕发青春并有着极其广阔的前途。”基于皮影戏的受众对象是广大儿童,在当今的师范类学校中尤其是学前教育可以适当开设皮影戏选修课,增加师范生的文学素养,以利于其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同时,艺术类院校可以设置皮影戏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剧团、大剧院等相关的文化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交流,深化产教融合。相关的文化事业单位为院校办学提供指导意见,派专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艺术院校则为相关的文化事业单位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皮影戏艺术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二)皮影戏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同时也具有声像并存的特点,其外形特征是中国民间造型艺术的经典,其优美的唱腔也是戏曲艺术中的精华,如果在艺术教育中皮影与数字动画相结合,不仅可以给数字动画带来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推动了对皮影戏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弘扬皮影戏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提高皮影戏从业者的待遇

    从事皮影戏艺术的人之所以不多,主要原因还是待遇不高。民间皮影戏艺人的收入甚微,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来源,致使很多艺人转行。只有提高这一行业的工资待遇,才能留得住人才。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有经验的老艺人,提高皮影戏艺人的待遇。其次,鼓励皮影戏艺人外出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皮影戏艺人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技艺、技巧,促进皮影戏的繁荣与发展。最后,地方相关文化部门应联合起来,向地方财政部门争取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并确保经费配套落实到位。通过专项经费促进皮影戏在人、财、物等方面有坚强的保障,使新皮影戏剧本有融合时代的新的创作、使皮影唱腔设计更加新颖、使演员的排练时间更加充分。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各级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综上所述,只有让已经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者做的舒心、开心,才会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加入这一行业。(作者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社会科淀粉成果评审委员课题——一般自筹课题“湖湘民间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策略重构研究”(项目编号:XSP18YBC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