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鲍亚民

    【主题导语】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是,仅仅凭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名声,不足以撑起文明这面大旗。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人的心灵就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份温暖。是的,只要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这个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选文一】

    文明创建,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练洪洋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文明创建需要把创建工作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相结合,持续优化社会秩序,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提到文明创建,人们便会联想到城市的外貌:街宽楼高、干净整洁的城市的确非常“有面子”,也会给第一次到这座城市来的人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但外貌也只是城市文明的一面,并非全部内涵。事实上,创建文明城市,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前者才是创建最重要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

    城市的里子事关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是美好生活的容器,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多维度的,城市的干净整洁是一个方面,而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治安状况、福利水平等对群众的影响更为深远。只有内外兼修,让城市软硬环境都文明起来,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因此,文明城市创建要着力抓好里子工程。

    文明的里子,可以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创建的内在动力。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是管理者的事,市民群众的配合也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文明创建质量。一项工作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就看这项工作是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文明城市创建的里子工程,从群众生活的难点、痛点、堵点入手改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从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要做到里子文明,任务更艰巨,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决心与智慧,要真正从为民惠民的角度出发,不能因为不在面儿上,就放松要求。

    从面子到里子的文明,是一次质的跃升,是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志,需要上下同心、同向同行,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往高处攀、往深处走。

    (选自广州文明网,2018年12月25日)【解 读】

    作者以文明创建一事,明确提出了“里子比面子更重要”的观点,为了阐述自己的这一观点,作者指出“外貌也只是城市文明的一面,并非全部内涵”“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就是作者说的“里子”,接着就此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选文二】

    文明有礼是一种互敬

    卢 文

    郑州公交车司机张鸿庆看到一位女士边打电话边穿越斑马线,便停车礼让。女士迅速过马路后,回身给司机鞠了一个90度的躬。(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心生暖意。很多网友在跟帖评论中都给出了大大的赞:“为司机张鸿庆礼让点赞,为女士知礼感恩点赞。”“司机礼让,女士鞠躬,文明之风,始于足下。”这样的文明礼让、互敬互爱之举,自然会碰撞出人与人之间最美的火花。

    与此同时,笔者又想起了前几日在媒体上报道的另一则新闻:司机小韩驾车在斑马线过马路的时候,礼让了3名女子。但是对方示意让他先走,可是等小韩起步之后,却遭到了3名女子的戏弄。同样的礼让,收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回应。在这则新闻下的网友跟帖留言中,布满了对3名女子的批评和指责:“礼让行人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让你恶作剧的。”“你恶搞的样子真丑。”

    这样的两则新闻,似乎也给我们提了醒。我们在积极倡导文明礼让的同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单方面的主动自觉,而忽视了“相互”的重要性。构建文明社会、倡导文明礼仪,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单方向的文明给予并不能形成真正的文明,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

    文明体现为一种相互的尊重。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别人将友好和善意给予你,作为一种礼貌的回应,也作为一種感恩的美德,你都应以礼回之。只有在这样的互动和交往中,文明和谐的关系才得以建立,崇德向善的风气才得以形成。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礼尚往来”,这是作为有德之人的一种最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

    再来看上述新闻中戏耍礼让司机的行为,为何遭到了网友们一致的批判和鄙夷?这说明,当前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已经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理念和行为已蔚然成风。任何一种异样的不文明行为,在主流的文明大众眼中,都会被无限量地放大出来。不是大众变得挑剔,喜欢挑刺,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任何一种与此相违背的言行都显得格格不入,遭到舆论的冷遇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舆论的指责和批评并不是为了一味地追责和排挤,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那些拿文明“开涮”的人,能够心有所敬、行有所止,不要将别人给予你的尊重和礼让视为玩物。只有学会自重和互敬,才能得到他人的礼遇和社会的关爱。

    (选自武汉文明网,2018年12月20日)【解 读】

    文章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报道为立意的切入点,以“文明有礼是一种互敬”为论题,选点精准而切口小,便于集中笔墨,将观点说透。作者围绕论题展开论述,并就“我们在积极倡导文明礼让的同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单方面的主动自觉,而忽视了‘相互的重要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章就事论事,针对性强,论据充分,可信度极高。【选文三】

    拍摄美景 请把文明放进行囊

    刘兆春

    不少人喜欢摄影。摄影分为抓拍、摆拍。抓拍发挥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摆拍则是通过一些措施摆出摄影者想要的造型。适当摆拍未尝不可,但摆拍也有边界,不能为了拍到想要的美景就不顾他人。就像拍鸟的这些人,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甚至把树枝锯掉,与道德文明背道而驰,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应当及时制止。

    公园是鸟儿栖息的地方。摄影者拍鸟,应当不打扰鸟儿的正常生活。鸟儿有自己的作息规律,什么时候飞翔、什么时候饮食,应当由鸟儿自己控制。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鸟兒在惊吓中飞起,就算飞起来,姿态也没有自然飞翔那样优美。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很有可能会砸伤鸟类。有的鸟类是国家保护动物,一旦砸伤到这类鸟类,当事者就涉嫌违反相关法律,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摄影者应当遵循真实原则。摄影者摆拍是有边界的,不能为了达到摆拍效果干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违背了鸟儿的意愿,并没有拍摄到鸟儿飞翔时的自然美。为了得到拍鸟的最佳角度竟把树枝锯掉,直接影响鸟儿的生存环境。当人们知道拍摄者的行为时,就算看到很美的鸟儿飞翔的照片,也会多些疑问。这样的照片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如果是自然拍摄,自会佩服拍摄者的功力。如果是非自然拍摄,就会鄙视拍摄者的行径。

    对于摄影者打扰鸟类的行为,公园要加强管理。公园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的行为明令禁止,对破坏公园环境的行为明令禁止。有了相应的制度,还要加强执行。尽管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把树枝锯掉属于细枝末节,可能未违反相应的法律,尚未达到由法律制裁的高度,但公园可建立游客黑名单制度。公园要派出相应人员进行巡查,发现用矿泉水瓶和石头扔鸟、把树枝锯掉的人,要立刻进行制止。如果其死不悔改,要将其纳入黑名单。

    广大拍摄者道德文明素养较高,更应该加强自律。试想,如果惊吓了鸟儿、破坏了鸟儿的生存环境,后续的摄影者还能拍摄到想要的美景吗?大家都想拍摄到自己需要的美景,拍摄者不能光顾着自己,不顾后来者。摄影者要在提升抓拍技巧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摆拍上动歪脑筋。冲击道德文明底线的行为,终究是让人不齿的。过多的打扰会影响鸟儿的生活,如果有一天鸟儿从这里飞走了,拍摄者就再也无法在这个地方拍摄到想要的美景了。

    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拍摄美景时都要把文明放进行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让文明摄影成为风尚!

    (选自红网,2018年12月11日)【解 读】

    文章以户外摄影时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窥出背后的真相,析事明理,对其深层次原因的剖析,颇有见地,增强了文章的现实说服力。文章在剖析真相时,先提出“摄影者应当遵循真实原则”,再指出“公园要加强管理”“广大拍摄者道德文明素养较高,更应该加强自律”,这样层层深入,抽丝剥笋,既使文章思路严谨,又体现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

    [作者通联:安徽歙县徽城镇新洲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