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护老者社会支持研究

    沈雨欣 颜岳岑 周瑶 沈晨

    关键词 护老者 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 需求视角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需求视角下护老者社会支持研究”(湘教通〔2017〕205号,项目编号:912)成果。项目指导教师:欧阳林舟。

    作者简介:沈雨欣、颜岳岑、周瑶、沈晨,湖南女子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05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养老问题凸显,机构养老成为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要求的老人与养老服务人员3:1的比例计,我国当前需要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大约在1000万人。老人照护所需的劳动力短缺日益严峻。与国际上重视社会养老、社会养老观念新、养老体系较为完善、对护老者的素质和工作生活方面考虑全面、重视护老者的社会支持配套等情况相比,我国的护老者支持还相当落后,更谈不上全面考虑护老者的需求。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我们组织申报了本次调查,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及需求视角来探索护老者社会支持需求。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选取研究地区时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长沙、株洲、岳阳、衡阳四个市区的8所养老服务机构为调查范围,涵盖公立、私立养老院各5所、3所,对象选取上,采取自愿的方式,有300名在职护老者参与到本次调查中。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达到79%。问卷调查开展过程中,我们重点访谈了5位调查对象(下文编号为A、B、C、D、E),分别在株洲、岳阳和衡阳的养老机构从事护老工作。二、调查结果

    (一)养老机构工作、福利状况不容乐观

    以接受调查的8家养老机构为代表,湖南养老机构忽视员工福利保障,工资给付与工作任务不成正比。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工作任务繁重。67%的护老者照顾老人数量在6-10位,而98%的护老者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机构工资较低,福利待遇落实不够,58%的护老者工资集中在2000-3000元,有39%的护老者工资低于2000元;有51%的护老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购买保险,公司购买保险者仅占39%;只有31%的护工反映享受过单位旅游福利,而接受过团体辅导等情感服务者只有5%。

    工作模式上,护老行业工作模式使护老者的休息时间形同虚设,生活状态取决于被受护理老人的状态。一些机构采用夫妻二人轮班制。访谈对象A和E都是和丈夫一起在机构工作,采用夫妻二人12小时轮班制,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而B向我们透露除了年假外仅有两天月假,一般只要不是家里有事就不会回去,每日休息时间完全取决于老人的状态。C向我们反映,机构人员安排不合理,分到状况良好的老人自己的处境就会好很多。

    (二)护老者结构单一,从业意愿较低

    在我们抽样调查对象中,护老者年龄普遍偏高,82%的员工年龄在45岁以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占到样本人数的9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比91%;他们多来自外地或周边农村;他们的工作年限较长,56%的护老者工作年限超过5年,32%的护工因年龄限制留下来继续从事服务。护工C认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从事其他职业,护工D认为做护理比回农村做农活要好,至少不用儿女养活。因此,护老者因年龄、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缺乏其他生活技能等限制而被迫从事护老工作。而乐意继续从事护老工作的护老者,实则也只是在从事护老行业和回家干农活儿之间择其优。

    (三)护老者工作感受及生活状况较差

    大多数护老者认为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有“工作时间太长”、“与老人相处、交流较为困难”以及“照顾老人承担责任大”。60%的护工生活娱乐时间小于4小时,39%的护工完全没有娱乐时间。在他们工作压力过大时55%的人会主要会选择休息(睡觉、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来放松;还有37%的人反映没有时间放松。在放松时间很少的情况下,64%的护工会偶尔出现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大以及精神紧张状况,28%的护工这种状态经常出现。深入调查发现,74%的护老者表示慢慢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但是完全接受的人仅占7%,更多的护老者是无奈忍受,占50%。

    (四)护老者获得社会支持有限

    护老者对于改变现状缺乏期盼与思考,对外界的帮助并不抱希望。调查对象中有54%的护老者反映没有获得他人帮助,38%的护老者表示获得了家人或同行的帮助。对象B认为政府和志愿者都只会为受服老人提供支持,而D并不相信可以得到外界帮助。此外,46%的护老者希望有志愿团体分担工作,而42%的护老者对此持无所谓态度。经调查员介绍、解释后,57%的护老者希望得到喘息服务,39%的护老者希望得到护理技能培训,30%的护老者希望获得支持,23%的人希望得到家庭辅导,还有19%的人则表示“没有时间参加有关支持或者帮助性活动。也有大多数护老者表示受年龄限制不愿意接受培训。三、分析与讨论

    (一)主要存在问题

    1.护老者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护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对从业者的体能有较高要求。湖南养老机构的护老者,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衡,文化水平偏低,且较多来自周边农村,持證上岗的护老者寥寥无几。当前从事护老工作者中高龄女性居多,她们很难在高强度的护老工作下提供高质量服务,因此护老者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不单让老人无法得到高质量服务,也让护老者面临更大的工作困难。

    2.护老工作强度与工资待遇不对等

    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导致每个护老者的工作量都大大加重,责任与压力也不断叠加。大多数养老机构护老者工作模式即护工“一对多”、全天候照顾。由于照顾对象的特殊性,护工的工作与生活无法分割,生活状态完全被老人的状态所左右。一些机构采用了“夫妻同院”照顾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工生活问题,但是夫妻分担并不能减少护老者繁重的工作量。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护老者获得相应的工资福利保障,他们工资低,大多数没有参加保险,没有参加过员工旅游和专业社工团体辅导。这样的现状无疑加重了护老者的生存压力。

    3.护老者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大工作强度、娱休息时间少、获得的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护老者心理亚健康状态。在高强度的护理模式下,护老者的工作生活与受服老人生活紧密连结,时刻处于担心忧虑之中,大多数护老者会存在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的状况。护老者受文化、年龄的限制,大多是被动从业,不得不忍受工作的繁重。而关于自身素质的提升、福利待遇的争取、接受社会支持等改变生存现状的方式上却缺乏意识。

    4.护老者可获得的社会支持有限

    受访者中只有少数护老者获得过他人的帮助,且这些帮助主要来源于家人和朋友,他们通过自发性的沟通交流来缓解工作压力,但这种自发性的情绪疏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护老者缺乏专业性的帮扶、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除了情绪、压力的疏导外,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人身安全的保障,福利待遇的提升,工作模式的改善,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社会广泛认可的获得等方面,都需要得到重视与支持。

    (二)护老者社会支持需求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据此分析,护老者群体存在如下的社会支持需求:

    1.工作模式的改善、福利待遇的提升

    满足护老者睡眠、用餐、住宿等基本的生理需求。科学证实,人体长期劳累和疲乏而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加速器官的衰老过程,导致体质下降,甚至疾病缠身。为此,科学家主张在身体尚未感到疲乏时就休息 。护老者在高强度工作模式下,生活工作无法明确分离,机构安排的休息时间如同虚设,适当的休息无法得到满足。护老者还需时刻考虑老人的情况,从容用餐;在便于照顾老人的情况下设置独立的住所;适当安排休假,提供与亲人、配偶共聚的时间与机会。

    而安全上的需要是人类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和家庭安全的需求。机构应该为护老者购买保险,保障护老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使护老者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得到放松。

    2.提供情绪疏导,改善与老人关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情绪疏导,提高职工情绪疏导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大大减少不良情绪带来的负性影响,使职工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单位和职工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推动单位的平稳快速发展。高压工作很容易让人产生情绪问题,护老者群体文化层次较低,自身无法排解情绪,甚至无法意识到情绪问题而携带情绪工作,与老人及家属产生矛盾。通过加强对护老者的情绪疏导,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缓和护老者与老人及其家属的关系。护老者在护老团队中属于较低层次,受制于上级的管理,当护老者与管理层面的人员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时,护老者要承受高压工作和团队成员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管理者的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在工作中集中表现为对管理者的不满,与同事因琐事发生争执。因此养老机构应该提供情感疏导、团队建设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机构管理者与护老者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3.获得社会、老人及其家属的认可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成为了和医护人员身份所相似的专业临床护理人员,这样一种身份是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和理解的,护工也会因为这种新的地位与身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并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并造福于医疗卫生事业 ”。护老者是照顾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工作感受与护老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护老行业得到认可,可以让更多人接受护老者身份,从而大胆投入到护老行业中来,让护老者群体的素质有所提高,同时身为护老者的人员也会获得自信,积极地为行业贡献自身价值。

    4.自我关注、自我发展及社会认同感的提升

    “透过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分类理论,社会认同提供给人们一种群体成员感知、态度和行为效果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我在群体方面的考虑越多,他对群体的认同感越强,他的态度和行为受群体成员资格的控制程度越高” 。护老者有提升职业技能、职业发展、获得帮助的需要,他们也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认同,他们有自我群体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护老行业人力资源缺乏的一个根本。

    注释:

    肖祥云.健康的金钥匙——主动休息[J].科技与企业,1998:2.

    张时駿.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西安市医隐护工生奋化况分折[D].西安:西北大学,2016:57.

    蔡静,冯文艳.义工社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3,3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