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水城”春潮涌

    中共魏县县委办公室供稿

    魏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冀豫两省交界,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561个行政村,人口86万,是河北省第三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县财政收入1.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89万元。省委、省政府做出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后,魏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突出魏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和邯郸东部生态水网建设重点县的特色,依托县城周围成方连片的20万亩梨园和丰富的生态水系优势,聘请专家,修编了《2008年-2020年魏县城市总体规划》。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2.66亿元,以城建“66226工程”和“五河一湾、五湖一源”、36个景观桥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梨乡水城”建设。努力把魏县建成“碧水绕龙城、城在梨园中”,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宜居宜看、宜赏宜游、魅力彰显的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从2008年7月3日全县召开动员大会到7月16日,县城226户的拆迁任务和地面附着物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全县拆迁面积20万平方米,随后从拆迁转入建设阶段。5个月时间,完成投资3.2亿元,新建长安大道等县城街道12条、20公里,建设兴源河沿线等3条共28公里的环县城生态观光路;改造县城开元路东段等4条街道,启动实施了4个各具特色的进出城口建设和城区内育才街仿古步行小吃街、洹秦巷办公文化用品街建设工程。在圆满实现2008年“当年拆迁当年建,当年工程当年完”的基础上,12月份又马不停蹄地开工建设“两河一湾、两湖一源”,掀起了“梨乡水城”第二个建设高潮,新增县城水面1000余亩。同时,投资1980万元,对全县各乡镇和56个县直单位机关大院进行了全面改造。“梨乡水城”建设活动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全县不但没有出现一户干部群众顶着不配合拆迁,没有一户因拆迁而上访,通过狠抓“梨乡水城”建设,不但城容城貌焕然一新,促进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全县整体工作的开展。对魏县建设“梨乡水城”工作的做法,2008年9月2日,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该县情况可让媒体予以正面报道”;市委书记崔江水,市长郭大建,市人大主任史增海,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贾永信,市委常委、副市长冯连生等市领导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人民网、新华网、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河北日报、邯郸日报、邯郸电视台、邯郸电台等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10月22日,邯郸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调度会在魏县召开,魏县介绍了经验。12月12日,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同志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委书记代表,参加了根据省委书记张云川、秘书长景春华批示精神召开的河北科学发展论坛(第六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专家论证会,并作了重点发言,尔后,河北日报进行了刊登。2009年2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严以新,在国家水利部、省人大、省水利厅、市人大、市政府有关人员陪同下,到魏县调研,对“梨乡水城”建设予以高度评价。

    魏县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能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精神,善于抢抓机遇,敢于谋事干事是搞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魏县社情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影响全国的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形势一度比较严竣。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一直是魏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不敢懈怠的工作。2008年5月,魏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原县长齐景海同志任县委书记。齐景海同志在县情调研中感到,魏县城镇化率低,县城功能不全,承载能力差,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也严重制约了发展。省委做出的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给魏县改善县城落后面貌,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是,在全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中却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思想倾向,认为面对2008年奥运安保这一突出的政治任务和魏县县情特殊、社情复杂、有太多的“前车之鉴”的实际,目前不适宜大刀阔斧地搞城建,动作大了,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矛盾,引发不稳定,弄不好要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齐景海同志认为:这种思想要不得:没有思想上的大统一,就很难做到省委三年大变样战略部署在魏县的坚决贯彻落实。为此,齐景海任县委书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县四套班子会议的主题就是“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怎么看、怎么干”,在县四套班子形成共识:就稳定而抓稳定,早晚会不稳定,因担心出事而不干事,早晚会出大事。对于不干事或干不成事的班子,群众是不认可的。也只有干事了,把干部群众的精力引导到了干事创业的实践上来,用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改善了干部群众的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消化不稳定因素,减少“无事生非”的成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定。省委、省政府以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做出了在全省开展城镇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战略部署,给全省上下大搞城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错失这一机遇就会给县域经济发展留下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就是失职乃至犯罪。在这方面,不能有丝毫的迟疑观望,必须把思想迅速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奥运安保措施的同时,在全县大力度、大动作地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随后,魏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城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专程赴石家庄观摩城镇拆迁建设,现场感受省会大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浓厚氛围。回到魏县后,又对比观摩魏县的县城建设,在强烈的对比中,让魏县的各级干部感受到大搞城镇建设正当其时。县人大、县政协、县老干部局、魏城镇街道办事处还分头召开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县城居民代表参加的四个座谈会,谈发展、议城建,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2008年6月27日召开了县委八届,四次全委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建设列为魏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全县之力狠抓的“四大建设”之首,审议通过了《关于魏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此,确立了投资12.66亿元实施以城建“66226工程”和“五河一湾、五湖一源”、36个景观桥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梨乡水城”建设,努力打造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城建“66226”是路网工程,主要内容是:“六纵通北环”(魏都大街、梨乡大街等6条街道北延至北环路),“六横达西环”(魏州路、洹水大道等6条街道西延到西环路),“建好两环城”(开挖建设环县城河渠,建好一圈环城水带,沿环城水带建成一圈环城生态观光路),“新建拓宽两干线”(新建大广高速公路魏县连接线,拓宽宁魏线县城至蔡小庄段和北环路至民有总干渠段),“扮靓六个口”(打造扮靓

    邯大公路、定魏公路、魏峰公路、大广高速等6个出入县城的交通干线路口)。全部建成后,县城规划面积由13.7平方公里扩展到38平方公里,人口由14万人增加到26万人。“五河一湾、五湖一源、36个景观桥”是水网工程,即规划建设民有河、长安河、兴源河、益民河、玉泉河、漳河湾,民有湖、长安湖、兴源湖、玉泉湖、景观湖、勤政源和36个景观桥,建成后,县城生态水面达到3200亩。7月3日,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动员大会,“梨乡水城”建设工作在魏县全面展开。

    时刻注意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成为城建的最大受益者和踊跃参与者是搞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内在动力。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活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在工作推进中,魏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维护群众利益做为城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成为城建的最大受益者,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通过算帐对比的办法,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重点进行了“三看三比三激发”,即:看“梨乡水城”建设的美好蓝图,对比县城脏乱差的现状,激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看建成“梨乡水城”后的土地、房产的迅速增值,对比抱着金碗受穷的现状,激发群众思富求进的积极性:看建成“梨乡水城”后对扩大开放、加快县域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对比现在县城缺乏吸引力、外商不愿投资的现状,激发群众加快魏县发展,共建美好魏县的积极性。二是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律法规,参照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规定的标准,制定了《魏县道路冲占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规定》,无论拆迁补偿,还是拆迁户安置,均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大限度照顾拆迁户和村集体的利益。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任务的,对全冲户奖励总补偿金额的25%,对半冲户奖励10%。三是对拆迁户在拆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为解决拆迁户人手紧张问题,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出人出车帮助拆迁,累计安排机关干部2100余人次,车辆280余台次。为帮助群众清运建筑垃圾,安排数十辆大卡车和铲车,昼夜不停清运建筑垃圾。四是及时兑付,妥善安置群众生活。拆迁工作完成后,县及时将拆迁户的拆迁补偿情况进行公示,以公开促公正。县财政将拆迁补偿资金及时拨付到有关单位,给群众兑付。对因拆迁影响商户正常经营的,由县里发放补助款。由于充分保护了群众利益,城建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拆迁阶段,许多县城街道出现了评估一搞完,就立马开始拆迁,两、三天时间一条街道就全部拆迁完毕的动人情景。

    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开放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是搞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重要条件。

    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一个财政拮据、入不敷出的国家级贫困县,单纯依靠有限的县财政资金支撑城市建设,无疑是杯水车薪。为破解资金难题,魏县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健全完善市场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了城建资金投入。一是利用招商引资,解决城中村改造难题。通过采取对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的办法,引进资质开发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具体改造过程中,政府只提供改造的相关法规、政策依据,开发商负责村庄拆迁户补偿、安置、回迁和城中村改造的房屋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目前城中村改造项目魏城镇皇小庄村、三田村正在按照该办法稳步实施。二是把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解决路网和水网建设难题。紧紧抓住上级关于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交通干线道路翻修改建项目进行资金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争跑力度,推进县城道路和环城水网、路网建设,如,争取资金7480万元,完成了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北环路建设工程;争取资金240万元,正在建设环县城生态旅游观光路:还争取到了大(庆)广(州)高速连接线项目,近期开工建设。同时,正在积极争取定魏线拓宽和绕城段项目。三是利用社会资金,解决商业区建设难题。充分发挥城区内商业价值较高地段、街巷的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对繁华地段进行开发建设。县城育才街南段全长210米,规划临街门面房60间,通过开发建设,实现社会融资1300多万元。洹秦巷全长405米,规划临街门面房110间,通过开发建设,实现社会融资1900多万元。两条街道的建设改造,县政府不但没有投入一分钱,而且节余了部分资金。四是利用拍卖闲置土地,聚集财政资金。组建了魏县梨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县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开展资产处置、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房地产合作开发等经营活动,盘活闲置存量国有资产。如公开拍卖县城洪源小区西侧、北侧闲置土地,县一中北侧闲置土地,收益资金用于县城建设。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城建和在外经商成功人士捐资搞建设。五是利用“TOT”模式,搞好城建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开门引资,采用“TOT”(转让-运营-转让)投资模式进行经营。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拟由投资商出资,经营25年后,污水处理厂收归县政府。

    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建立聚力机制是搞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重要保证。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确保取得预期成效,魏县从强化组织、健全机制入手,凝聚各方面合力,全力以赴抓落实,推动城建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运行。一是成立了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齐景海任政委,政府县长殷立君任指挥长,13名县级干部任副指挥长,建设、规划、环保、财政等30多个部门和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抽调有关单位8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规划组、施工组、拆迁安置组、法制组、督导组、验收组等12个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指挥部办公室所有人员集中办公,统一食宿,以战时工作纪律和生活状态开展工作。二是实行重点工程分包责任制。明确14名县级干部分包街道和河湖,包拆迁、包建设,一包到底,明确13个县直单位为牵头部门、50多个县直单位为承办单位。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对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阶段进行考核,年底对承担任务的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专项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坚持在城镇三年大变样中考验干部、转变作风。要求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对干部职工在创建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关注和记帐。同时,狠抓作风转变,2008年,相继开展了“树正气、刹歪风、凝心聚力抓落实”活动、“履职尽责、勤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全面实行“213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分包“四大建设”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组织领导和督导协调作用,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在“四大建设”的实践中锻炼了干部队伍,促进了作风大转变。进入2009年,又开展了集中义务劳动、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等活动,在全县大力弘扬“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实事、干好事”的“六干”工作作风,大树“一不怕累、二不怕苦、三不怕难、四不怕得罪人”的新风正气。以此切入,拉开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序幕。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县级领导协同作战,靠前指挥,现场办公,显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牵头部门和承办单位领导干部敢于负责,勇挑重担,主动下沉到一线,事无巨细抓落实。广大基层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拆迁,积极主动做好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奔波在一线,奋战在前沿。各级干部经受了考验,锤炼了作风,全县上下士气高涨,迸发出了空前的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