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从“公理”到“现实”有多远

    王銮美

    【摘要】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只有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中心和起点,给儿童创造适宜的生态教育环境,把自主权交给儿童,才能真正做到儿童立场。本文从儿童立场思想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儿童立场思想的概念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儿童立场思想转化为现实实践的途径,以期能为儿童立场思想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态教育;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87-02

    Children's Position:How Far is it from"Axion"to"Reality"?

    (Dongying City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China)WANG Luanmei

    【Abstract】The core of children's position is to discover and guide children.Only when children are regarded as the centerand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an appropriate ecolog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created for children,and autonomy is given to children,can children's position be truly achieved.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tand‐point thinking,analyzes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standpoint thought an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and pro‐poses ways to transform childrens standpoint thought into practic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in the hope that it can help children standpoint thinking Practice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Keywords】Children's position;Ecological education;Theory;Practice

    一、儿童立场思想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大力提倡“儿童立场”,认为“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实际上,早在“儿童立场”这个概念提出之前,符合儿童立场的教育行为就已现实地发生着。从卢梭、杜威到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都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中心和起点,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实践。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对生命主体性价值的普遍认可、肯定和追求,“儿童立场”已经成为教育界一条不言自明的公理。

    教育应当是“理论+实践”的智慧,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实践。理论是实践的“眼睛”,缺乏理論的引领和照耀,实践可能会陷入盲目或平庸。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宏大论述和逻辑推演层面,而应该付诸真实的、智慧的行动。坚持“儿童立场”,除了注重“儿童立场”的重要性和正当性,我们更需要怀揣一颗纯粹、纯洁、纯净的心灵,真诚地把“儿童立场”落实到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中,具体到每一个充满活力的儿童身上。是否真正地践行“儿童立场”,不是靠我们自身的标榜去说明,而是由儿童的生命样态去证明。

    二、儿童立场转化为现实实践的途径

    有人认为,关键靠教师的教育智慧。诚然,教师和儿童朝夕相处,互动广泛,如果教师不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不能深切体察儿童的心境,那么“儿童立场”必然沦为一句空话。但问题在于,无论我们如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也永远不能保证每一个教师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是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境中动态发生,教师和儿童也每日都在成长变化,在如此复杂的动态教育网络中,一个教师要完全做到“换位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虽然教师在践行“儿童立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把希望放到教师身上。即使就发挥教师的作用而言,也要讲究策略方法,教师要学会适当“退场”,管住自己的嘴和手,有意识地把舞台交给儿童,让他们成为舞台的真正主人。

    也有人认为,关键靠课程的规范。如果幼儿园基于儿童立场,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出规范标准的优质课程,那么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即使水平一般,但只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操作,课程效果也是相对较好的。这种依靠统一课程而非个体教师的做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个别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缺陷。但问题在于,课程并非外在于教师而客观存在的静态文本,课程实施也并非教师忠实地传授设计者意图的过程。实际上,教师以及儿童本身就是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生成者,师生是以课程开发实践者的身份进入课程,完成文本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所以,践行“儿童立场”,完全把希望寄托在文本课程身上,也是对课程内涵理解不深的表现。

    那么,究竟如何践行“儿童立场”,真正让儿童生命在场并充分展现和生长其主体性呢?践行儿童立场,最重要的是为儿童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舞台”,并把这个“舞台”交给儿童。我们把这个舞台搭建好,交到儿童手中,儿童自己就会生成无限的可能性,自己就会成为大千世界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要退后一步,作为研究者去观察,作为指导者去顺势点拨。教师的干涉和限制少了,儿童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多了。

    那么,这个“舞台”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适宜的生态教育环境。这个生态教育环境,不是教师、课程、环境等单一教育要素的支撑,而是统整校园环境、显性隐性课程、人际关系等各种教育要素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儿童是一粒种子,那么这个生态环境就是适宜的阳光、空气、水分等要素的集合和融合。当我们把“环境”创设得适宜适性,播下一粒种子,不用管它,它就会自然自由地健康生长。在生态教育环境中,儿童与环境自动产生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使校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动人场景。

    当我们从生态教育环境的角度切入和践行“儿童立场”,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依靠单一教育要素的思维方式,真正树立系统、整体的教育观念,让教育成为系统、开放、动态的生命场,让教育的一切要素都在这个大场中融合生长,体现教育的价值,展现教育的风采。这个生命场一定是多要素融合、具体细微、自由开放、大度包容的,能够与生命对话交流的。置身其中,生命自然而然地受到鼓舞,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与能量的涌动。在这个生命场中,一棵树、一朵花,一个人、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片安慰,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都是心灵的映射和投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抵达这样的教育本质,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能够解放生命、鼓舞生命的生命场或者说生态教育环境,让生命与环境之间自由对话、充分交流。

    近年来,我们幼儿园深入践行“生态健康教育”,努力用“生态教育”达成“生态健康”,其核心要义就是为全体儿童创造适宜、适性的生态教育环境,出版了《生态健康教育—基于生态视角的园本实践与研究》等著作7本,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各种殊荣,其中课程资源《我的游戏我做主》入选2015年山东省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资源,供全省近3万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远程学习;办园特色经验分别在全国幼儿园游戏教学专题研讨会等会议上交流推广;培育很多优秀人才,培育了10000余名快乐儿童,1000余名幼儿荣获齐鲁新苗、校园之星等荣誉。我想,这就是持续实施生态健康教育的结果,教师和幼儿在适性适宜的环境里自主生长,开花结果。

    可以说,幼儿园近年来大力开发实施的自主游戏课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忽然兴起的,而是以生态健康教育为基本支撑,围绕生态健康教育践行的一个有机支脉。本质上,自主游戏课程是生态教育环境创设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属于生态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难能可贵的是,在开发实施自主游戏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特别强调“游戏精神”,关注的是儿童的主体性是否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解放和释放,而非游戏主题、游戏流程、游戏角色等形式化、程式化的东西。游戏的过程,就像孩子们的一次旅行,在总体的框架内,具体的线路、细节和风景要靠他们自己去发现、去丰富,孩子的奇思妙想、愉悦体验要靠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创生。在这种课程的浸润下,儿童实现了自主自发的生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三、结语

    “儿童立场”:从“公理”到“现实”有多远?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给出的答案是:当我们放弃了口号式的“公理”呐喊,全心全力地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的时候,自然就在现实意义上把儿童放到了教育的正中央,此时儿童自己就是自己的立场,无须成人代言。

    参考文献:

    [1]朱慧.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

    [2]桑毅.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薛妙荣.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神州,2013(17).

    [4]王丽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2(16).

    [5]李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3).

    [6]刘枫.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28).

    (责 编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