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教育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王淑华

    摘要: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有适宜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本文从哲学的高度辨证地提出了高校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观点。这个环境需要各方面协调、共同努力营造才能实现。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校园创新环境建设的措施建议,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创新;教育环境;创新人才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网络、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最宝贵的财富在于创新人才。学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面对网络与教育紧密相关的信息教育时代,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呢?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能激发展创新潜能的环境。[1] (P.21-23)目前,学校和社会都为学生创设了适宜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环境,充分发挥出网络在信息传播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

    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大力加强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创新环境,才能真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推进创新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在网络时代除了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对学生进行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培养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到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温度,鸡蛋永远不可能变为鸡子。可见在内因一定的情况下外因起着决定的作用。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还在学校,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网络信息已非常普及,校园基础网络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试验也在逐步向多元化拓展。这一切都为学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需求、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创新环境,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领导不但要在硬件设施上投资,建设良好的网络创新教育环境,更要定出目标,积极倡导,拿出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创新软环境。[2] (P. 23)

    二、创新环境发展必不可少的是组织环境的建设

    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组织机构,而是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除了学校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外,团委、学生会要密切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兴趣小组、创新小组,展开丰富的活动。

    三、课堂创新教学是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平台,创新教学离不开教材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媒体。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出版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教学大环境的发展不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电子教材到网络教材应有尽有。同时,各学校还依据自身特点开发新的创新教材。高校编写出大量的结合自己特色的创新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甚至可以自报选修课程、自主进行课题探索、研究。中小学也开始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创新教材。多以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体验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

    四、建设创新环境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一)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在网上设立创新主页。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网络的“第一生产力” 作用,是创新环境建设的首要条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参与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武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这些能力在网络时代是学生创新的基础能力,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成立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创造力的源泉。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多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由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达尔文对生物学的兴趣,写出了《物种起源》;爱迪生痴迷发明,而获得了二千多项专利;丁肇中对物理学有兴趣,而获得诺贝尔奖。——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兴趣小组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同时,适时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小制作、创新电视大奖赛、电脑建模、设计大赛、联网创造、网络远程创新大赛等等,是使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的强大杠杆;

    (三)根据个人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创新活动,并受到教师更多的直接指导。同时,设立必要的“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验基地”。参与教学实习与社会实线活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美国阿克隆大学董事会杰出教授、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程正迪教授认为:“要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建立竞争机制和考评制度,确保教授队伍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开展创新教育,关键要培养懂得创新教育、有创新能力的教师。[3] (P. 52)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先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教师。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落实已有的创新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能够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去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因此,加速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也是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校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好,学校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大、中、小学对创新人才要求的目标不同,创新环境的创设也应有所区别。高等教育阶段要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氛围。高校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的夙愿,实现伟大的复兴,再度辉煌。

    参考文献:

    [1]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中国教育 研究,2008.

    [2]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 育与职业,2009.

    [3]柳茂,王铁军,杨大龙.构建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 才[J].科教前沿,2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