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寺院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要素浅析

    付彤 白胤

    [摘要]建筑现象学理论中强调的知觉体验与中国寺院园林建筑当中所强调的“建筑意”有相合之处,本文对中国寺院建筑中的知觉体验要素进行分析,以此发掘中国寺院建筑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知觉现象学;知觉体验;寺院建筑;草堂寺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9) 04 - 0057 - 01

    1 知觉现象学理论概述

    现象学原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研究外观,表象,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梅洛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知觉是构成知识的最基本层次,强调身体知觉体验的重要性,将身体带入知觉现象学的研究之中。

    体验是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认知和构造世界的活动。人类体验建筑、空间和场所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知觉来进行的。本文将以知觉现象学理论为基础,以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寺院建筑当中的知觉体验要素进行分析探讨。

    2寺院建筑中的知觉体验研究——以草堂寺为例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鄂邑区圭峰山北麓,始建于东晋,现存寺院为建国后重建。下文将从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与味觉体验,触觉体验等多方面探讨草堂寺的知觉体验。

    2.1视觉体验

    视觉体验效果是各种感官体验效果中最为强烈的。寺院建筑的视觉体验主要可分为三部分,光影、色彩以及材质。

    草堂寺的建筑形制与我国传统寺院建筑基本一致,由我国传统建筑演变而来。寺内主体建筑立面有临空檐廊,檐廊采用柱子支撑,光线从柱子之间进入建筑空间,而被柱子所遮挡的地方形成阴影,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明暗关系,光线充足时,会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除此之外,寺院建筑的光影效果还可以通过门窗侧光表现出来。草堂寺主体建筑的门窗雕刻图案较为精致,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氛围,光透过门窗射进室内,会在地面以及墙壁上形成神秘而又生动的光影图案,加之寺院建筑室内空间本身所具有的幽暗气氛,都给其增加了一抹浓重的宗教氛围。

    色彩是视觉要素中最敏感,最情绪化的元素。草堂寺中的色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建筑的色彩和园林绿植的色彩。寺院整体为仿明清样式,建筑主体的墙壁用灰砖砌筑而成,柱子以及门窗涂成朱红色,斗拱等细节部位颜色为青色与蓝色,屋顶瓦片和墙壁颜色相同,为灰色。草堂寺内的色彩将中国古代五原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整个建筑群十分和谐而又富有特色。

    传统佛寺建筑中常常运用材质表现它的建筑气质。用砖石铺做石阶与台基,用木头做成柱子,砖与土铸就的墙体,屋顶梁架也用木头做成,上面铺以灰色砖瓦,传统材料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2.2听觉体验

    听觉体验可以使空间变得更为立体,人们对场所的参与感会变得强烈。行走在草堂寺中,空间中播放的禅音,高僧敲击木鱼的声音,钟楼内发出的钟声,以及僧众们的诵经声,常常可以感觉到“人”与“佛”在此时是如此地接近,产生出一种敬畏感与崇拜感。

    2.3触觉体验

    触觉的特点是人与物体直接进行接触交流,其他知觉体验都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帕拉斯玛在《建筑七感》中提到触觉在建筑体验中的作用,触觉可以感知重量,质感,温度等特性。

    草堂寺虽为建国后所建,但其在建筑中大部分应用了传统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材料有木,土,石,砖,瓦等,每种材料都给人以不同的触知觉。其中,柱子,门窗,梁架等部件都采用木作为原料,木给人一种“温暖”的知觉,这起源于人对自然的倾向性,还有就是相较于其他材料,木的导热系数本身就比较小。墙壁用灰砖砌筑而成,经过砌筑后有很美的秩序感与纹理感,材料本身所传达出的历史感也使人们感到亲切。瓦应用于建筑屋顶,为灰色,触摸给人以冰冷之感。石用于外部空间,如基座,柱础等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表面变粗糙,触摸时更会激发出历史沧桑的感叹。触觉的“体验”和其他知觉密不可分,其他知觉的体验可以刺激触知觉的产生,触知觉又可以激发其他知觉现象。

    2.4嗅觉与味觉体验

    帕拉斯玛认为,对空间的最强记忆是对空间气味的记忆。在佛寺建筑中,空气中时常会弥漫着缕缕檀香,这给人们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心理暗示,以至于之后人们在闻到檀香时,都会第一时间在脑海中联想到佛寺。而檀香所具有的味道,本身就会让人有一种忘记自我,超然世外的氛围。而檀香所具有的味道,本身就会让人有一种忘记自我,超然世外的氛围。除此之外,寺院中的植物也是对嗅觉利用的典型

    3结语

    相对于其他建筑而言,宗教建筑作为一种注重精神体验的场所,更应给世人创造一个具有宗教氛围的,能够与人们精神世界产生共鸣的体验空间。本文首先对知覺现象学概念做了大致的阐述,接着以西安市鄂邑区草堂寺为对象,基于知觉现象学理论对其空间体验进行了分类探讨,总结在寺院设计当中可以借鉴的实践对策。

    参考文献:

    [1]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尤哈尼·帕拉斯玛,肌肤之目——感官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介永强.唐都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J].长安大学学报,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