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谈

    詹兴全 吴建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的重点也越来越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常识与法律知识,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探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學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属于小学阶段的通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使其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挖掘,故难以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二是教学方式陈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同时缺乏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此外,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教师应选择有助于增加学生切身体验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保持安静的课堂氛围,较少使用小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三是缺乏学法指导环节。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平台,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虽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正确指导,也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策略

    1.打造生活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生活实例是道德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新课标中强调,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模拟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不断强化规则意识,从而将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大声喧哗。在课堂上,教师可开展情境教学,组织学生故事交流活动,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说话的好习惯。例如,为了展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学生在班内大声喧哗、下课打闹等情境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有什么感觉”“说一说班级中哪些声音让你觉得不愉快”“你认为怎样做才正确”等,为学生创设交流情景。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不能在班级内大声喧哗、下课时不打闹、要轻轻关门等,时刻提醒自己在公共场合要小声说话。这样,将道德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养成在公共场合文明守礼的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较强的课程,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低,不能完全理解教材中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知识。因此,教师应使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如情境创设、实践活动、课堂游戏、故事导入、视频欣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例如,在教学“选择适合的游戏”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游戏水平等多种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游戏方式。这样,通过游戏教学,巩固了学生已经掌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3.打造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既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开放式课堂指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并通过打造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在教学资源方面,教师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通过寻找有价值的自然教学资源或社会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走出课本,融入生活,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人文等环境有更深刻的感受,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和文化知识等,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风景图片,使学生对家乡产生更多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自己喜欢家乡的哪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观看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互相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树立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为家乡作贡献的愿望。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设置与之相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健康过冬天”一课时,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如何在冬季保暖”的小知识;在介绍“早睡早起”的内容时,可将一些有关健康睡眠的知识融入其中。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还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火灾预防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向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通过融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