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一师一优课”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微课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重要的网络教学方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知识点来制作的,所以微课视频制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这种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学资源,使课堂的内容变得突出、变得类型多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本文对一师一优课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探讨,旨在制作出高质量、高效果的微课视频,然后运用到当代教学实践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成绩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资源有效利用;微课视频案例

    【作者简介】侯潇华,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足资源平台建设,借力‘一师一优课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K19065。

    一、 “一师一优课”的概念

    1.“一师一优课”的主要思想。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学体系中要构建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资源共享等方法,创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上好每一堂课,以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我国教育教学的质量。

    2.“一师一优课”的主要目标。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使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调动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此增强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认识,使每一堂课都能有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们传授知识。

    3.“一师一优课”的提出与认识。“一师一优课”是国家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最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全国的课堂当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互联网手段,提高了课堂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 微课视频案例概述

    1.微课视频案例的内容及结构。微课视频案例就是对“一师一优课”中优秀的内容进行截取,如“一师一优课”中最典型的教学案例、最精彩的问题讲解等,再结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教案进行设计优化,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课视频案例。微课视频的案例结构大致主要分为三个方向:(1)提出内容问题;(2)展示相关资源;(3)反馈或讲解。提出内容问题是指,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提出重要难点、要点,使观看者对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展示相关资源是指,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出与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使观看者进一步加深印象。反馈或讲解是指,在微课视频中有学生反馈的问题或者专家对于问题的讲解,使观看者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

    2.微课视频案例的制作特点。根据上述三个主要方向,微课视频案例的制作要具备指导性、情境性,是对资源的一种整合。指导性是指观看者在看完微课视频后,避免对问题探讨时复杂散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所指导或者启示。情境性是指,在微课视频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让观看者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其印象更加深刻。

    三、 微课视频案例的设计与制作

    1.分析剪辑优课资源。在微课视频案例的设计与制作中一定要分析剪辑的优课资源,确定教学过程。对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大致可分为三步:(1)讲述基础教学理论;(2)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3)对问题进行反馈或者让专家进行分析讲解。在制作过程中要选取优课视频中最典型、最精彩的片段,要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出展示,让观看者更加容易理解。

    2.视频的拍摄与制作。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可分工为讲课教师、拍摄人员和后期剪辑人员,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选择本地的优课教师,这样方便于现场拍摄,可以把拍摄方案写成剧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拍摄:(1)背景的介绍;(2)内容问题的介绍;(3)课后的反思、解答。背景的介绍可以是自我介绍和学校介绍,对视频主要内容进行简述等。内容问题的介绍可以是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和要点问题,使观看者能更加清楚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课后的反思可以是对视频的一个回顾或者总结,和背景的介绍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优质视频、图片、音频等,能更加突出视频的效果,进而提升视频的质量。

    四、结语

    “一师一優课”是我国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全国的课堂中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微课视频的制作可分为截取、拍摄和后期剪辑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也促使当前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咏梅.活用“一师一优课”资源,促进师生创新思维——专递课堂的另类学习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