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应对策略

    李维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稳步发展的力量支持。通过集中核算有助于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能有效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论文通过探讨企业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 Centralized accounting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t is also the power support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entralized account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ecurity and accurac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by discuss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entralized accounting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对策略

    【Keywords】financial accounting; centralized accoun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081-02

    1 引言

    集中核算指的是企业的主要财务会计工作集中进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集中核算下,企业内部的各单位仅需对经济业务进行原始记录,并定期向财务会计部门交送原始凭证及汇总表,最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报表[1]。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正向着规范化、综合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得到了大力推行。此制度不仅能有效反映企业内部的各项收支情况,同时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核算单位缺乏对集中核算的正确认识,因此配合度相对较低,给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企业应及时总结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自身财务会计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 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

    2.1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财会核算能力以及集中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各项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受传统化财会核算理念的影响,集中核算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也就难以认识到集中核算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再加之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核算错误率相对较高,因而限制了集中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集中核算制度实施后,企业各单位的私有账户被取消,全部财务核算工作均由财会部门的统一账户集中处理,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而企业管理人员并未重视这一问题,不仅没有增加财务核算人员配置,其工资、奖金也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效率难以保障。

    2.2 工作分配存在问题

    集中核算是掌握企業经济大权的重要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未来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缺乏对集中核算的整体把握,工作内容不够细致,所以在工作分配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集中核算的工作性质较为复杂,且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人担任多个职位的问题,导致工作分配缺乏合理性以及规范性。此外,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核算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业务沟通不畅,核算的有效性以及可信度均难以保障。不仅如此,集中核算工作面对的是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财会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合理沟通,依托工作实际对资金分配以及估算进行考量,以避免资金超支情况的发生。但目前一些企业的集中核算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意识,核算工作上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经济的安全性。

    2.3 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企业只有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完善核算监管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流程,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资金管理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仍存在不合理的集中核算监管制度,开具虚假发票的不良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风气。同时财务会计部门缺乏对支出资金范围的综合考量,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的事件频发,如果不及时整改,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落实不到位,难以对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把握,导致资金管理的力度不强。集中核算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监管的主动性,部分往来账目处理不及时,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财务会计部门的自我监管意识不强,在不少企业中都存在财会人员购买假票据来为自己谋利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3 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提升人员素质,调动工作热情

    企业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转变传统的人员管理理念,积极选聘优秀的财会人员,适当增加集中核算人员配置,以降低相关人员工作压力。同时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财会人员培训制度,不仅要重视其专业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渗透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其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集中核算工作中。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并不断完善奖惩制度,以调动其学习及工作积极性,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企业需加强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避免公款消费及个人贪污现象。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各核算单位的配合度,减少核算人员工作阻碍,企业应明确其资金使用的权利以及责任,当核算单位有资金需求时,应在财会部门集中核算后再行发放。企业还需定期对各核算单位人员进行考核,依据企业集中核算管理规范对相关指标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保障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细化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分工

    集中核算工作繁杂,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工作分配制度,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才能有效保障工作质量。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集中核算方面的工作内容,并综合考量工作难度及强度进行岗位分工。同时也要了解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提升集中核算效率。另外,为保障集中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应将企业各核算单位的财会人员派到财务部门进行工作,进而有效解决集中核算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报账人员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提升其专业水平以及素质,促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良好衔接。无论是财会部门还是企业其他核算单位,均应根据自身工作特定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引导集中核算人员及报账人员严格遵循职业操守。

    3.3 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要想提高集中核算工作的监管力度,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监控部门的作用,并积极采用固定、隨机检查联合的方式进行监管。企业监管的重点应放在资金的支出方面,对于日常财务收支情况需进行细致抽查。企业审计检查人员需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认真分析集中核算问题,并严格进行监督查处,以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企业应不断加强财务监控力度,提高财会部门的自我监管意识,明确集中核算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以预防假公济私局面的出现[2]。

    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核算人员应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主动了解各项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并做好固有资产盘点工作,以确保财产物资管理质量。同时财会部门应定期总结工作问题,对于仪器设备的损耗以及资产配置必须提出合理严谨的核算方法,以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此外,目前集中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建立,从而使企业的各项集中核算工作有法可依,以引导财会人员知法、懂法。同时企业要针对各项规章制度下达相关解释文件,以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对集中核算制度的认知程度,保障集中核算工作质量。

    4 结语

    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能为企业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基于此,企业应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重视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断完善人事及监管制度,以进一步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丹.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学习,2018,190(16):134.

    【2】李婧萱.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措施研究[J].时代金融旬刊,2018,5(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