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传统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莫春镝 严玉梅 黄敏锋 覃佳乾 钟美婷 唐财

    【摘 要】富川瑶族传统山歌虽极具魅力,是艺术中的一块瑰宝,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以及各种不良现状而逐渐没落甚至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文章先概述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特色以及影响,再通过分析其瑶族传统山歌的现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达到对富川瑶族传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J607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47-02

    广西贺州是一个聚居着多个民族的地方,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由于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每个民族独有而绚烂的民间文化艺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中的瑶族传统山歌就是那其中的一块艺术瑰宝。

    一、富川瑶族传统山歌概述

    (一)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种类丰富

    富川当地的传统山歌是富川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艺活动,也是富川人民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富川瑶族人民通过山歌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山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体现了富川人民的地域特色和勤劳勇敢等性格特点,反映了富川瑶族人民独特的文化精粹。根据演唱场合以及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体裁可分为祭祀歌、情歌、仪礼歌等。

    1.祭祀歌

    它是富川瑶族人民用于祭拜天神、山神等,通过语言取悦神灵来达到祈福消灾的目的,以及在重大祭祀和庆典时唱诵的祈祷山歌,如盘王歌是在还盘王愿的祭祀仪式上所唱;流落歌是在祈天乐神时所唱;三庙歌则是在欢庆丰收的仪式上所唱。这类山歌不仅反映了富川瑶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更是体现了富川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情歌

    它是富川瑶族青年男女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山歌,也是民间山歌中数量最多,又喜闻乐见的一种,并且在富川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富川瑶族情歌大致上又可分为表現男女青年之间爱慕的情歌、抒发离别之情和表达忠贞之情的情歌、反抗封建礼教的情歌、劝告和批评的怨情歌以及数量不少的偷情歌五大类。这类瑶族情歌表达了富川瑶族人民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仪礼歌

    它是在富川瑶族人民祈年庆节、贺喜消灾、祭祖吊丧等仪式以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山歌,可分为习俗歌和仪式歌、礼俗歌、把典歌四大类。这类仪礼歌真实反映了富川瑶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民心理,富有生命力,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富川瑶族传统山歌演唱方式独特

    瑶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每逢佳节,婚丧嫁娶、走访亲友、谈情说爱、祭天拜祖都要唱歌,甚至于书信往来及宣传政策都是用歌。富川的瑶族人民亦是如此。瑶族传统山歌的演唱形式多为男女集体对唱,但是同属于一个寨子的青年男女不能对唱,而且也不可以自己在自己家里唱。若是邀请了一批青年到家中唱歌,自己则需要回避,只负责招待。如若被邀请,被邀方一般不能拒绝,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在室内及近距离的对唱,需用低声唱的曲调,在野外较远的距离则用高亢的曲调。瑶族人民在唱山歌时往往会借助一些动作与表情来表现喜怒哀乐,故而山歌与民舞常常合二为一,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三)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精神内涵富有魅力

    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敢于面对苦难,他们向上的生活态度使瑶族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富川瑶族传统山歌当中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首先是富川瑶族人民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一些山歌中给我们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富川瑶族的发展历史,描述了瑶族人民为了获得民族独立联合起来反对压迫的场景,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反抗精神。再者是富川瑶族人民热爱家乡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瑶族人民不仅热爱自己的家乡,也一直渴望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故而富川瑶人在创作山歌的时候便不自觉地把自己这种热爱家乡、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融入其中。最后就是瑶族人民乐观进取和不断反省的精神。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不断发展,在于瑶族人民不仅富有正能量而且能够反省自己,又通过歌颂英雄精神来鼓励后人不断积极进取,鼓励后人通过努力获得幸福生活,促使民族和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现状

    (一)富川瑶族传统山歌年龄段断层,越来越少人会唱

    据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在现在富川县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瑶族传统山歌对唱的年龄段断层,老一辈对于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对唱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上几句,不管他们的音色怎样,唱得好不好听,这已经成为这一代人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但可惜的是年轻一代和小孩一代对于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接触越来越少,这两代人对于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对唱有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唱了。由于富川县的经济条件较薄弱,收入来源少,有许多年轻一代人为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纷纷外出打工,他们对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接触和兴趣越来越低,使得它在年轻一代人中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严重阻碍。小孩一代人是最容易受生活环境陶冶的,不论是孩子的性格和爱好,但这一辈人也由于受父母对富川瑶族传统山歌擅长程度较低的影响,很少有机会、有兴趣爱好去学习和接触瑶族传统山歌。

    (二)富川瑶族传统山歌对唱活动较少

    近些年来,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对唱庆祝活动也在呈现下降趋势。对唱活动最热烈和最有气氛的是广西富川县莲山镇的庆祝活动,莲山镇政府每年都会在农历八月十六这一天举行富川瑶族传统山歌传承与保护比赛庆祝活动。这一次的比赛活动将持续6天左右时间,采用双人对唱的形式,聘用资深瑶族传统专家作为评委,参赛者要求穿上当地瑶族特色的衣服,对于对唱过程中哪一方出现对不上来或者不押韵的情况时,会扣一定的分,最终比赛决出前三名,并为前三名给予对应的奖金奖励。但富川县的其他乡镇对于这一庆祝活动的热情度不高,许多地方没有这一庆祝活动,此外这种瑶族传统山歌活动应多次举行,不局限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举办。

    (三)富川瑶族传统山歌谱曲较难,传承难度大

    通过调研发现,富川瑶族传统山歌没有像流行音乐一样有相应的词曲在纸张或软件上记录下来的原因在于,富川瑶族传统山歌谱曲较难。其内容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与交流中,以当地白话的语言方式吟唱出来。由于谱曲的难度较大,这无疑是增大了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力度。

    (四)壮族山歌带来的影响

    2014年,自治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少数民族较多、庆祝方式众多的现状,为了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的活动热情,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设立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两天。这些年来,自治区政府对于壮族三月三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治区人民对壮族山歌的认识程度和热情也在增加,相反这也给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影响,富川瑶族传承山歌的普及和传唱在壮族山歌冲击下艰难生存,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地区的人们对瑶族传统山歌的认识也在呈现下降趋势。

    三、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发展和保护的建议

    (一)把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与当地学校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时代也涌现出很多娱乐代替了瑶族传统山歌的传唱,在大家更多需求得到满足和表达也通过通识教育等普通话来代替的时候,极少还有小孩会通过唱瑶族传统山歌来表达,这也间接地致使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出现断层,在当地瑶族传统山歌与当今流行的娱乐元素呈现的是代替关系,而瑶族传统山歌则呈现弱势状态。并且在多数儿童的心理中,由于价值观的不成熟,也总是跟随着从众的心理,建议学校从小开始引导孩童的观念并且聘请熟悉当地瑶族传统山歌的音乐老师当特聘教师,开始普及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的知识和唱法,从普及中发现特殊才能的人才,进一步地传承富川瑶族传统山歌。

    (二)富川瑶族传统山歌与县政府的促进和保护

    对于一个文化的传承上,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上,因为缺少相关的利益推动,政府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是可以与文化旅游或者文化博物馆等相关产业相结合,以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只有从经济上推动,身处其中的相关人员才会认真地执行,并且建议县教育局可以提倡一定的学校开展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特色教育活动,适时举办一些青少年瑶族传统山歌比赛,并给予一定的资金等奖励,由此慢慢形成一定的惯性,这是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县文化局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提倡民众弘扬和保护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等瑶族文化。

    (三)富川瑶族传统山歌发展以及对家长的建议

    在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天下的家长心情都是一样的,可是却鲜少有家长在学习之余鼓励孩子学习富川瑶族传统山歌,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孩子未来选择的道路和当前的课业所考虑的,这部分的关心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须知文化的熏陶才是合理的教育。如果自身的文化传承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去学习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呢,并且教育是长久的事,一张一弛,适度把握才不会拔苗助长,而对富川瑶族传统山歌也能起到舒张压力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娱乐调节功能等诸多社会功能,而且还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四)富川瑶族传统山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标准

    参考已经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传统山歌《蝴蝶歌》,这一首瑶族传统山歌能成功申请,与自身的优美旋律和可以做成谱子密不可分,故而可以与时俱进地鼓励瑶族传统山歌的艺术家进行改良并发扬光大。富川瑶族传统山歌也应多参加各种少数民族举办的歌曲类活动,进一步增大瑶族传统山歌的影响力,由此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瑶族传统山歌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黎妍. 瑶族青少年的民间文学认知[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黄钰婷.贺州瑶族民歌的文化底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80-84.

    [3]黄钰婷.论广西贺州地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百家,2009,25(06):240-241+261.

    [4]王姣娜.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OL].黄河之声,2019(03):16-17[2019-03-18].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03.008.

    [5]戴作家.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传承路径思考[J/OL].黄河之声,2019(02):89[2019-03-18].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02.064.

    [6]莫田娟.从富川盘王节看平地瑶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现象[J].大众文艺,2017(09):52-53.

    [7]黄微微.广西富川瑶族民歌“溜西拉咧”的音乐特征[J].音乐创作,2016(02):135-137.

    [8]高颜仙.惠州龙门山歌生存样式与传承现状初探——龙门山歌田野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04):17-18.

    [9]韦海曦.富川瑶族民歌述论[J].艺术探索,1998(S1):344-354.

    [10]黄钰婷.瑶族歌舞在旅游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贺州为例[J].大舞臺,2012(05):241-2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