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陈丽萍

    摘要: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经验、见识与思维都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绘画出脱离实际的作品,因此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时候会强调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与自身经验相关的元素,从而提高对美术的兴趣,这就是幼儿美术生活化。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强调要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育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将课堂中所讲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引导幼儿回归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美

    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之中,教师切不能盲目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性不高的教学内容,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认真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高低,并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地扩充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也要引导着幼儿将视线放在生活之中,发掘生活中各种隐藏的美学元素,提高幼儿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可以借助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在观察生活中大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带领孩子回归生活,解放幼儿的眼睛,让幼儿学会观看、观察,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美的痕迹,进而逐渐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在中班美术观察活动设计中,教师以观察蜗牛为任务,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蜗牛的形态、动作,体会蜗牛的外壳上的螺旋花纹呈现出的美感。在观察过程中,为激发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观察效果,教师结合蜗牛的图片、视频或者真的蜗牛,不断提出问题:蜗牛身上有什么? 什么形状的? 壳上还有什么? 蜗牛的壳是什么颜色的? 蜗牛的身体又怎样呢? 头上有什么? ?幼儿则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渐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蜗牛的身上有一个圆圆的壳,壳上有一圈一圈的线,还有许多小花纹。有棕色的、灰色的、白色的,蜗牛的壳后边有一条尾巴,头上有两个触角,一碰就会把触角、尾巴缩回壳里……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为幼儿观察生活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也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幼儿准确地把握蜗牛身上展现出的美感。通过观察,幼儿对蜗牛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在绘画活动中则能够有的放矢,产生主动创作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联想想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美术是一项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生活是幼儿产生想象和联想的主要环境。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美学素材,激发幼儿主动联想和想象,让生活中的美不仅限于此,更能够在想象的翅膀下呈现更加多彩、有趣的形态。在幼儿的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当中,同时也要注重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氛围,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堂之上由于幼儿的独特的年龄特点,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教师不能积极地引导幼儿想象,那么幼儿就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对美术教育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课堂的氛围不足的话,就无法使幼儿产生一些联想,更无法实际构建一个美术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且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导幼儿用身心去体验身边中的美,掌握一个发现美的眼睛,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为幼儿弄设计一些具体的游戏化的教学探索过程。

    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多变的瓶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课前为幼儿安排任务,要求幼儿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盖。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幼儿展示各种瓶盖,并说明其颜色和形状,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瓶盖艺术”,让孩子看到一枚小小的瓶盖在艺术创作中的可能性。在幼儿的感叹和驚呼中,教师趁热打铁,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幼儿将想象变成美术作品。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将瓶盖变成了一个圆滚滚的雪人; 有的幼儿将瓶盖变成了一只花脸猫; 有的幼儿将瓶盖变成了一只小蜗牛……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强化了幼儿对圆形的印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了生活中所蕴藏的美。

    三、科学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生活化思考

    在有效整合美术活动和区域活动时,良好教学环境的合理营造,是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确保教学环境内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基于不同生活主题设置美术课堂和区域课堂,在开展每节课堂教学时,需要基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和事物进科学选择,对幼儿思考和审美进行更高程度的引导,进而保障幼儿具有更高的头脑想象力。实践活动的科学应用能够确保幼儿具有更高的美术创作能力。在具体开展美术活动和区域活动时,生活化环境到合理营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确保美术教育和区域活动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营造和科学改善教学环境,有效整合美术活动和区域活动,进行生活化环境的合理营造,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使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突破,对幼儿智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其幼儿教学环境进行更为高效的改善,进而确保更高程度的落实美术教育和区域活动,使其应用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结论:总之,美术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渗透生活化理念,启发幼儿在观察、体验、探索、设计等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在创造表达中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蕾.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及特征[J].青春岁月,2016(17):168.

    [2]全秀春.探寻生活之美好,实现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南》背景下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03-204.

    [3]张金辉.培养一双美丽大眼睛,共创一方美丽小天地——浅谈幼儿园美术生活化区角环境的创设[J].艺术科技,2016,29(03):382-383.

    [4]刘玉梅.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科普童话,2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