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低年级的阅读课堂“瘦瘦身”

    邹莉

    [摘 要]目前,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出现“肥嘟嘟”的现象。为此,阅读课堂要做做“瘦身操”,让读好书、写好字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把握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设计学习支架、教给方法能力三个角度出发,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呈现本真的模样,符合课程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价值;学习支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38-02

    统编语文教材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课堂。在阅读教学方面,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达成核心素养的目标,无疑是统编语文教材强调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强化与编者对话的意识,加大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感悟,知机识变,自我革新,成为新教材进入课堂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如果教师对此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肥嘟嘟”的现象。这儿的“肥嘟嘟”是指在阅读课堂中出现的一种繁杂、臃肿的现象。有的课堂,教学目标拔高、分散、偏多;有的课堂,教学内容贪多、求全;有的课堂,媒体手段使用频繁,重视了结果,但没有重视方法与能力的训练。这些与环节简约、方法简单、语言简洁的语文课堂,突出语文核心素养达成的语文课堂等目标追求不符,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准确把握核心教学价值

    王荣生教授认为,教材中有些课文 “是构成文学、文化素养现实所指的经典作品,它们确实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有些课文“主要把它们当作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学习的例文或样本”,而有些课文“是利用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引导学生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现有的语文教材,深入研读每篇课文,强化与编者对话的意识与能力,用自己的慧眼发现每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一般而言,统编语文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可从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中去统筹把握。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一文,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课后有三道习题:

    1.朗讀课文,注意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2.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

    摘野果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根据这三道习题,站在学生需要和课程需要两个层面对教材内容精选后,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是积累带有动词的短语,二是运用这些短语想象说话;教学难点是怎样让学生积累有动词的短语,能否积累一些不同结构的含有动词的短语。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进一步设计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读准“野果、鹊蛋、蘑菇”等词语。第二步,在这些词语前加上合适的动词,并理解。第三步,朗读三组短语:“摘野果、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使学生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与灵动;同时,比较三组短语的异同,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结构描写动作,使描写更具体形象。第四步,让学生积累不同结构的动词短语。第五步,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运用刚积累的动词短语想象说话。教师可以问:“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让学生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某一知识。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可以教得不那么完整,甚至留有一些遗憾,但一定要紧扣每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学有所得、练有所获。这样的教,就是有实质意义的教。

    二、巧妙设计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时,教师为其提供的各种外部支持。这是以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教师的辅助与支撑为手段,以发展学生认知结构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是每一篇阅读课文必备的任务。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设计读的形式。统编语文教材在读的要求上指向更为明确,如默读、朗读、猜测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要什么样的读?教材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提示。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搭建怎样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达成教材给出的读的任务目标。

    如何为分角色朗读设计学习支架呢?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分奶酪》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是理情节。理情节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能力。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时,我利用词串设计学习支架。我先出示“熊哥哥”“熊弟弟”和“狐狸”三个词,帮助学生认识故事的主人公;接着出示“一块奶酪”“两半块奶酪” “整块奶酪”三个词,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无形中学习讲故事的基本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二是分角色。《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寓言,篇幅不长,角色不多,但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这样的内容,特别要抓住角色的特点,要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心理等。在教学时,我抓住角色的动作和心理 ,给予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支架。如,抓住狐狸“笑了笑”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狐狸内心想吃掉奶酪的心理;进行 “拌嘴”的动作表演,让学生感受熊哥俩的不甘心与不开心。帮助学生建立支架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逐步理解故事人物形象的过程。

    三是朗读体验。有了对故事角色的心理定位,就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感悟内容的基础上朗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动词“拿”“掰” “嚷” “咬” “笑”等,进行理解感悟,并读出语气。经过多次朗读,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感悟,思考能力提升了,同时朗读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着重培养方法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相较于其他版本教材,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与以往语文课堂的重精读精讲、重语句分析不同的是, 统编教材有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更加注重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延伸,也更加注重语文学习方法、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习得重于学得,积累重于分析,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阅读课堂要坚决向课文内容分析式的教学习惯说再见,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会思考、积极体验,要教给他们语文学习的规律,教给他们能带走、能运用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方法,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文,三个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A教师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让学生自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虽然教学主线清晰,但明显拔高了要求,不符合新课标对这一学段的目标要求。B教师让学生自己说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句话及理由。虽然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不利于他们掌握文章的构段方式。C教师则采用以下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在厘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讓学生知晓第二自然段按顺序写了葡萄种在哪里、葡萄的枝叶和颜色、老乡的好客热情等内容。其次,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让学生说一说:“读到‘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时,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语呢?”这样,“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挨挨挤挤”“一片挨着一片”等词语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并具化为葡萄枝叶的形象。其三,引导学生发现“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暗含的写作密码:作者先写了自己看到的,再写了自己想到的,让读者感受到了葡萄又多又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照着此句式拓展说话: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

    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指导他们朗读好课文。

    回顾这一教学过程,由“理清脉络,了解顺序”开始,到“重点感知,积累词语”“解构句式,学以致用”,最后“回归整体,指导朗读”,整个流程不枝不蔓,清清爽爽。在这过程中,学生理清了文本的脉络,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并学以致用,掌握了表达的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像熏锅子 一样,慢慢厚重起来。

    综上所述,要想还低年级阅读课堂本真的模样,我们就要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从目标出发,巧妙设计学习支架,通过举一反三、迁移拓展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使他们获得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国才.改进课堂提问与理答,促进深度阅读与思考——基于阅读能力测试数据和188节现场课堂观察的反思[J].小学语文教师,2018(10).

    [2] 陈安琪.小学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3] 李媛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29).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