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科普场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周爱丽

    [摘要]垃圾分类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关系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公众的意识、增加分类知识储备,而科普场馆正是担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使命的重要载体。垃圾分类,科普先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场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值得思考。该文以青岛市科技馆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方面的探索为例,论述如何利用科普场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旨在为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做出努力。

    [关键词]科普场馆垃圾分类科学普及

    [中图分类号]G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20060-03

    随着垃圾产生量的日益增长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垃圾分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公众的意识、增加分类知识储备。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生活垃圾如何分类等相关知识需要尽快向大众普及。而科普场馆正是担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使命的重要载体。垃圾分类,科普先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场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也成为各科普场馆面临的课题之一。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早在1996年12月,北京西城所辖的大乘巷居民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初探索。2011年4月,广州市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成为国内第一个立法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2017年3月,国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然而,受困于资金不足、有害垃圾无去处等因素,各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两年多来,效果并不理想[1]。直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才算真正进入公众视野。自此,全国上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各行各业各展其才,为垃圾分类工作铺垫搭台,为增强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添砖加瓦。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尚能回答一二,但对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分类以及如何更彻底地进行垃圾分类却模棱两可。有些受访者甚至认为,偶尔将一两种生活垃圾投放错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员,让垃圾分类志愿者帮忙分类就可以了。出现此类现象最重要的一点是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全民垃圾分类氛围尚未形成。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自身意识是否觉醒。XUEHUI学会2021年第2期2021年第2期浅谈如何利用科普场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XUEHUI

    科普场馆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承担着科学普及的重任,近年来跃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科技馆,接触科学展品、体验科学互动、培养自身科学素养。利用科普场馆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为公众提供“免费、免责”的垃圾分类体验,不仅可以提升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实践能力。可以说,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中,科普场馆具有先天优势。

    二、科普场馆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尝试——以青岛市科技馆为例

    科普场馆作为我国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以盈利为目的,是面向公眾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教育平台[2]。其主要任务就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技术成果,组织社会科技教育力量开展科普展览、公益讲座、培训等,培养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公众求知、探索与创造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识,从而提升公民个人的科学素质,间接促进科学文化体系的建设[3]。科普场馆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还是青少年接触科学、启迪知识的最佳课外平台。利用科普场馆的工作特色可以形成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实践体验活动,进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实施。

    (一)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科普场馆大多配备开放展厅,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基地,拥有广泛的受众,易于营造“垃圾分类、科普先行”的浓厚氛围。科普场馆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展板,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答题,引进垃圾分类相关的展品,设置垃圾分类互动体验游戏模块等,鼓励动员参观的民众进行垃圾分类体验,为垃圾分类工作搭建宣传平台。

    2018年,青岛市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其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4]。青岛市科技馆积极作为,第一时间利用场馆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先行”启动仪式,现场邀请专家为公众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策划开展了科普展览活动。科普展览是科普活动中最常用的活动方式,在科普展览中观众可以进行实时观察和体验[5]。此外,形式多样的科普小游戏等互动体验活动,大大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民众可能存在的垃圾分类知识误区,青岛市科技馆将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确定为定期性群众活动,多次举办公益性讲座,现场讲解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以及分类细则等知识点,用强化的方式持续引导公众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多方位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针对场馆面积不足、受众有限等问题,科普场馆可采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走向社区、学校的方式,使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施细则,并付诸实践。

    针对社区和学校适时调整宣传策略及方式方法,社区中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活动的主体多为中老年人,采用分发宣传册、设置宣传展板等方式可有效吸引公众参与,活动过程中配备讲解人员,为公众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可以强化学习效果。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进社区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趣味答题、发放纪念品(如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环节,有效提升公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增进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更好地激发公众学习兴趣。

    针对学校教学环境相对单纯的情况,可采取经常性、趣味性的活动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推广。除社区设置的活动形式之外,可增加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等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青岛市科技馆以科技活动为主要依托,通过开展“科技节进校园”、送科技下乡、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为在校师生带去科普盛宴,垃圾分类体验就是其中的亮点。据统计,每年参与活动的学生累计达到2万人次,为培养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拓展相关科学知识、提升垃圾分类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结合青少年科技活动,助推垃圾分类取得实效

    根据实际情况,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穿插设置垃圾分类模块,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科技馆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多达20项,参与赛事的学生约有20余万人次。在开展青少年创新大赛展示活动中,特别设置垃圾分类主题的获奖作品演示,由获奖学生向公众展示作品设计的初衷、动机和实现的效果,这不仅可以加深青少年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印象,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无形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层层递进。另外,在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竞赛中,按照比赛实际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演示或互动也可达到上述效果。近年来,青岛市科技馆已累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我国的媒体技术产业及其社交网络平台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6]。发挥互联网优势,可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除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外,利用官网、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可进一步扩大影响面,不断满足公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科普需求。

    近年来,青岛市科技馆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出垃圾分类相关专题,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号召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岛市科技馆利用互联网策划开展线上答题、科普讲座视听等活动,实现“闭馆不闭知识”,网络学习一鍵体验。数万名公众从中收获了知识,培养了科学兴趣,大大拓宽了垃圾分类的受众覆盖面。青岛市科技馆从自身发力,挖掘互联网优势,密切结合线下科普活动,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做出了积极探索。

    三、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科普场馆要充分借助自身工作优势,将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到业务活动中,做好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昌莲.推进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要先行一步[N].检察日报,2019-10-16.

    [2]郭子若.科普场馆助力科学文化传播的若干方法[J].学会,2019(11):52-56.

    [3]刘咏梅.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科技与创新,2019(1):116-118.

    [4]林晓红,王文武.青岛市垃圾分类处理政策法规及规划实践[J].环境管理,2019(12):213-215.

    [5]张克忠.城市垃圾分类科普活动策划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6]宋兰芬.运用新媒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