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沈廷川

    摘要: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作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作为价值追求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当在全面把握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的主导性作用,并借鉴生命教育思想,确立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观,超越以往人的生命在教育中的工具性地位,突出人的生命在教育中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实践性,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比较;借鉴;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源于美国的生命教育也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本文拟在研究生命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以及生命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在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期,社会发展已经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生命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根本,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因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已经越来越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生命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1] (P.7)1968年,针对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吸毒、自杀、暴力等漠视生命的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问题,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生命教育思想。他写作出版的《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一书,探讨人的健康发展与生命成长的教育真谛,[2] (P.2)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这个概念。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 (Life Education center),重点关注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的防治。1986 年,英国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主旨在于防治药物滥用。1989年,针对青少年发展中出现的吸毒、暴力、艾滋病、自杀、破坏自然环境等问题,日本提出了要敬畏生命的教育观念。[1] (P.7) 现在,生命教育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教育思想。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从生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来看,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教育实践活动,即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过程要依据生命的特点,遵循生命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引导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也被称为生命化教育。[1] (P.12)以华特士为代表所提出来的生命教育思想属于广义的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这本著作中,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宗旨、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思想。他指出迈向成熟是所有人类根本的目标,也是教育的宗旨,而成熟指的就是有恰如其分地与自身之外的其他现实发生关系的能力。[3] (P.22-23)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光是训练学生求职或获取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关注、了解人生的真正需求,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3] (P.3)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步进步,使学生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3] (P.174)在教育内容上,华特士不但主张课程要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主张课程教学要突破学科壁垒,增强整体意识,进行人性化教学[3] (P.149-158)。在教育方法上,华特士认为教育必须是经验的,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因此,他特别强调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并由此提出了人性化教学、[3] (P.42)体验教育、[3] (P.52)自我教育[3] (P.62)等教育方法。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由于它是关于生命的知识、意识、价值等内容的教育,因而也存在不同内容取向的生命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身心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和社会取向的生命教育。[4](P.26)

    目前,我国学界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还不能很好地把广义的生命教育和狭义的生命教育统一起来,往往只是从其中一个方面来理解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广义的生命教育和狭义的生命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或完全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两者统一、整合于生命教育思想之中。广义的生命教育思想把生命的健康、全面的成长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旨在探讨人的健康发展与生命成长的教育真谛,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有利于克服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工具化、功利化、知识化等倾向,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指导的作用。狭义的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生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面临的生命困惑等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若没有广义的生命教育思想的指导,生命教育也容易变成一种只是关于生命意识、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知识教育,它的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应该把广义的生命教育和狭义的生命教育统一起来,这样才符合生命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际。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与生命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领域、教育目标是相通的。不管是广义的生命教育还是狭义的生命教育,归根到底主要都是关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人的知、情、意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命教育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是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具有主导性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具有主导性作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5] (P.50)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体现了课程的先进性。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综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历史、哲学、道德、法律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对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这表明课程涵盖面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国情,结合实际,体现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国情,结合实际,重点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积极地、富有成效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贴近中国实际和学生实际,体现了课程的针对性。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渠道地位、具有主导性作用,因此,对于同样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生命教育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它也是具有主导性作用的。

    因此,在学习、借鉴生命教育思想的时候,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开设关于生命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课程,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它在高校生命教育实践中的主导性作用。

    三、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发展

    虽然我国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等指导思想,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不断完善和发展。而生命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以人的生命的健康、全面的成长为目标,强调生命经验在生命成长中的作用,确立了“以生命为中心” [1] (P.124) 的教育观,超越了以往人的生命在教育中的工具性地位,突出了人的生命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发展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一)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发展

    生命教育思想强调,人的生命是一个有认知、有情感、有意志的整体,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实践主体。教育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步进步,成为一个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发展,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使他们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和生而平等的,使他们能做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和发展生命。其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全面的成长。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通过培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建设性、开放性等精神特质,使学生走向心灵的成熟,以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发展

    生命教育主张传授生命化的教育内容,使教育与生命的成长紧密联系。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发展,主要就是促进教育内容的生命化。教育内容的生命化,主要就是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生命经验和人类群体生命经验相联系。由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过于注重理论逻辑和理论体系,缺乏鲜活的学生生活语言和生活实例,因而显得空洞、枯燥、抽象和僵化。[6] (P.8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应结合学生生命经验和人类生命经验,传承人类文化精华,真实反映生命生存、发展的实际和生命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借鉴生命教育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发展

    生命教育思想所提倡的人性化教育、体验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也是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提倡的多样化教育方法中的几种方法。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的教条化、工具化、知识化倾向等问题,还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我们应借鉴生命教育思想,树立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创新教育方法,突出人性化教育,加强体验教育、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杨秀英.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 生态学视角[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美国]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 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4]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J] (上半月·综合),2006,(11).

    [5]人民日报理论部.“六个为什么”——人民日报系列 解答理论文章(一)[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6]韩小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 破——以生命教育为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0,(8).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