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息巨婴”问题

    王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编程热”“人工智能热”持续升温,尤其是一些群体过度宣传诸如编程和人工智能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创新能力等,似乎参加了编程和人工智能学习就成了生活在蜜里的孩子。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觉得有必要说出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一种负面的现象——信息巨婴,让家长和学生能理智地对待社会宣传,做出正确的选择。

    “信息巨婴”群体的分类

    “巨婴”一词,本意是指体重超标的新生儿,后成为网络用语,用来形容虽已成年,但心智仍处于婴幼儿的人。而信息巨婴,顾名思义,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心智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一旦遇到无法依照自己意愿发展的事情,就会使用婴儿般的方式来抗议,试图通过哭闹、喊叫、肢体冲突等极端方法来使他人甚至周围环境屈服或退让,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群体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信息技术学科盲。其中分为对信息技术学科不感兴趣却迫于学校或者家长压力不得不学习的学生(也就是偏科生,姑且称之为A1类),以及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却没有信息技术天赋的学生(A2类)。这种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极易挫伤其他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B.好高骛远,没学会走就想学跑,基础知识都没弄清楚就想学生活中热度高又需要高级知识的学生(B1类),以及学了一点知识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最厉害的学生(B2类)。这类群体极易影响周围的学生形成一种浮夸的学风,造成一种夸夸其谈、根基不稳的现象。C.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编程超有天赋却利用所学知识为所欲为的学生。

    “信息巨婴”群体的解决策略

    1.A类群体

    A类群体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硬伤,尤其是A1类群体再配以青春期叛逆的性格,绝对是令信息技术教师无比头疼的存在,对于这类学生,只能通过制订微机室守则并严格按其中相关条款执行,辅以耐心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加强教学设计中的趣味性等综合方法解决。而A2类的学生教育起来相对轻松一些,毕竟信息技术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只要在授课中对这类群体多加关注,对其在学习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多进行表扬,再进行兴趣的引导,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是不成问题的。例如,针对编程天赋较差,对PS图片却颇有感觉的学生,笔者就在课余时间引导其学习Flash。因为Flash兼有图形图像和编程方面的处理,既需要PS的辅助,但在视觉效果上又完胜PS(Flash是动图且还能有背景音乐,PS是静图),所以很快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但为了实现更好的动画效果,还需要学习一些编程知识,这个时候,不用笔者多说,学生就会主动在课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念,咨询与编程相关的问题,理念和思想学会了,教材上编程模块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过关了。

    2.B类群体

    对于B1类群体,要和他们讲透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要在讲透编程实例的思维方式之余告诉他们这些小程序在应用程序(如各种电子系统或游戏软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让他们清楚各种大型程序都来自这些不起眼的小程序,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对于B2类群体,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知识量永远比学生多,技术永远比他们强,不让他们有骄傲的苗头和机会。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温和的手段来侧面教育这类学生。例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过这样的话:“有的同学在学了一些知识后便兴奋过度,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大有振臂一呼‘我能上天,我就是不想去!的想法。”全班學生听完自然是哄堂大笑,而这些话所暗指的学生也在笑声中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觉,这个时候我便继续说道:“没有一个人是生而知之的,更没有一个人是全才,无论你将来达到什么高度,一定要记得你的知识都来自书本、教师、父母和接触过的人,也一定要有一颗谦虚、敬畏的心,这样你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3.C类群体

    C类群体则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最积极学习但一旦失控则最有破坏力的一类群体,他们都有着极佳的信息技术天赋,有着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却不能规范自己行为,不知道德和法律为何物,甚至在将来有可能挑战道德和法律来满足自己好奇心和欲望。一些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就属于这类群体失控后的产物。

    要避免这一类群体做出违法行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在教案中相应章节的相应位置穿插必要的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并讲明计算机天才失控后可能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避免和消除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因此,家长和学生在报名编程和人工智能学习前需要对自身有深刻的了解,以免使自己成为“信息巨婴”,给国家、社会和自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苍山点题

    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形成,面对海量的爆炸式的信息,如果缺乏优良的成长环境、科学的学科引导,部分学生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或者过分追求偏激的技术学习,或者对信息沉迷不能自拔而缺乏技术认知,这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养成都是不利的。

    第一篇文章,从技术伦理的发展现状、方案、案例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践与总结,明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应让学生认清技术的两面性,学会合理应用技术、发展技术。同时,从课程的角度深入探讨信息伦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没有简单地依靠案例展示、道理教学,而是给出方案,阐述如何依据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多角度体验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第二篇文章,从特点、分类到解决策略,分析了“信息巨婴”形成的原因、危害,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倡在教学中穿插必要的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防止计算机天才失控后可能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注重在萌芽时期和根本上避免和消除“信息巨婴”们造成危害的可能。

    通过本期解码,给我们的启示是: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花园,里面各种花都有,对人有害、让人成瘾的花甚至各种杂草也都存在,如何经营好这个花园,让信息技术课程的花朵开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