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文阅读衔接起初高中古诗文教学

    叶玉红

    到高中阶段,容量有限的语文教材单篇课文已无法满足高中生的阅读需求,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中群文阅读以其特有的构群灵动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备课自主性,激活高一新生的阅读兴趣,为衔接教学插上有力的翅膀,稳步地提升新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已为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组建群文奠定了基础,利用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引导高一新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

    为让学生获得共同体悟,初中语文每个单元选录同主题的课文。这样的单元设计启发了我在衔接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的新思路,例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本课设计用知人策略,从不同视角发现“黄州贬官苏轼”诗文中流露出的黄州苏轼的形象。为避免大段文字灌输,我组织了如下小群:

    从苏轼的胸襟气度看:

    历典八州仍觉“此心安处是吾乡”“载歌载舞,深得其乐”;被中伤下狱却道“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被贬杭州高唱“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被贬黄州享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惠州喜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无畏“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借助这组群文,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他阳光、苦中求乐的心态。一位“阳光的朝廷逐臣”形象轻松凸显出来。

    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期的苏轼也应该有正常人的正常反映,至此教学环节,我设置了如下课堂练习:你认为黄州的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是什么?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黄州苏轼?

    文一:《记承天寺夜游(节选)》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二:《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文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文四:《赤壁赋(节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引导学生抓“闲人”“逐客”“诗人”“水曹郎”等能很容易感知,黄州苏轼悲观无奈,厌弃世间,退避社会,祈求彻底解脱。这样比较真实的、立体的、黄州时期的苏轼形象便跃然纸上。

    第二,在初高中古诗文教学衔接中,借助群文阅读有效丰盈容量有限的教材内容,稳步扩大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

    从初中到高中,课标对高一新生古诗文阅读量、阅读能力要求已全面刷新。为此,在近年的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中,我着眼教材,利用群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古诗文,有效丰盈了教材的容量。例如《定风波》中“晴”和“雨”除了指自然天气以外,还喻指什么?此处设计群文拓展延伸,同样经历雨的诗句还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通过这个微群,牵动新生阅读中的关联、拓展意识,让课堂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扩大、丰富古诗文的阅读量,稳步提升阅读水平。

    第三,搭乘群文阅读的便车,训练高一新生古诗文阅读中的高阶思维。

    在衔接教学中,群文是带领高一新生古诗文阅读走向精深的一辆便车,而群文阅读则是训练新生古诗文阅读高阶思维的一条快车道。尝试采用群文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多元互动,这样学生思维提升速度会远超单篇古诗文教学。比如阅读以下群文回答:

    文一:《核舟记(节选)》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文二:《定風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三:《送子由使契丹》(2017年全国卷Ⅱ)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摇?摇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苏轼宦海沉浮一生,期望归朝廷、归自我、归山林、归佛门,现存词作中一百多次“归”字和陶潜《归园田居》的“归”是否相同?支撑苏轼出终其一生,从未真正退隐的力量是什么?

    这个群文着眼课本,链接高考,聚焦于高一新生的兴趣,旨牵引他们的学习思维从教中学、听中会的模式转向阅读中思考、探究,催生他们的高阶思维,逐步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这就是我在解决高一新生古诗文阅读量少、程度肤浅、欠思考拓展等问题上,摸索到的一条相对快捷之路。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课改中西北偏远地区初高中语文衔接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与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Q2019_6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玉门市第一中学]